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民政局 養老機構基本信息 《廣東省封閉區域養老機構應急管理工作指引》及《廣東省封控區域養老機構應急管理工作指引》
《廣東省封閉區域養老機構應急管理工作指引》及《廣東省封控區域養老機構應急管理工作指引》
來源:廣東省民政廳網站   時間:2021-07-01 17:27:10   瀏覽:-
字號:

廣東省封閉區域養老機構應急管理工作指引

項目序號防控要點
一、組織領導1按照疫情防控一級響應機製,依法建立機構防控工作機製。機構負責人全麵負責防控工作,建立應急管理工作小組,製定並嚴格實施防控方案、應急預案、機構內感染控製與隔離製度,劃片分區,責任到人。
2嚴格落實黨委和政府及相關部門疫情防控指導要求。督促工作人員和老年人落實自我管理責任,嚴格執行各項防控措施。
3建立24小時應急值守製度,確保通訊暢通;按要求及時上報信息,不得遲報、瞞報、漏報。
二、出入管理4養老機構實行嚴格的封閉管理,通過公告、電話、短信(微信、郵件)等多種方式向老年人及其家屬發布養老機構疫情防控安排和相關服務通知,在養老機構主要出入口張貼防控告示。
5非特需車輛一律不得進入養老機構。允許進入養老機構的車輛,必須在指定位置停放。
6在養老機構門外設立物資交接區,送貨人須做好體溫檢測、手消毒、戴口罩等防護措施。機構內工作人員在做好個人防護前提下,對擬進入養老機構的物資采取含氯消毒液噴灑撒消毒,小麵積的可以用75%醫用乙醇和84消毒液表麵噴灑、擦拭消毒。
7加強門衛值班,暫停不必要的外來人員入院。因疫情防控需要及特殊原因需進入養老機構的,應當提供48小時以內有效核酸檢測證明,安排專人實名登記並測量體溫,詢問並記錄旅行史、健康狀況等。允許進入人員應當按一級防護要求采取衛生防護措施,在指定區域和路線活動,並遵守相關防控要求。
8工作人員應在養老機構內居住或安排在集中獨立場所居住,且盡量安排單人單間,出現疑似症狀者立即送指定機構就診。安排在集中獨立場所居住的,上下班應保障專門用車,不能乘坐公共交通。
9嚴格執行養老機構老年人和工作人員隻出不進製度(暫不接收新入住、返院老年人,暫不接受返崗和新招聘工作人員)。因特殊原因需返院、返崗和新招聘的工作人員,應認真核查個人行程軌跡,並經不少於14天隔離觀察且在第1、7、14天接受共3次的核酸檢測正常後才能進入養老機構。
10養老機構根據現有條件和人員行動路線安排,嚴格實行區域化通道的封層管理模式,設置汙染區、緩衝區、清潔區,製定實施規範嚴謹的分區管理流程、操作規程,嚴格做好隔離區域的出入防護工作。
11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要設置醫療隔離觀察(室)區,隔離(室)區應設置在相對獨立、通風良好、有獨立衛生間的單人房間,並處於養老機構下風向;醫療隔離觀察(室)區的防疫物資按一級、二級防護配置。
12暫停家屬給老年人送餐,老年人飲食統一由養老機構食堂供應。禁止快遞、外賣、送藥人員進入,安排專人在機構外物資接收區內接收家屬送來的老年人生活必需品或者訂購物品,接收要求參照第6條規定。
三、心理慰藉13加強老年人心理調節,做好正麵宣傳教育,為居室內老年人提供電視、廣播、閱讀等文化娛樂服務,利用電話、網絡等為老年人提供與親屬間的親情化溝通服務,紓解焦慮恐懼情緒,引導其保持正常作息、規律生活。對在隔離區觀察的老年人要給予重點關懷,必要時及時提供心理支持服務。
四、老年人防護14每日居室巡查,早、中、晚測量入住老年人和工作人員體溫(優先使用非接觸式體溫槍,有體溫異常需使用接觸式體溫計複核,接觸式體溫計“一人一用一消毒”,非接觸式體溫槍應定期消毒),並做好健康記錄,對出現發熱等疑似症狀人員立即送指定醫療機構診斷或請指定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上門診斷。對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做好血壓、血糖等指標監測,規律用藥,做好慢性病防控。
15每半日對老年人居室進行通風,每次不少於30分鍾。不宜開窗通風的,室內有人狀態下,采用循環風紫外線空氣消毒器;室內無人狀態下,可采用紫外線消毒,紫外線照射時間30分鍾,定期監測紫外線燈強度開窗通風時,老年人應注意保暖,避免因室內外溫差過大引起感冒。
16每日提醒或協助老年人做好洗漱、沐浴等個人清潔衛生,提供洗手液、抹手紙或幹手機,提醒老年人飯前、便後、咳嗽、擤鼻涕後立即洗手。保持老年人口腔、鼻腔等身體部位的清潔,及時更換老年人的衣褲鞋帽。
17暫停室內集體活動,有條件的可安排老年人在居室內康複活動;要求老年人不串門、不聚集。
18停止集體用餐,改為送餐至老年人居室。保證老年人充足飲水量與營養攝入。
五、內部管控19開展疫情及相關防控基礎知識宣傳教育,工作人員應佩戴口罩,並指導教育老年人在公共區域活動時隨身備用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在人員聚集或與其他人近距離接觸時及時佩戴。確保所有人掌握預防新冠肺炎的個人防護知識,確保工作人員知曉相關傳染病法律法規及疫情應急處置要求。
20養老機構內部設置的醫務室、護理站等醫療機構,或者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是一址兩院的,應當按照要求為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患者提供相關醫療衛生服務,不得對外開展服務。對內開展診療服務時,也要按照有關規定做好院感控製,切實消除機構內交叉感染風險隱患。
