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林業局 新聞動態 南方日報:他走了 留下一片珍稀樹林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府機構 > 市林業局 > 新聞動態
政府、村民相繼接力,完成老人李濤文臨終遺願
南方日報:他走了 留下一片珍稀樹林
來源:南方日報   時間:2019-01-24 15:33:49   瀏覽:-
字號:

冬日的梅州五華縣橫江村群山環繞,四處綠意盎然,沿著僅容一人通過的崎嶇山路行走約莫20分鍾,在人跡罕至的茂密山林,記者看到了一片連綿500多米、堪稱植物界“活化石”的桫欏群落。當地村民介紹,這是村裏六旬老人李濤文生前耗費15年心血,義務培育出的“綠色寶藏”。

2018年,李濤文得知自己身患重病,唯恐時日無多,尋找新一代“桫欏衛士”成為縈繞在他心頭難解的心結。於是李濤文主動向五華縣林業局反映相關情況,希望守護桫欏樹工作得到社會的幫助。去年12月,李濤文病情惡化去世。守護桫欏的老人走了,但他的遺願得以實現。

記者了解,目前橫江村桫欏樹群落已被列入了林業部門重點保護植物區域,並采取了相應保護措施,當地村民更是自發申請成為護林員,接替守護這片珍稀樹林。桫欏樹群落成為了當地的“生態名片”。

●南方日報記者 馬吉池

保護“活化石” 老人返鄉守山15載

“他怎麼可以在山裏一呆就是15年。”得知李濤文是放棄深圳的工作回鄉義務植樹護林,橫江村很多村民都覺得不可思議。這一切還得從橫江村與桫欏的淵源說起。

桫欏屬蕨類植物,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是與恐龍同時代的珍貴樹木,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稱。近年來,地質變遷和氣候變化,以及人為砍伐,讓桫欏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變得越來越惡劣,自然繁殖越來越困難,桫欏的數量更是越來越少。

橫江村擁有山林麵積約2萬畝,由於村裏生態環境受人的影響甚小,溫暖、潮濕、蔭蔽、水分充足、土層肥厚等優越的生態環境給予桫欏天然繁殖生長的空間,20多年前,村民在當地就已經發現了不少野生桫欏。

然而,村裏的野生桫欏也遭遇到了滅頂之災。“當年村民誤認為用桫欏提取的成分能夠抗癌,出現了砍伐桫欏樹的現象,有的偷偷拿去售賣,有的連根挖起用來煲湯,導致村裏的桫欏樹幾近絕跡。”橫江村村支書李達聰說。

出生於橫江村的李濤文年輕時便到深圳打工,從事園林綠化工作,每個月有4000多元工資,對於當時的家庭來說,這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原本我們一家人已經打算在深圳買房安家,想不到公公會為了一棵樹辭職返鄉。”李濤文的兒媳宋麗清說,2004年,公公聽說家鄉存在濫砍盜伐桫欏樹的普遍現象,便不顧家人反對回到家鄉,保護培育越來越少的桫欏樹。

時間悄然流逝,李濤文在深山一呆就是15年。多年來,李濤文走遍了橫江村大大小小的山林,根據桫欏樹的生長習性,選定甜珠坑、黃礤坑兩處山溝作為培育桫欏樹的基地,把山上能找到的幼小桫欏樹苗移植在一起人工培育。

“桫欏幼苗前期的培育最難,為了給桫欏營造適合生長的環境,公公做了很多工作。”曾跟著李濤文上山幫忙的宋麗清說,如今在甜珠坑的山溝,連綿500米的桫欏樹林蒼翠茂盛。

李濤文的侄子李永新曾幫他上山找桫欏,其中的辛苦最能體會。“說掘地三尺一點也不誇張,巴掌大小的桫欏樹苗叔叔都沒放過,有些比較大,我就幫他扛回來。”李永新記得最遠的一次,騎摩托過去都要一個半小時。

據李永新回憶,前期為了移植這批桫欏樹苗,李濤文光是除草翻土就用了好幾個月。如今,在甜珠坑、黃礤坑兩處占地約200畝的山溝裏,樹高1-3米的桫欏樹隨處可見,周圍還有不少幼小的桫欏幼苗,這片茂盛的桫欏群落成了山溝裏最靚麗的風景線。

身患惡疾 臨終不忘尋找守山人

“15年來,公公一般每天早上7點多上山,到晚飯的時間才回來,多的時候一個月得有半個多月時間都窩在山裏。”宋麗清說,因為常年在山上行走,受傷不可避免。記得公公有一次腳嚴重扭傷,在家裏休養了好幾個月,但他沒有抱怨,腳傷好了後又繼續上山幹活。

