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兒醫療康複明天計劃”(以下簡稱“明天計劃”)是民政部於2004年5月啟動的、針對兒童福利機構集中供養和社會散居的0-18歲孤兒開展的醫療康複項目,也是福彩公益金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的一項大型公益性行動。2019年,廣東各級民政部門和兒童福利機構積極推進、深入開展“明天計劃”,全年共撥付部省兩級福彩公益金1513萬多元兜底孤兒體檢、醫療和康複費用,6000餘人次孤殘兒童得到了手術矯治、康複訓練和體檢篩查。救治後的孤兒不僅恢複了身體健康,還恢複了自信和對生活的希望,“明天計劃”為他們日後融入社會、走向未來創造了有利條件。
讓孤兒看病就醫無後顧之憂
2019年,廣東根據民政部製定的《“孤兒醫療康複明天計劃”項目實施辦法》要求,結合本省實際,出台了《廣東省“孤兒醫療康複明天計劃”項目實施細則》。《實施細則》明確,“明天計劃”由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資助範圍為0-18周歲和年滿18周歲後仍在校就讀的孤兒,其醫療康複費用的自付部分(即相關費用總額扣除醫保報銷、大病保險報銷、醫療救助、康複救助、慈善捐助等費用後剩餘部分)。資助範圍包括診療、康複、特殊藥品、輔具器具配置、體檢、住院服務等六項內容。《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範和完善了廣東“明天計劃”工作流程,降低了報銷門檻,放寬了定點醫院限製,拓展了資金資助範圍,建立了兜底孤兒醫療費用機製,使孤兒看病就醫沒有後顧之憂。
隨著部省兩級新政策的出台,廣東省“明天計劃”項目辦公室積極督促各地認真抓好項目落實。據統計,2019年共完成4043例體檢、440例門診與住院治療、426例矯形康複、13例康複醫療、2例特殊藥品費用資助。4個省級腦癱康複訓練示範基地分期分批對所負責區域開展篩查並建立篩查工作檔案,共為41家福利機構提供殘疾兒童腦癱康複篩查1457人次,進行康複訓練1088人次,全省共建立554份康複檔案。
在不斷完善福利機構內孤殘兒童資助的基礎上,廣東“明天計劃”項目逐步向散居孤兒拓展。其中,湛江市已率先啟動為轄區內散居孤兒進行體檢,汕頭市、汕尾市也已申請項目資金,計劃2020年內為市內散居孤兒進行體檢,項目覆蓋範圍將越來越廣。
“我也能自己走路了!”
2歲,正是孩子脫離父母雙手扶持、自己蹣跚學步的年齡,但患有痙攣性腦癱的小俊(化名)隻能坐在床上不能自由行走。幸運的是,在“明天計劃”的幫助下,小俊現在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樣行走,到他想到的地方去。
2017年1月23日,出生後4個月的小俊被發現遺棄在廣東省廉江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門口,後由廉江市公安機關依法移送到廉江市福利院,當時小俊被診斷為腦性癱瘓和營養不良。小俊性格純真愛笑,也愛撒嬌,但站不穩、無法行走讓福利院的“媽媽”們感到痛心。2019年3月,作為全省4個腦癱康複訓練示範基地之一,茂名市社會福利院派出篩查小組到粵西地區的福利院開展篩查,發現小俊能獨坐、扶架站起,但不能獨自站立和跪立;能手握湯匙,但不能把食物送到嘴裏;不能穩坐便盆如廁;有部分理解能力,但不能完全用語言表達。篩查小組認為小俊雖然扁平足且外翻、肌力低下,但仍有很大機會可以獨立行走,便將他接到茂名市社會福利院腦癱康複訓練示範基地進行腦癱康複治療。
在基地,由中西醫執業醫師、康複治療師、引導式教育老師、個別化訓練老師、矯形師、幼師、營養師和生活護理員組成的康複團隊,一起“量身定製”了以促進神經功能和運動功能康複為主,以生活自理能力、精神、心理、言語、社交等為輔的綜合康複策略。通過低頻脈衝電治療、運動療法、腦癱肢體綜合訓練、普通針刺和引導式教育訓練等綜合康複訓練治療項目,幫助小俊康複。治療費用為每年3萬元,全部由“明天計劃”項目承擔。
經過6個月康複訓練,2019年11月,小俊能自行徒手從地上站起來和在平地獨立行走;能獨自握勺吃飯,能自己坐便盆如廁,能主動幫忙收拾玩具或協助餐前擺放椅子;能說簡單的短語。學會走路的小俊經常一邊哼唱著熟悉的兒歌,一邊在教室裏走來走去,看到福利院的老師還興奮得抱著他們的腿,也常常向老師表達想到遊樂場玩。小俊成功走出“人生第一步”,讓半年來一直陪伴小俊訓練、視他為自己孩子的康複引導員李海英也倍感鼓舞:“小俊表現得很努力,他不斷練習,是希望自己能走得更好。”
助“折翼天使”回歸家庭和社會
和小俊一樣,康康(化名)也是受惠於“明天計劃”的“折翼天使”。2016年5月1日,剛出生不久的康康被遺棄後經公安部門依法移送珠海市社會福利中心,哭聲微弱的康康全身皮膚、口唇發紺。5月11日,康康由於患急性支氣管肺炎入院檢查,發現患有重度複雜型先天性心髒病,需轉院救治。珠海市社會福利院馬上申請“明天計劃”救助。5月20日,康康來到廣東省人民醫院接受在全麻體外循環下行“SWITCH手術+CAVC矯治+VSD修補+PDA切斷縫合”手術,6月24日再接受永久起博器置入術,7月25日治愈出院,救助及營養康複費用共29萬元全部由“明天計劃”資助。
出院後,康康回到福利中心學習。中心護理團隊對他嗬護備至,一旦發現他煩燥後可能出現麵色蒼白、皮膚出現花斑、氣促、發紺、尿量減少等情況,就馬上報告醫務室;在喂養方麵也十分細心,白天每2個小時喂哺一次,夜間每3小時喂哺一次。由於術後護理得好,康康很快由啟三班轉至康複班,每日在康複區接受係統的作業及言語治療、感覺統合、認知訓練、引導式教育、社會融合等訓練,各方麵能力逐步提升,變得越來越健康。2歲時,還學會獨自行走和吃飯,能說簡單詞彙,看起來與正常兒童沒什麼不一樣。
2017年7月,珠海市社會福利中心為康康準備國外送養資料。2019年1月,活潑可愛的康康被一戶美國家庭收養,實現了回歸家庭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