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林業局 新聞動態 創森林城市 惠一方百姓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府機構 > 市林業局 > 新聞動態
創森林城市 惠一方百姓
來源:南方日報   時間:2019-08-21 10:54:44   瀏覽:-
字號:

盛夏時節,地處粵北山區的廣東省森林小鎮大埔青溪鎮,漫山蒼翠,滿目蔥蘢。丘佳納攝

夏日的梅州綠樹成蔭,陽光透過樹縫灑下來,灑下一地斑駁的光影。微風拂過耳邊,清脆的鳥鳴聲傳來,讓人頓覺無限愜意。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讓梅州成為廣東最綠的地級市之一,四處綠意湧動,生機盎然。從城市到農村,從街道到鄉間,綠色不但越來越多進入人們的視野,更融入梅州發展的血脈。

自2015年啟動“創森”以來,梅州緊扣生態發展區功能定位,建設“三宜”城市,打造“世界客都·長壽之都”,立足於築牢粵北生態屏障、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全省發展大局,狠抓“大地植綠”和“心中播綠”,持續提升城市森林綠化水平,改善城鄉生態環境,深化廣大市民對國家森林城市重要意義的認識,凝聚全市力量參與“創森”工作,全力衝刺打好“創森”攻堅戰。

4年時間,梅州的宜居品質不斷提升,綠色生態福利滿滿,這些都是梅州“創森”給市民帶來的獲得感。獲得感如何得來?記者亚博ap 這座森林城市,尋找根植於大地中的綠色密碼。

南方日報記者馬吉池

扛起生態擔當助推梅州打造“世界客都·長壽之都”

蜿蜒的石窟河緩緩流淌,兩岸的公園、廣場、驛站星羅棋布,行人不禁放慢腳步流連於山水綠植之間,恍惚間讓人分不太清這是森林還是城市。

“樹木長得茂盛,既可乘涼,還能美化環境。”談起這幾年的環境變化,居住在蕉嶺縣石窟河旁的村民樂得合不攏嘴。這是梅州市民享受綠色福利的縮影。

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省委省政府把梅州定位為生態發展區,要求梅州以保護和修複環境、提供生態產品為首要任務,在高水平保護中實現高質量發展。針對新定位新任務新要求,梅州提出要建設“三宜”城市,打造“世界客都·長壽之都”。

目標明確,如何可為?作為廣東東北部的森林大市,梅州人長壽離不開梅州優質的空氣、水源和生態環境,因此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是關鍵的助推器。

梅州3/4的國土被森林覆蓋,是廣東最綠的地級市之一。2015年啟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來,梅州利用疏林地增補造林,增加森林總量,提高森林質量。山區之城逐漸向森林之城轉變,讓梅州的綠更有質感、更有價值,更大限度惠及百姓。

不僅在道路兩側,梅州的城市公園、居民小區、鄉村農舍、河道岸邊,最博人眼球的還是綠色,置身其中便能真切感受到“創森”工作帶來的“綠色蝶變”。

草長鶯飛,百花爭豔。時至今日,梅州8縣(市、區)已有森林公園177個,在全省數量最多、質量最高,其中包括平遠南台山、興寧神光山、蕉嶺鎮山及大埔陰那山等4座國家級森林公園和6座省級森林公園。目前,這些公園已全部免費向居民及遊客開放,成為體驗生態梅州的優先選項。

通過規劃建綠、見縫插綠等形式,目前梅州全市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麵積19.95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1.89%,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1%。鄉村綠化也同步推進,完成鄉村綠化美化工程示範村260個,全市村莊綠化率達75.62%。城鄉實現皆綠皆美。

今年,大埔獲評世界第八個“世界長壽鄉”。記者從大埔縣長壽辦了解,森林覆蓋率、城鄉人均公共綠地麵積、氣候屬性、空氣質量等宜居的基本環境因素是國際自然醫學會、世界長壽鄉科學認證委員會衡量區域長壽的必要指標。“優質的生態是宜居的根基、孕育長壽的基因,創森為大埔創建世界長壽鄉打下了良好的生態基礎。”大埔縣長壽辦相關負責人認為。

