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華縣龍村鎮黃洞村X004線旁,距汕尾市陸河縣交界處僅一分鍾車程的一處山坳裏,9個塑料大棚格外顯眼,大棚裏隱約可見工人在忙碌著。“這裏是鑫葵峰盆栽蔬菜種植基地。”龍村鎮黨政辦主任鍾友清說。
這個盆栽蔬菜種植基地四周高山聳立,雲霧繚繞,環境優美。基地盆栽種植的有機蔬菜全部銷往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其中深圳各高檔生活小區和品牌餐飲酒店占了95%以上。這是龍村鎮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現實路徑、推進綠色強鎮富民的一個縮影。
挖掘山地資源
發展綠色產業
鑫葵峰盆栽蔬菜種植基地原來是一片丟荒的土地。去年6月開始建設,經過近一年的探索,該基地已逐步形成規模。“占地約10畝,一年大概可以供應9個批次的蔬菜,品種根據季節更替而輪換。”基地技術員平勇已經從事蔬菜種植27年,他認為該基地地處深山,氣候溫差大,雨水、陽光充足,非常適宜種植高品質果蔬。目前,該基地聘請了黃洞村4名村民協助基地日常種植管理。“他們來投資了,我就有活幹了。”村民唐吉麗為項目落地而高興,認為每天100元的工資,還提供午餐,十分“劃算”。
龍村鎮2.8萬公頃山地孕育著極大的商機。營田村也抓住了機遇,投資10多萬元在村裏辦起了毛竹加工廠,專門生產竹籬笆。據營田村黨支部書記溫其統介紹,龍村鎮尤其是硝芳片區一直有種植毛竹的傳統,周邊山上已種有毛竹3000多畝,其中營田村就有700多畝。近年來,隨著竹製農具減少和塑料製品的普及,毛竹的使用率明顯下降,村裏的毛竹資源曾一度被“冷落”。“新農村建設將會大量使用竹籬笆!正是基於這個判斷,現在,我們村裏的毛竹資源又被盤活了。”溫其統說,在充分聽取幫扶單位、上級主管部門和村民的意見後,該村的毛竹加工廠應運而生。
營田村毛竹加工廠負責人溫其章介紹說,廠裏目前聘請了12個工人,村裏有勞動能力的農戶都願意來幹活,其中貧困戶就有7個。
通過充分挖掘山地資源而建立的經營主體,在龍村鎮還有油茶、茶葉、三紅柚加工廠和蛋鴨養殖基地,根據季節不同,可以提供給農戶的就業崗位高達400多個。“主要還是解決有勞動能力貧困戶的就業問題。”龍村鎮黨委書記曾映賢認為,就業就是造血,利當前更利長遠。
實現產銷兩旺
拓展更大市場
“蔬菜盆栽,就是盆子和蔬菜一起運往客戶家中或酒店,客戶需要食用時才從盆子裏采摘下來,吃得新鮮。”鑫葵峰盆栽蔬菜種植基地負責人溫軍皇介紹說,這是他們的優勢所在,一年的銷量達到將近30萬盆,每盆價格至少在10元以上,經濟效益非常可觀。目前,另外一個占地約30畝的新基地正在籌建,下一步將逐漸打開五華乃至梅州全市的活體果蔬供應市場。
而在營田村毛竹加工廠,師傅們想得最多的是趕緊完成客戶的訂單。“鋸段、開瓣、拋光、烘烤、上漆、晾幹,一道工序都不能少。”溫其章說,製作竹籬笆看似簡單,實則不易,開工一個月來才生產了4000平方米。經過一個月的探索,效率明顯提高,現在一天能製作大概300平方米,但還是經常被客戶催。
這是溫其章當初沒有預想到的問題。據介紹,當初辦毛竹加工廠,一方麵是想重新利用毛竹資源,另一方麵也是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但產品一經客戶試用就完全打開了市場。“經過烘烤、上漆工序後,可以防水、防蛀,比較耐用。”溫其章揭開了其中的秘密,顏色可供選擇,每平方米60元的出廠價客戶很容易接受,同時還可以提供上門安裝服務。
“這已經成為村裏的一個新產業。”溫其統認為,現在新農村建設對竹籬笆有較大的需求量,充分利用好這一資源優勢,綠色富民指日可待。
(張炳鋒 潘煒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