21養老機構出現確診或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和次密切接觸的工作人員要立即實行集中隔離觀察,不得繼續上崗。其他照護老年人(接觸老人血液、體液、分泌物)的工作人員上崗時,應嚴格執行二級防護,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隔離衣、防護服、N95醫用防護口罩、防護麵屏或護目鏡、工作鞋或膠靴、防水靴套等。在接觸每位老年人前後,均應當洗手或手消毒,防止交叉傳染。
22合理調整安排工作人員的作息時間,加強對工作人員關心關愛和心理調節。
23停止麵對麵的集中交接班,改用視頻或其他方式開展。
24規範處理垃圾、汙水、汙物,消除鼠蟑蚊蠅等病媒生物孳生環境,做好機構內消毒工作。及時清理超過有效期的各類物品。
25確保環境清潔衛生。辦公區域、服務場所(包括不限於)的地麵、桌椅、物體表麵、門把手、水龍頭、各種開關按鈕、扶手等每日擦拭消毒2-3次;廚房、洗衣房、垃圾處理場所(存放點)及後勤保障設施設備和物品每天擦拭消毒不少於2次。每周晾曬老年人被褥衣服;做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排泄物和嘔吐物的消毒清洗工作;老年人打噴嚏、咳嗽、吐痰後,應第一時間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有效氯5000mg/L-10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或能達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濕巾/幹巾)完全清除汙染物,再對相關區域用有效氯1000mg/進行噴灑或擦拭消毒。
26廢棄口罩、手套、鞋套、防護衣等一次性用品,應當用醫用酒精噴霧消毒(或84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鍾後)後密封,丟棄至專用垃圾桶或“醫療垃圾”桶內。
27加強衛生間、浴室消毒,暫停老年人集中使用公共浴室。
28嚴格執行食品安全管理規定,嚴把食品采購關,嚴禁購買活禽野味、來源不明的海鮮等冷凍食品,徹底煮熟食物,停止提供生食品,生熟食品分開。負責食品采購、烹飪、配(送)餐的工作人員,應嚴格佩戴口罩、手套、帽子。做好餐(飲)具消毒,使用過的餐(飲)具應當煮沸15分鍾以上。嚴格執行食品留樣製度,在冷藏條件下存放48小時以上。
六、疫情處置29疫情防控期間,入住老年人外出就診應根據不同情況,與家屬和老年人商議一致後分類處置:(1)非突發性重大疾病的,可采取上門診視等方式保守治療,暫不外出就醫。(2)患普通疾病急需送醫的,由老年人家屬或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在有效防護情況下,按照當地衛生健康和疾控部門有關規定陪同送醫,或由醫療機構上門接診。就醫的老年人和陪同工作人員應經14天隔離觀察並核酸檢測正常後才能重新進入養老機構。(3)對需頻繁就醫的,建議由家屬辦理出院(請假)手續,陪同老年人就醫,並在醫療機構辦理住院手續,在當地行政區域內無中高風險地區(場所)後再返回養老機構。當地民政部門要協助養老機構積極協調疫情防控部門主動到養老機構開展核酸檢測,堅決避免外出檢測就醫時的交叉感染。
30老年人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可疑症狀立即送指定機構就診並在隔離點治療觀察。
31老年人被確診為感染或疑似病例的,應送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立即根據疫情監測要求報告相關部門,由專業機構開展全麵消毒,每天進行環境取樣檢測;在當地衛生健康或疫情防控部門、民政部門指導下對全體老年人及工作人員及時開展全員核酸檢測排查(1日1檢,如連續2日均無確診或疑似病例則改為3日1檢,直至達到解封條件)和不少於14天隔離觀察。對密切接觸者按規定隔離觀察。老年人治愈後需返院的,應經21天隔離觀察並核酸檢測正常後才能重新進入養老機構。
32工作人員若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狀,應立即停止工作並到醫療機構就診排查,確診不屬於疑似病例的,應經14天隔離觀察且在第1、7、14天接受共3次的核酸檢測正常後才能重新進入養老機構。屬於疑似病例或感染確診病例的,應送定點醫療機構就診,立即根據疫情監測要求報告相關部門,在當地衛生健康或疾控機構、民政部門指導下對密切接觸者(接觸的其他老年人及工作人員等)開展排查,實施集中醫學觀察,協助開展全麵消殺和環境監測。治愈後需返崗的,應經21天隔離觀察並核酸檢測正常後才能重新進入養老機構。
33對符合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條件的工作人員,疫苗接種率要達到100%;將符合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條件的老年人納入自願接種範圍。
34當地民政部門要加強與衛健、疾控等有關部門對疫情防控形勢的會商、研判、處置,組建由醫生、護士、護理員等人員組成的應急處置隊伍,隨時做好接管出現疫情的養老機構的疫情防控和管理服務工作。
七、物資保障35養老機構要及時做好疫情防控物資、生活必需物資和老年人服務專用物資的儲備。原則上,養老機構防疫物資儲備量應當滿足本機構1個月滿負荷運轉需要。當因區域封閉時間長,機構出現物資短缺時,當地民政部門要及時了解掌握情況,協調鄉鎮(街道)、社區全力提供保障。


