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東省政府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從2019年1月1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全省全麵禁獵野生鳥類,全麵加強野生動物野外種群保護,禁止獵捕國家和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我市作為廣東重要生態屏障、粵北生態發展區,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和野生動物保護。2015年,梅州正式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生態建設和保護提到了新高度。2016年,全國人大修訂《野生動物保護法》,為落實這一法規,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當年我市出台《關於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的通告》。市林業部門有關專家表示,此次省政府發文,是以更高要求、更嚴舉措將保護野生動物上升到新層麵,特對該文件進行解讀。
撰文:梅州市林業局
文件解讀
1月1日起 5年
全麵禁獵野生鳥類
《關於進一步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要求,禁獵期間,禁止在廣東省境內使用粘網(捕鳥網)、鳥類電子誘捕裝置,禁止任何網絡交易平台、商品交易市場等交易場所為出售、購買、利用粘網、鳥類電子誘捕裝置提供交易服務。因科學研究、種群調控、保障航空安全、疫病防控等特殊原因,確需獵捕的,依照有關規定辦理。確需利用野生鳥類及其製品的,應當以人工繁育種群為主,有利於野外種群養護,遵守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
《通知》指出,我省將建立省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部門間聯席會議製度,負責研究製定野生動植物保護監管措施、部署重點工作。各地要參照省的做法,建立健全野生動植物保護監管聯動機製和長效機製。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嚴厲打擊非法獵捕、捕撈、人工繁育、殺害、出售、購買、利用、運輸、攜帶、走私保護野生動物及其製品違法行為。
《通知》強調,要加強對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各種類型自然保護地的建設管理,加快形成以自然保護區為核心、森林公園為網絡、濕地公園為補充,保護類型齊全、布局合理、生態效益顯著的自然保護體係。加強對國家和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主要生息繁衍場所以及野生鳥類集群的越冬地、繁殖地和遷徙停歇地,要實施網格化管理,將監測巡護職責落實到崗到人。要在對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狀況進行調查、監測和評估的基礎上,建立健全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檔案。禁止對鳥類遷徙主要停歇地、棲息地實施人為破壞活動。建設項目選址選線,應當避讓相關自然保護區域、野生動物遷徙洄遊通道。
《通知》研究製定野生動物致害補償辦法,維護野生動物棲息地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對種群數量過大、造成危害頻繁的野豬等野生動物,要在論證可行的基礎上,依法組織開展有序狩獵活動,科學調控種群數量,有效減少致害因素。
數說林業
數據顯示,全市森林覆蓋率由1985年的36.10%提高到2017年的75.06%,位居全省第一; 設立縣級以上自然保護區50個,其中省級以上6個,麵積17.41萬公頃。創建森林公園158個,其中設立縣級以上森林公園97個。擁有6個全國綠化模範縣、7個省林業生態縣。當前,梅州正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深入開展新一輪“綠滿梅州”大行動。
市場監管局:12315
陸生野生動物舉報電話 :
梅州市林業局0753-2267318
梅州市公安局森林分局0753-2255332
水生野生動物舉報電話 :
市農業農村局0753-2262698
各縣( ( 市、 區) ) 舉報電話 :
梅江區0753-2196645
梅縣區0753-2589945
興寧市0753-3353305
平遠縣0753-8822077
蕉嶺縣0753-7186832
大埔縣0753-5522361
豐順縣0753-6623838
五華縣0753-443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