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民政局 社會救助信息 廣東開通“救助自診”服務 困難群眾能申請哪些救助一查便知
廣東開通“救助自診”服務 困難群眾能申請哪些救助一查便知
來源:廣東省民政廳網站   時間:2021-07-20 10:43:36   瀏覽:-
字號:

  繼2020年全國首創“足不出戶”在手機端申請低保、特困等救助業務,近日,圍繞“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要求,廣東省民政廳在“粵省事”政務微信小程序上線“救助自診”服務。困難群眾通過手機即可初步判斷其是否符合救助要求,對符合條件的指引群眾提出申請,對不符合條件但可能存在醫療、教育等其他專項救助需求的,及時指引其向相關部門辦理申請,解決群眾的政策壁壘,使困難群眾及時得到救助幫扶。

  廣東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社會救助業務在“粵省事”平台上線了包括群眾在線申請低保、特困等救助,自助尋親等共10項服務,但群眾申請救助前無法判斷自身符合哪些救助政策,影響了救助效率。為有效疏解困難群眾申請救助“痛點、難點、堵點”問題,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省民政廳部署開展“智慧救助惠民生”行動等13項具有民政鮮明特色的“辦實事”實踐活動。

  作為“智慧救助惠民生”行動其中一項重要內容,省民政廳在“粵省事”小程序上線“救助自診”服務,按照廣東省最低生活保障綜合評估各項指標設置分值,通過設置年齡、教育狀況、健康狀況、殘疾狀況和就業狀況等關鍵性指標,智能分析申請人的困難實際情況。困難群眾隻需通過手機輸入戶籍地、共同生活家庭成員人數、家庭月收入及資產信息、家庭結構、生活狀況等信息,由係統後台計算分析家庭基本情況和經濟狀況條件,一鍵即可初步了解其是否符合最低生活保障要求。對符合條件的,當即提出救助申請;對不符合條件,但可能存在醫療、教育等其他專項救助需求的,及時指引其向醫保、教育、殘聯等相關部門辦理申請,解決群眾的政策壁壘。

  據悉,除了開發“救助自診”服務,“智慧救助惠民生”行動還發動全省民政係統黨員、幹部以及“雙百工程”社工力量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眾開展全麵入戶核查,深入困難群眾家中摸清底數、查清情況、說清政策,並對重病、重殘人員以及生活困難的退役軍人、老黨員、烈士遺屬等特殊困難群眾實施結對幫扶,提供“送政策、送溫暖、送幫助”的貼心服務,幫助他們協調解決實際問題。4月份以來,全省共核查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和低保邊緣家庭79萬戶,入戶率96.4%,主動掌握困難群眾生活實情,幫助困難群眾解決政策性問題233個,通過“一事一議”等方式解決困難群眾個案性問題16485個;走訪慰問成功結對幫扶的特殊困難群眾10.4萬人次,其中生活困難的黨員、老黨員2294人次,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2910人次,資助資金761.36萬元,切實將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困難群眾手中。

  粵省事社會救助條件自診

  該功能主要實現社會公眾通過粵省事進行社會救助條件自診,填寫自診評估表,係統初步判斷該家庭有可能符合哪些救助業務。

3344372.png

  自診結果會根據所填寫的信息進行評估,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經初步判斷,您可能符合低保救助申請標準,可通過粵省事在線辦理低保救助申請。

  2.您的家庭月人均收入為XXX元,初步判斷不符合當地低保救助標準;

  3.您有機動車輛信息(含四輪車),初步判斷不符合當地低保救助標準;

  4.您家庭自有住房套數已超過當地標準要求,初步判斷不符合當地低保救助標準;

  5.您的銀行存款已超過當地標準要求,初步判斷不符合當地低保救助標準;

  6.您有在營企業,初步判斷不符合當地低保救助標準;

  7.您家庭中有重病人員,建議谘詢當地醫保部門了解醫保救助有關事宜;

  8.您家庭中有重殘人員,建議谘詢當地殘聯部門了解殘疾人救助有關事宜;

  9.您家庭中有義務教育人員,建議谘詢當地教育部門了解教育救助有關事宜。


  圖片1.jpg



  圖片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