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複蘇,正是植樹造林好時節。梅州市國家儲備林項目(首期)白渡基地內,造林工人們正忙著打穴備耕。“白渡基地是梅州國儲林項目(首期)建設基地之一,2021年計劃建設示範林684畝,備耕4000畝。”梅州市林業局國家儲備林辦公室負責人說。
隨著2021年初梅州國儲林項目(首期)獲國開行廣東分行融資授信5.67億元,梅州市正在加快國儲林建設步伐。截至目前,該項目已收儲林地5.32萬畝,其中國有林地4.74萬畝,集體林地0.582萬畝。這些林地分布在梅縣、大埔、五華等地。
全年備耕 加快提升森林質量
記者來到梅州國儲林項目白渡基地,隻見山上的雜草已被清理幹淨,造林工人正在打穴備耕。據該基地造林施工隊負責人介紹,2021年1月底,該施工隊就進場作業,清理雜草、打穴、放基肥、覆土、樹苗上山、種植。“今年以來我們已經備耕打穴120畝,接下來將招募更多的造林員,完成基地的造林備耕任務。”施工隊負責人說。據了解,目前該施工隊有23名專業造林員,每人都有3年以上的造林工作經驗。
據了解,梅州國儲林項目白渡基地海拔在100米至200米之間,總麵積4684畝。“這裏原來是丟荒多年的速生林地,目前已完成清理工作,下來我們將根據因地製宜、適地適樹、長短兼顧的原則,選用穩定性好、抗逆性強的優良樹種進行種植。”該基地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基地選種長周期樹種(如閩楠、紅錐)、中短周期樹種(如黑木相思、杉木、澳洲花梨等),以實現“以短養長,長短結合”的目標。
記者了解到,為提升基地的森林防火能力,基地外圍還將種植黑木相思、木荷等防火樹種,進行生物防火,還在林區內建設6米寬的巡護道,進行物理防火,全麵提高基地的綜合抗火災能力。“未來五年,我們將通過人工造林、更新改造等營造林工程措施,營建經濟林、混交林,培育大徑級目標樹,增加森林麵積,優化森林結構,提高森林的碳儲量,從而提升森林服務功能,為碳達峰、碳中和作出貢獻。”基地負責人說。
延長產業鏈 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國家儲備林建設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詮釋,是維護國家木材安全的戰略舉措,是全麵保護天然林的重要支撐,是促進綠色增長和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方式,是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梅州市林業局國家儲備林辦公室負責人說。據介紹,梅州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是首個落地廣東的國家儲備林項目。項目規劃建設約200萬畝,其中集約人工造林15萬畝,現有林改造127萬畝,中幼林撫育58萬畝,培育目標分為速生豐產型、大徑級用材型和珍貴樹種。項目首期建設儲備林約12萬畝,建設期5年,由梅州建鑫森之林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鑫森之林”)組織實施。據了解,梅州市森之林林業發展公司是由五家市屬國有林場共同發起成立的國有企業,由梅州市人民政府授權成立;廣東建鑫住房投融資有限公司則是廣東建築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的下屬公司。為推動梅州國儲林項目建設,兩家企業共同投資設立了建鑫森之林。
“梅州有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有著豐富的森林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有著建設國儲林的天然優越條件。”梅州市林業局國家儲備林辦公室負責人說。據介紹,梅州國儲林項目通過集約人工造林、現有林改培、中幼林撫育等多種方式進行基地建設,同時還將適度開展林木資源經營,並擇機發展森林康養、森林生態旅遊、林下經濟以及林苗一體化相關產業,打造“森林資源培育—綜合開發—產業經營”全產業鏈一體化的發展模式。“我們可以探索從一產的樹木種植和改造,延伸到二產的木竹材精深加工,以及三產的森林旅遊,深挖森林富礦,建立一條完整的森林產業鏈條,把國儲林項目打造為梅州‘綠色銀行’。”他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