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民政局 養老機構基本信息 2020年養老十大關鍵詞
2020年養老十大關鍵詞
來源:中國社會報   時間:2021-01-20 16:20:17   瀏覽:-
字號:

  為了回顧總結2020年養老事業走過的不平凡道路,本報養老產業周刊編輯部精選了“2020年養老十大關鍵詞”,與養老領域同仁和全國讀者分享,以凝聚改革共識,助力新發展格局。

  1.國家戰略

  2020年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發布,“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首次寫入黨的全會文件。公報指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製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係,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人口素質。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發展銀發經濟。推動養老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係,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培育養老新業態,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係,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製度。這標誌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20年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這是黨中央深刻分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具有裏程碑和劃時代意義。

  2.抗擊疫情

  2020年,養老服務領域抗擊疫情的戰鬥從未停歇,“人民至上”的旗幟在這裏高高飄揚,“生命至上”的奇跡在這裏接續上演。疫情暴發以來,中央政治局連續召開多次會議專題部署,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迅速作出安排,於2月28日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民政服務機構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將養老機構疫情防控納入當地聯防聯控範圍。民政部迅速反應,相繼出台3個版本的養老機構疫情防控指南,為養老服務場所做好疫情防控提供了精準指引。全國近4萬家養老機構實行嚴格的封閉式管理,築牢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書寫了一份特殊的答卷。民政史上首次啟動實施養老服務“跨省援助”,蘇皖湘和湖北省內四市總計166人的隊伍逆行馳援,為扭轉武漢疫情形勢、指導全行業疫情防控貢獻了力量,養老機構武漢保衛戰的勝利,是民政服務機構英勇抗疫的典範。與此同時,民政部、全國老齡辦等部門印發《關於在疫情防控期間加強特殊困難老年人關愛服務的通知》《全國老齡辦關於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做好老年人照顧服務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重點解決獨居、高齡、失能等特殊困難老年人實際困難。疫情得到有效控製後,民政部出台係列政策文件,部署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複工複產,實施“8+X”扶持措施,為養老服務機構紓困解難。

  3.共奔小康

  2020年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為確保“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及時實施特困老年人救助供養、留守老年人關愛,成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民政部、國務院扶貧辦印發《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方案》,要求及時將符合條件的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救助供養範圍,優先為有集中供養意願的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提供集中供養服務,加強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的照料服務,完善農村留守老人關愛服務體係。民政部印發《關於加強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料服務的通知》,強調要加強委托照料服務與居家社區養老、扶殘助殘等服務的銜接,優先為分散供養特困人員提供無償或低償的社區日間照料服務。2020年是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的第二年,全國各省份均已出台並實施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提升行動計劃,農村養老服務兜底保障網絡更加密實。敬老院法人登記統計係統基本建成,各地將敬老院基本運維經費作為“保基本運轉”範圍納入財政保障範圍,截至2020年底,敬老院法人登記率為90.73%。“三區三州”的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共有床位50950張,其中護理型床位42439張,占比83%。農村留守老年人關愛服務工作機製進一步健全,巡視探訪製度全麵建立,信息管理係統實現縣(市)層麵全覆蓋,全國統一的農村留守老人信息數據庫基本建立。

  4.綜合監管

  2018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提出,建立養老機構綜合監管製度。2020年6月,《養老服務市場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管理辦法》正式實施;9月,民政部修訂並公布《養老機構管理辦法》,明確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取消後備案管理相關措施,結合養老服務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新的管理要求。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製度 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監管重點、落實監管責任、創新監管方式,為推動養老服務有序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製度保障。民政部還建立完善養老服務標準實施體係,印發《關於開展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先行先試工作的通知》,發布了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實施細則,為各地開展養老機構等級評定提供有力指導;做好《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範》強製性國家標準宣傳解讀和實施準備,發揮標準規範引領作用,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5.農村養老