廣東省封控區域養老機構應急管理工作指引

項目

序號

防控要點

一、組織領導

1

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機製。養老機構負責人全麵負責防控工作,製定並實施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劃片分區,責任到人。建立院內感染控製與隔離製度、流程並組織實施。

2

嚴格落實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疫情防控指導要求。

3

建立24小時應急值守製度,確保通訊暢通;按要求及時上報信息,不得遲報、瞞報、漏報。

二、出入管理

4

養老機構實行封閉管理,暫停來訪谘詢接待業務、誌願服務和社會實踐等活動。通過公告、電話、短信(微信、郵件)等多種方式向老年人及其家屬發布養老機構疫情防控安排和相關服務通知,在養老機構主要出入口張貼防控告示。

5

在養老機構門外設立物資交接區,送貨人須做好體溫檢測、手消毒、戴口罩等防護措施。機構內工作人員在做好個人防護前提下,對擬進入養老機構的物資采取含氯消毒液噴灑撒消毒,小麵積的可以用75%醫用乙醇和84消毒液表麵噴灑、擦拭消毒。

6

加強門衛值班,暫停接待外來人員探視和不必要人員、車輛進入。特殊原因需進入的人員應提供48小時以內的有效核酸檢測證明,並在規定區域內按規定路線活動,遵守相關防控要求。養老機構應安排專人對其實名登記、測量體溫、查驗核酸檢測證明、詢問並記錄旅行史和健康狀況等。有以下任意一種情況者嚴禁入內:(1)15日內在中、高風險區域逗留經曆或接觸疫區人員;(2)與已確診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觸人員;(3)體表溫度(腋溫、耳廓、額等體表溫度≥37.0℃);(4)有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狀;(5)有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6)有其他疑似症狀。

