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林業局 新聞動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代詮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府機構 > 市林業局 > 新聞動態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時代詮釋
來源:湖南日報   時間:2018-08-06 10:39:13   瀏覽:-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斷,是對當代社會經濟發展理念和生態文化理念的時代詮釋和生動刻畫,旨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統一,為我們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推動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動地說明了綠色發展理念的時代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對“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關係的認識經曆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用“綠水青山”換“金山銀山”、一味地向自然索取;第二個階段是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環境問題開始引起人民的反思;第三個階段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著手謀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上述三個階段反映的是經濟發展方式、發展理念的轉變,是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關係不斷完善的曆史過程。習近平總書記反複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其目的在於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把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視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

“綠水青山”指代的是自在自然,“金山銀山”指代的是人們通過實踐實現由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轉化

強調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不是要人們停止這種實踐,不是要中斷由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轉化,而是強調要在統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則下力求實現綠色發展,並通過綠色發展來進一步調整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就是要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優勢,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共進。在“金山銀山”和“綠水青山”相互轉化過程中,要做到有所為和有所不為;要找準方向和創造條件,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帶來金山銀山。綠色發展是全麵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由之路;生態文明建設則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既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也要革新思想觀念

從思想層麵看,推廣生態文化,在全社會樹立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價值觀,是推動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前提。生態文化的核心是一種行為準則、一種價值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就是要在全社會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種價值理念、一種行為準則;就是要作為一種生態文化在全社會紮根,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價值理念內化於人民的內心思想和外化為人民的行為準則,體現在人民生活的方方麵麵。在思想觀念層麵引起一場新的變革,改變人們舊有的對待自然的“拿來主義”、“功利主義”和狹隘的“人類中心主義”思想,真正意識到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意義、世界性意義和曆史性意義,認識到環境保護需要全人類攜手共同努力,共同構建和諧美麗的家園,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千年大計。人們從“隻要金山銀山,不要綠水青山”的自發狀態轉變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自覺狀態,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構建和諧美麗家園更深層次的精神力量。

生態文明建設就是要不斷解決人與自然之間的各種矛盾,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要化解人與自然之間的各種矛盾,必須依靠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核心理念的生態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勵作用,發揮生態文化的凝聚、潤滑、整合作用。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分析當前生態文明建設麵臨的困難與挑戰,做好應對嚴峻挑戰的準備。現實生活中為什麼還有人肆意捕獵、毀林開荒、違法排汙等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究其更深層次原因是我們的生態文化還沒有真正的在全社會紮根。所以,要應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嚴峻挑戰,就必須加大力度建設和傳播生態文化,使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核心理念的生態文化早日在全社會紮根,使其成為全民共同的生態文明價值理念。

(作者王文兵 胡冬華 湘潭大學毛澤東思想研究中心暨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