“桫欏很珍貴,希望自己能多種點,以後把桫欏樹林打造成旅遊區,吸引更多人來橫江村,帶動村裏的旅遊和經濟發展。”宋麗清說,這是公公李濤文生前最常對家裏人說的話。

“如果不是因為患病,他應該會守著桫欏樹林終老。”宋麗清說。2017年4月,李濤文開始感到身體不適,家裏人帶他到梅州市人民醫院檢查,經醫生確診,李濤文得了肺癌。

“家裏經濟並不寬裕,加上老人心思都在桫欏樹上,怕去醫院後無人管理,於是老人一直拖著不去醫院。後來病情加重,經常疼得吃不下睡不著,實在撐不下去才來醫院治療。”宋麗清說,醫生檢查後發現公公的病情很嚴重,即使進行手術也沒有太大希望,隻能住院吃藥,抑製病情惡化,減輕痛苦。

隨著肺癌病情惡化,李濤文住院期間出現了肺積水、肺萎縮等多種症狀,不到一個月就瘦了十幾斤,家裏人為此難受不已。據宋麗清、李永新等親人回憶,在醫院期間,李濤文始終放不下那片桫欏樹林,提及最多也是桫欏樹,害怕守護了15年的珍稀樹木遭到別人盜砍盜伐。

為了這片桫欏樹林,李濤文放棄了穩定的工作,義務進山種樹育林,期間還養了一些蜜蜂,此外並沒有其他收入。宋麗清說:“平時每月家裏人都會給他寄點生活費,除了生活所需,他的錢都花在了鋤頭、花盆、肥料、除草劑等工具上。老人對待桫欏樹像照顧自己小孩一樣細心。”

“在他臨終前幾個月,也許是感覺自己時日不多,叔叔向五華縣林業局彙報了相關情況,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重視、加強國家珍稀植物桫欏樹的保護工作,增加護林隊伍,接替他把那片桫欏樹林保護起來。”李永新說。

完成遺願 政府啟動林業科研創新項目

去年12月,李濤文病情惡化,不幸逝世,但他的心願最終還是得到了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橫江村桫欏樹群落被列入了林業部門重點保護植物區域。

如今在去往橫江村甜珠坑的山路上,可以看到五華縣林業局聯合長布鎮政府設置的多個桫欏群落保護標誌牌。“我們在甜珠坑、黃礤坑兩處占地約200畝的山溝裏都安裝了多個監控攝像,旁邊還新建了防火水池,既能防止群眾盜砍盜伐,也使桫欏樹免受山火侵襲。”李達聰說。

去年10月,興許是受到李濤文守護山林的義舉感染,橫江村有兩名村民主動報名成為桫欏樹群落的護林員,其中一名正是李濤文的侄子李永新。

“畢竟是叔叔一手搞起來的成果,他走了以後沒人管理,就我幫他管理好了。”李永新說,去年10月,林業部門來橫江村調查,尋找合適的人選接替李濤文的工作繼續守護桫欏樹林,他毫不猶豫就報名了。

平時李永新需要工作養家,每天下班回來後他就騎摩托車巡山,防止桫欏樹林被人盜伐。看著甜珠坑山溝裏桫欏樹越來越茂密,李永新心情十分感慨。“這是叔叔15年的心血,希望更多社會人士參與到保護樹林中,也希望有企業能把桫欏群落開發成旅遊景點,完成叔叔的遺願。”

當前梅州正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桫欏樹等珍稀瀕危植物的多樣性保護是其中的重點工作之一,因此李濤文和這片桫欏樹群落進入了市林業部門的視野,市縣林業部門領導專程前往調研並落實相關保護措施。

為完成老人的遺願,讓梅州這片珍稀桫欏樹林能夠得到長久有效的保護,由梅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承擔,經廣東省林業局批準下達的2019年度廣東省林業科技創新項目——《珍稀瀕危植物桫欏種質資源收集、繁育與栽培示範》得以啟動,為桫欏保護提供科技保障。

“我們計劃用4年時間在梅州全市摸底、調查桫欏樹的繁殖情況,然後嚐試通過科技手段,達到人工繁育桫欏樹的目的,來更好地保護梅州這一珍貴樹木。”梅州市林科所相關負責人說。

據記者從橫江村委會了解,經過李濤文叔侄以及政府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村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越來越高,盜砍盜伐的現象已很少發生,桫欏樹群落儼然成為橫江村的一張生態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