縱觀全市,依托“創森”工作,梅州綠色發展基礎得到有效夯實,森林覆蓋率以及空氣、水質達標率均穩居全省前列。不少專家普遍認為,這是高齡長壽的關鍵。近年來的數據顯示,梅州百歲老人均在400人以上,長壽鄉名副其實。2017年,梅州市每10萬人中有百歲老人8.2人,60周歲以上的老人比例為13.77%。目前,全市現擁有兩個世界長壽鄉、兩個中國長壽之鄉。

被綠色包圍的梅州人,休閑娛樂進公園,康養旅遊有樂園,宜居宜業在家園。通過“創森”行動,打造“世界客都·長壽之都”,未來可期。

共享綠色成果建設灣區“最美後花園”“最佳康養地”

時值盛夏,亚博ap 的田間地頭,蜜柚、金針菜、火龍果等時令蔬果琳琅滿目,長勢喜人,廣大農戶喜迎豐收季節。

梅州是長壽之都,好生態孕育好產品。以生態為基,梅州不斷豐富“菜籃子”“果盤子”“米袋子”,建好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配送中心。

今年是梅州“創森”的衝刺之年,市委市政府明確今年要率先在粵東西北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更首次提出建設全國生態高地,為灣區發展提供堅實的生態保障,推動北部生態發展區的供給與大灣區市場的需求無縫駁接,打造灣區“最美後花園”“最佳康養地”“最優體驗場”。

乘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東風,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梅州配送分中心建設啟動,梅州柚、嘉應茶、客都米、平遠橙等12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陸續推進,“菜籃子”工程正不斷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優質的梅州農產品,與灣區群眾共享生態發展區的綠色成果。

當前,蔬果、肉雞、生豬、水產、茶葉、金柚等大大小小的基地、養殖場在梅州百花齊放。截至目前,梅州已建立省級“菜籃子”基地52個,約占全省總量1/10。年出欄生豬5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410個,年出欄5萬隻以上的肉雞養殖場54個。

同時,梅州在推進“創森”工作中,謀劃當好綠色發展引領者,不斷厚植綠色優勢,共建生態康養文化旅遊新興產業。今年4月,廣東省林業局公布了首批10個省級森林康養試點示範基地名單,其中梅州南壽峰森林康養基地、瑞山森林康養基地榜上有名。

南藥產業是梅州的傳統產業,豐富的森林資源和多樣的動植物資源為梅州南藥品種數量及品質提供了保障。位於梅縣區鬆口鎮的南壽峰養生穀便是依托南藥產業而打造成為南壽峰森林康養基地。

在南壽峰養生穀的萬米南藥科普長廊,目之所及皆為藥材。該企業董事長張京維告訴記者,南壽峰在原有南藥種植、南藥加工批發的產業基礎上,挖掘南藥文化和客家文化,發展休閑健康養生產業。結合梅州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和森林康養產業的強勁發展,現已發展成為集種植基地、采摘加工、銷售、體驗、科普、養生於一體的森林健康產業集團。

而在位於世界長壽鄉大埔縣洲瑞鎮的瑞山森林康養基地,將以生態度假、休閑康養為核心,紅色旅遊、農業旅遊為補充,打響瑞山的山水牌,打造“世界客都”的公園式養生度假產品。

據悉,瑞山森林康養基地地處梅州的富硒土壤帶,植被豐富,景區森林覆蓋率超80%,自然環境得天獨厚。

監測顯示,瑞山森林康養基地幾乎每天的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都在2.7萬個以上,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此外,瑞山森林康養基地內不僅有原始山林,還有很多溪穀、甚至是瀑布,並已勘測出溫泉、富硒水等稀缺性自然資源。