7

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原則上在養老機構內居住,且盡量安排分散居住在不同房間。除外出采購或處理緊急情況人員,盡量減少工作人員外出。外出采購或辦事工作人員,不得前往中、高風險區域或與到過中、高風險區域的人員接觸,在外出前必須做好個人防護,返回機構時須進行體溫檢測、手消毒,更換工作服、鞋帽、手套、口罩等。

8

從外地返回崗位的工作人員,無第6條所列禁止進入情形的,經核酸檢測無異常後才能返回崗位。

9

老年人原則上不外出。確因特殊情況請假外出的,返回時無第6條所列禁止進入情形的,經核酸檢測無異常後返回生活區。等待核酸檢測結果期間應在機構內隔離室(區)進行隔離。

10

因失能(失智)且子女、近親屬無法照料等特殊情況急需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無第6條所列禁止進入情形的,經核酸檢測無異常後方可辦理入住,但需在機構內隔離場所進行不少於14天的隔離觀察,經核酸檢測無異常後方可進入生活區。

11

養老機構內應設置隔離觀察室,配置相應防護用品(防護服、醫用口罩、手套等),配備必要生活和護理服務條件;有條件的設置隔離區和消毒室。隔離室(區)應設置在相對獨立、通風良好、有獨立衛生間的單人房間,並處於養老機構下風向。盡量使用獨立空調,如需使用全空氣空調係統應最大新風量運行,盡可能關小回風。隔離室(區)生活垃圾應統一處理。工作人員和老年人等待核酸檢測結果期間應在隔離室(區)進行隔離觀察。

12

暫停家屬為老年人送餐,老年人飲食統一由養老機構食堂負責保障。禁止快遞、外賣、送藥人員進入,安排專人接收家屬送來的老年人生活必需品或者訂購物品,消毒外包裝(75%醫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劑)後負責轉交老年人。

三、心理慰藉

13

加強老年人心理調節,做好正麵宣傳教育,為居室內老年人提供電視、廣播、閱讀等文化娛樂服務,利用電話、網絡等為老年人提供與親屬間的親情化溝通服務,紓解焦慮恐懼情緒,引導其保持正常作息、規律生活。對在隔離區觀察的老年人要給予重點關懷,必要時及時提供心理支持服務。關注老年人的情緒變化、睡眠情況及行為表現,及時發現需要接受心理疏導者和心理危機高危人員,必要時及時提供心理支持服務。鼓勵有需要的工作人員和老年人撥打當地心理援助熱線,尋求幫助。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可對入住老年人和工作人員心理狀態進行評估,發現心理問題風險較高的,協調專業人員提供心理幹預。

四、老年人防護

14

每日居室巡查,早、中、晚測量入住老年人和工作人員體溫(優先使用非接觸式體溫槍,有體溫異常需使用接觸式體溫計複核,接觸式體溫計“一人一用一消毒”,非接觸式體溫槍應定期消毒),並做好健康記錄。對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做好血壓、血糖等指標監測,規律用藥,做好慢性病防控。

15

每半日對老年人居室進行通風,每次不少於30分鍾。不宜開窗通風的,應配備機械換氣通風設備,必要時采用循環風空氣消毒機等進行空氣消毒。開窗通風時,應注意避免因室內外溫差過大引起感冒。

16

每日提醒或協助老年人做好洗漱、沐浴等個人清潔衛生,提供洗手液、抹手紙或幹手機,倡導老年人勤洗手。保持老年人口腔、身體、衣物、床單元及居室清潔衛生,經常晾曬老年人被褥衣服;老年人居室地麵、窗台、床頭櫃、床圍欄等,每天清水擦拭1次,每周擦拭消毒不少於3次;做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排泄物和嘔吐物的消毒清洗工作。

17

有條件的養老機構,鼓勵老年人開展適宜的戶外活動(需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加強身體鍛煉,增強抵抗力。暫停室內集體活動;要求老年人不串門、不聚集。

