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聽一聽在福利院裏孩子成長的故事
說到這,咱們要將時間拉回到1996年
這一年大埔縣福利院剛剛成立
▼這張照片中可愛的小女孩陳霞
便是大埔縣福利院接收的第一批孩子中的
其中一名
往下看一看她的故事
你會像我一樣對她豎起大拇指!
拍攝於1996年的舊照裏,還是短發的陳霞坐在飯桌前吃東西。可如今的她早已褪去了稚嫩,紮起長發出落成為一位成熟穩重的大姑娘。此時的她坐在她的辦公桌前,給記者介紹她保存起來的一張張珍貴的老照片。陳霞告訴記者,這些舊照對於她來說極為珍貴,每次翻看都讓她覺得很開心、很溫暖。
開心、溫暖也是眼前的陳霞帶給記者的感覺。在與陳霞的交談中,記者了解到,陳霞的父母相繼在1993年和1995年因意外去世,1996年,大埔縣福利院建院時,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她成了大埔縣福利院接收的第一批兒童。
陳霞說,1996年的大埔縣福利院還叫孤兒院,當年,各鄉鎮有十個小孩先後入住了位於大埔縣人民路老民政局二樓,有兩個阿姨負責照顧他們,直到1999年,大埔縣福利院才搬遷。
入住大埔縣福利院、由福利院監護撫養,陳霞這一住就是20多年,雖然身世坎坷,但是對於自強的她來說,可以說是一筆特殊的財富。在福利院師長們關心、鼓勵以及幫助下,經過十餘年的寒窗苦讀後,陳霞考上了湖南醫學院中醫學專業,成為大埔縣福利院走出的第一個本科生。
本科、中醫學專業,這些似乎都在告訴人們,陳霞畢業後會成為一名優秀的中醫師,然而,她卻在2016年,尚未畢業之時作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決定。
大埔縣福利院院長肖耀輝告訴記者,陳霞2018年畢業後,就放棄了到大城市工作機會,毅然回到福利院,她說她要回到福利院來照顧弟弟妹妹。
2018年8月,陳霞以新的身份回到了福利院,成為一名臨時輔導老師。2019年,通過公開招考,她成為大埔縣福利院的正式員工,也成了廣東省第一個從福利院走出去又回到福利院工作的本科生。
從1996年入住大埔縣福利院後,直至今日,陳霞都把這裏當家,把這裏的老幼、同事當做親人。瞧瞧,這邊跟福利院的爺爺奶奶拉著家長裏短,另一邊,剛放學回來的福利院小朋友,也熱情地拉著陳霞,跟她分享著學校裏發生的事情。
原本有著到發達地區工作,獲得更高薪酬機會的陳霞,為何會放棄更好的,選擇回到福利院呢?
當記者問到這個問題,陳霞告訴記者,或許在他人眼中是放棄,但是在她眼中,選擇回來是因為感恩和傳承。
陳霞說,她很幸運,因為有了大埔縣福利院,她才能到縣城讀書,才能遇到福利院裏的叔叔阿姨,遇到自己的老師。所以,當有一年在電視上看到大埔縣福利院院長說福利院的孩子需要一個專門的老師去照顧他們、輔導他們的時候,她便將要回福利院工作的決定告知了當時的大埔縣福利院院長,自此,想回來的念頭便一直沒有改變過。
從大山裏走出去的陳霞,比任何人都明白知識的重要性,加之她自身經曆,她也更懂得福利院的孩子們內心需要什麼。記者了解到,福利院的孩子們身體、心智狀態各不相同,但陳霞會因材施教,依據孩子們的實際情況,開設了識字、算數、美術等具體的學習課程,並用自己學到的醫學知識,讓每一個孩子們都能在福利院得到良好照料和康複訓練。
陳霞說,正是因為祖國強大了,政府很關心福利院的孩子們的吃、穿、住、行以及教育。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陳霞積極向上的笑容深深影響著福利院老幼的生活心態,她的付出和奉獻,也讓福利院的孩子們對未來有了更多的期盼。采訪的最後,陳霞還給記者看了她的“收藏品”,這是福利院孩子們畫的一幅幅畫、送給她的一些小禮物。陳霞說,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福利院的孩子們有普通家庭孩子的感覺。
陳霞,好樣的!為您鼓掌!
在這,也希望陳霞的“幸運”和“回歸”
能夠在福利院小孩的身上延續下去
讓更多福利院兒童走向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