  2020年11月,全國農村養老服務推進會議在江西省南昌市高規格召開。會議部署了五方麵重點任務:鞏固家庭養老基礎地位,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加強對家庭的服務指導與幫扶,弘揚敬老孝老美德,營造良好的家庭養老環境;圍繞居家社區主陣地,大力發展互助型社區養老服務,推進互助設施和平台建設,加強對互助服務的組織引領;針對服務體係短板,著力增強縣級特困供養服務機構的失能照護服務能力,拓展鄉鎮敬老院的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功能,發揮村級互助養老服務設施前沿陣地作用;著眼培育鄉村新動能,因地製宜發展農村養老服務產業,激發農村養老服務市場活力;堅守服務質量與安全紅線,狠抓隱患整治,強化農村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切實保證服務質量,提升抗擊風險能力。

  “十三五”以來,我國農村養老服務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政策製度不斷健全,黨建引領作用明顯,資源配置得到優化,特困群體兜底保障功能強化,互助養老廣泛推廣,服務網絡更加完善,正在朝著滿足全體農村老年人養老需求的目標前進。4個農村養老案例被納入第二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

  6.改革深化

  2020年12月,第五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驗收工作步入尾聲。“十三五”期間,民政部、財政部加大養老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鞏固居家社區養老的基礎地位,累計投入50億元中央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全國203個地區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81個城市獲得考核優秀等次。試點工作推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能力得到較大提升,各地區整合資源、創新探索,初步形成了以“六助”等為主要內容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圈。

  2020年9月,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49家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優秀案例。自2013年兩部門聯合啟動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工作以來,先後在全國遴選了兩批共242家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單位,深入推進公建民營改革。

  7.法治護航

  2020年5月,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在10編1260條具體條款中,與老年人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大到對老年人人身權、財產權的保護,小到婚姻、贍養、繼承等問題,民法典均有直接回應和規範。如刪除公證遺囑效力優先的規定,體現了對老年人真實意願的尊重;擴大扶養人範圍,讓社會化的家庭養老成為未來養老產業的新方向;居住權的設定,讓老人“以房養老”獲得了法律保障。養老服務法治化快速發展,上海、山東、甘肅、深圳、南京、杭州、西安等地出台養老服務方麵的地方性法規,有力保障了老年人合法權益,為養老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8.科技適老

  2020年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7類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提出了20條具體舉措要求。實施方案要求:堅持傳統服務與智能創新相結合、普遍適用與分類推進相結合、線上服務與線下渠道相結合、解決突出問題與形成長效機製相結合,做實做細為老年人服務的各項工作,讓老年人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隨後,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人社部、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國家體育總局也都紛紛圍繞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問題,出台了各自職責領域的解決方案。此前,民政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實施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導意見》,加快培育居家適老化改造市場,有效滿足城鄉老年人家庭的居家養老需求。

  9.醫養結合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係”。為推進醫養結合工作健康發展,2020年10月,國家衛健委會同民政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製定出台《醫養結合機構管理指南(試行)》,對醫養結合機構的定位、服務內容、設置、管理要求等各方麵進行了明確。12月,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關於開展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質量提升行動的通知》,提出實施為期三年的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質量提升行動,要求將醫養結合機構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管理納入醫療質量管理體係範疇,鼓勵醫護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

  為了滿足更多老年人的長期護理需求,國家醫保局、財政部於2020年9月發布《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製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明確在原試點城市和吉林、山東2個重點聯係省份開展試點,其他未開展試點的省份可新增1個城市開展試點,於2020年內啟動實施,試點期限2年。

  10.區域協同

  2020年,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川渝地區區域養老協同合作蓬勃發展。京津冀養老一體化朝著政策銜接更為順暢、區域合作更加緊密邁進。津冀地區和內蒙古赤峰市、烏蘭察布市養老機構接收京籍老年人的,享受同等運營補貼;北京與河北廊坊“北三縣”以養老協同促進人口協同,積極引導北京優質康養資源向“北三縣”延伸布局。長三角養老協同發展穩步推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江蘇、浙江、安徽、上海簽署了《長三角地區三省一市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關於加強養老服務工作協同倡議書》;區域內多個城市簽署協作協議,加強養老資源共享和項目共建。粵港澳大灣區養老一體化受到高度關注,推動養老服務、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障的合作已成為大灣區養老的發展重點。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被列為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兩地民政簽署《川渝民政合作框架協議》,發布《川渝養老服務協同發展藍皮書》,協同推進政策協同、資源共享、標準統一、智慧互聯等目標,統籌推進川渝養老服務開放共享。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