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民政局 殘障人福利 開啟心靈之門,找回快樂童年!梅州市民政局用“民政溫度”護童
開啟心靈之門,找回快樂童年!梅州市民政局用“民政溫度”護童
來源:掌上梅州   時間:2020-08-27 19:48:18   瀏覽:-
字號:

  “垃圾分類新時尚,我是少年我先行!”在梅江區江南街道社工站內,孩子們響亮的口號聲在活動室響起,一場別開生麵的環保課堂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隻見環保小組的成員們積極動手,把廢舊紙箱、卡紙等統統變廢為寶,變成一個個嶄新的分類垃圾桶。

  這是我市各級民政部門在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上的一道縮影。近年來,市民政局不斷建立健全各項未成年人保障服務體係,積極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用“民政溫度”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發揮社區作用,建立 “三結合”教育網絡

  “阿姨,您好!您了解垃圾分類嗎?我這裏有宣傳冊……”近日,梅江區江南街道社工站組織環保小組的成員們一起進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宣講,為社區內的居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爭當小小宣講人。

  “孩子們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後,參與社區走訪宣傳活動,用自身行動影響更多群眾。”江南街道社工站社工吳丹妮介紹道,通過成立社區兒童環保小組,加強兒童互相合作,加深孩子們對實行垃圾分類的認識,能讓孩子們更好地傳遞環保理念和知識。

  為了塑造未成年人美好心靈,從小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民政部門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關愛保護“政策宣講進村(居)”活動,引導各社工站鏈接社區內外的誌願者,組織未成年人參與各類健康有益的活動,豐富生活體驗,並依托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和廣東社工“雙百計劃”服務,以麵詢、授課、網絡等多種形式開展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同時,民政部門抓好社區家長學校、社區教育場所的管理和使用,努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三結合”的教育網絡。至目前,全市現有城鄉社區2239個,已建立家長學校2113個,其中梅江區、梅縣區的城區社區家長學校覆蓋率達到100%。

  開通“護童熱線”,為困境兒童排憂解難

  在今年,我市民政部門在8個縣(市、區)開通了困境兒童服務熱線“護童之聲”,24小時接聽求助電話,切實保障困境兒童的健康成長。年初,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的困境兒童服務熱線“護童之聲”接到了來電求助。

  “謝謝你們收留我們母子,謝謝,謝謝!”一行特殊的母子三人來到了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

  “他們剛來到的時候,母親身上帶著傷,兩個兒子都沉默寡言,非常排斥別人的接觸。”據中心工作人員陳濤介紹,該名母親因不堪忍受丈夫常年的家暴,帶著兩個兒子尋求幫助,中心對其實施臨時救助保護服務,讓母子三人入住到了中心這個臨時的“家”。

  原生家庭的長期爭吵,讓兄弟二人長期生活在特殊的環境中,產生了一係列的成長心理障礙。如何開啟孩子的心靈之門,找回健康快樂的童年就成了該中心社工們的首要任務。通過與兩名兒童麵對麵交流、開展遊戲等方式進行情緒疏導,兄弟二人逐步變得活躍開朗起來,安穩地度過了這個特殊的時期。

  目前,母子三人已搬離救助保護中心。中心通過鏈接社會資源,幫助其三人找到安全住所,並幫其母親找到穩定的網商工作,即能工作又能兼顧照看小孩,解決了當下母子三人的基本生活保障。

  自“護童之聲”開通以來,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共為5名求助未成年人解決了實際問題。同時,在開展困境兒童“合力監護相伴成長”專項關愛行動上,各級民政部門積極開展調查、走訪,共排查困境兒童3161人,全部落實監護、社會救助、一對一幫扶,及時解決了生活、監護不力等問題。

  據統計,目前我市農村留守兒童共32439人、孤棄兒童804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2021人。市民政部門通過提高補助標準,並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境兒童分別納入低保、特困供養和臨時救助範圍,確保這些特殊未成年人群體的正常生活和接受教育。

  接下來,我市民政部門將進一步強化措施,紮實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建立健全關愛保護長效機製,形成全社會關愛保護未成年人的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