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拂綠,萬象更新。2月13日下午,在梅縣區水車鎮梅佘快線林分優化現場示範點,梅州市縣鎮村幹部、群眾代表共同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為梅州增綠添彩。當天,梅州全市共組織120場(次)義務植樹活動,15194人參與,種下112989棵樹苗。
梅佘快線林分優化示範點將通過3年建設,實現林木平均高度達3米以上,保存率達85%以上,珍貴樹種為主的鄉土闊葉樹由20%提升至65%以上,實現森林質量的精準提升和造林畝產值的大幅提高,有效解決樹種單一、景觀效果差、火險係數高、森林病蟲害風險大的問題,把梅佘快線建成多樹種、多層次、多色彩的出城重點景觀廊道。
植樹現場,大家擼起袖子,幹勁十足。搬運樹苗、揮鍬鏟土、扶苗夯實、提水澆水……新種下的樹苗,迎風挺立,生機勃勃。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眾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共識和呼聲。
2023年,梅州全市計劃完成林分優化麵積18.1萬畝以上、森林撫育麵積29.2萬畝(含新造林撫育)以上。建設森林縣城1個、森林城鎮2個、森林鄉村和綠美古樹(紅色)鄉村13個。繼續加強對現有4646株古樹名木的保護力度,落實管護責任。
日前,梅州在全省地級市率先印發總林長令,要求各級林長以綠美梅州生態建設為總抓手,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深做實林業重點工作,推進林業高質量發展。
總林長令指出,要植綠增綠,繪就美麗梅州亮麗底色;管綠護綠,築牢森林資源保護防線;守綠愛綠,實現森林災害防控全覆蓋;以綠生金,推進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廣東省生態發展區、粵東西北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梅州始終堅持厚植生態優勢。2019年,梅州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成為粵北地區首個國家森林城市。通過“創森”,梅州森林綠地麵積不斷增加,城鄉生態質量不斷提升,城鄉生態環境持續優化。
梅州還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林長+檢察長”與“林長+警長”工作機製,通過不同部門的聯通協作,形成保護生態資源合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通過探索以林下種植、養殖、林產品深加工和森林景觀利用三產融合發展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梅州初步形成了以油茶、南藥、竹木精深加工產業為代表的林業產業,打造了一批森林生態產品、森林長壽產品品牌,擁有國家級林業龍頭企業10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10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