18

有條件的暫停集體用餐,改為送餐至老年人居室。沒有條件的,要分時段就餐或保持1.5米用餐距離。保證老年人充足飲水量與營養攝入。

五、內部管控

19

開展疫情及相關防控基礎知識宣傳教育,向老年人宣傳在機構內公共活動空間應佩戴口罩,確保工作人員掌握預防新冠肺炎的個人防護、衛生健康習慣、相關傳染病法律法規及疫情應急處置要求,避免共用個人物品,積極倡導講衛生、除陋習,摒棄亂扔、亂吐等不文明行為。

20

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可以實行分區管理,各區域之間工作人員和入住老年人避免發生接觸,以便劃定防控區域範圍至最小單元,做到精準防控。工作人員上崗前做好戴口罩、手消毒等防護準備,加強“六步洗手法”督導培訓,正確佩戴口罩,及時更換;必要時使用醫用橡膠手套等防護措施;在接觸每位老年人前、後,均應當洗手或手消毒,避免交叉傳染。暫停麵對麵的集中交接班。

21

合理調整安排工作人員的作息時間,加強對工作人員關心關愛和心理調節。

22

確保養老機構生活用品、耗材、食品、基本藥品的保障供應;有條件的地方可采取集中配送方式保障供應。一次性手套,圍裙,口罩,紙巾等作為應急套件,放在醒目處。

23

規範處理垃圾、汙水、汙物,消除鼠蟑蚊蠅等病媒生物孳生環境,做好機構內消毒工作。及時清理超過有效期的各類物品。垃圾做到“日產日清”,清運過程中應采用密閉化運輸。

24

確保環境清潔衛生。辦公區域、服務場所的桌椅、物體表麵、門把手、水龍頭、各種開關按鈕、扶手等每天清水擦拭1次,每周擦拭消毒3次;廚房、洗衣房、垃圾處理場所(存放點)及後勤保障設施設備和物品每天擦拭消毒不少於2次。

25

廢棄口罩等一次性用品,應當用醫用酒精噴霧消毒(或84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鍾後)後密封,丟棄至“專用垃圾”或“其他垃圾”或“醫療垃圾”桶內。

26

加強浴室消毒,有條件的養老機構暫停老年人集中使用公共浴室。使用公共浴室的要做到分時段使用,每次隻允許一名老年人使用。

27

加強農村敬老院等養老機構自養禽類、牲畜圈舍的每日清潔消毒。

28

嚴格執行食品安全管理規定,嚴把食品采購關,嚴禁購買活禽野味、來源不明的海鮮等冷凍食品,徹底煮熟食物,停止提供生食品,生熟食品分開。負責食品采購、烹飪、配(送)餐的工作人員,應嚴格佩戴口罩、手套。做好餐(飲)具消毒,使用過的餐(飲)具應當煮沸15分鍾以上。嚴格遵守原料控製、餐具飲具清潔消毒、食品留樣等規定。

29

養老機構內部設置的醫務室、護理站等醫療機構,或者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是一址兩院的,應當按照要求為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患者提供相關醫療衛生服務,原則上不對外開展服務,嚴禁擅自對外開展發熱病人的診療排查活動。對內開展診療服務時,要按照疫情防控有關規定做好院感控製,切實消除機構內交叉感染風險隱患。

六、疫情處置

30

疫情防控期間,入住老年人外出就診應根據不同情況,與家屬和老年人商議一致後分類處置:(1)非突發性重大疾病的,可采取上門診視等方式保守治療,暫不外出就醫。(2)患普通疾病急需送醫的,由老年人家屬或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在有效防護情況下陪同送醫。返院時,老年人和陪同工作人員無第6條所列禁止進入情形的,在機構內隔離場所進行14天的隔離觀察,且在第1、7、14天接受共3次的核酸檢測正常後方可返回生活區和複崗,並加強防護和醫學觀察。

31

當地民政部門要協助養老機構積極協調當地衛生健康或疫情防控部門主動到養老機構對全體老年人及工作人員開展全員核酸檢測排查(3日內開展2次核酸檢測,封控期內開展至少5次全員核酸檢測),要堅決避免外出檢測就醫時的交叉感染。

32

對符合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條件的工作人員,疫苗接種率要達到100%;將符合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條件的老年人納入自願接種範圍。

七、物資保障

33

養老機構要及時做好疫情防控物資、生活必需物資和老年人服務專用物資的儲備。原則上,養老機構防疫物資儲備量應當滿足本機構1個月滿負荷運轉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