轉變發展理念共建綠色家園與共享生態福利成共識

梅州四季常青,碧水藍天白雲一直是不少梅州人微信朋友圈的“集讚神器”。

其中綠樹如蔭的客天下儼然成為梅州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然而,曾幾何時,那是連本地人都不願去的地方。時間推回到十幾年前,那裏曾是廢棄采石場,由於長期開采,山體植被遭嚴重破壞,地表裸露在外,一些養豬場、紅磚廠也散布在周邊,汙染十分嚴重。

後來,為重建自然生態係統,梅州市通過政府搭台、企業唱戲,采取治理與開發相結合的模式,把廢棄石場納入旅遊文化景區建設,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對廢棄礦山進行開發式治理利用,才換來了如今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創森”4年,展現的是梅州不斷厚植綠色優勢、改善環境質量,綠色發展基礎夯實的亮眼成績單。如果說老百姓過去“盼溫飽”,現在是“盼環保”;過去“求生存”,現在是“求生態”。

良好的生態環境服務成為了人民日益增長的一種重要美好生活需要,共建綠色家園與共享生態福利逐漸成為梅州共識。

近期,梅州市政府召開全市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推進會,對8縣(市、區)水環境質量進行排名,其中大埔縣水質綜合指數排名全市第一。優異成績的背後是大埔縣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

“這兩年來,已經有近10家有意向來大埔投資的重汙染企業和項目被我們拒之門外。”大埔縣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說,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埔堅決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

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堅持樹立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新觀念,近年來,梅州在發展中不斷努力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經濟與環境協調的綠色發展之道,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

如位於梅州市蕉嶺縣藍坊鎮的長壽村——高思村,養蜂是當地許多村民的共同話題,也是村民增收致富的甜蜜事業。“蜜蜂對生態環境特別敏感,生態好才能養蜂。如果生態不好,蜜蜂沒有花源好采,也養不起來。”當地蜂農告訴記者。

生態優良、群山環繞的高思村給予養蜂人得天獨厚的環境。當地村民隻要不砍樹,在茂密的山林下生活的蜜蜂就能為他們產出優質的蜂蜜。這種投入少見效快的綠色生態產業,如今吸引了高思村越來越多的農戶參與其中。

隨著“創森”逐漸家喻戶曉,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生態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綠色在梅州市民心目中也將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相關

梅州十佳生態旅遊線路

約嗎?

1、大埔天然氧吧生態旅遊線路

(2日遊)

行程安排:泰安樓客家文化旅遊產業園(泰安樓、西湖公園、縣旅遊服務中心、縣博物館)→三河壩戰役紀念園→三河鎮午餐(三農富貴農莊)→瑞山生態旅遊度假村(晚餐、住宿)→富大陶瓷旅遊區→李光耀祖居旅遊區

2、蕉嶺縣壽鄉畫廊生態遊

行程安排:長潭庫區碼頭→石窟河壽鄉畫廊→九嶺村→潘田眾創第一站→新鋪古街→滿山紅森林公園

3、詩畫梅江美麗鄉村行

行程安排:泮坑自然保護區―遊客天下旅遊產業園客家小鎮(4A旅遊景區)—林風眠故居及白宮河堤—新聯村(聯芳樓、棣華居、牛角屋)—鳴繡穀農場(3星級農家樂)—阿鯉廊—鯉溪村萬山古村落(省級古村落)

4、大埔客家人文生態旅遊線路

(2日遊)

行程安排:三河壩戰役紀念園→三河鎮彙城村(韓江源、明代古城牆、中山紀念堂)→三河鎮午餐(三農富貴農莊)→泰安樓客家文化旅遊產業園(泰安樓、西湖公園、縣旅遊服務中心、縣博物館)→晚餐(大埔縣文化小吃城)→百侯住宿(延輝樓民宿、如意客棧)→百侯名鎮旅遊區(海源樓、肇慶堂、百侯老街、三十六巷、笙曹筱築、華農互聯)→百侯鎮午餐(田園農莊)→坪山梯田旅遊區

5、興寧神光山——熙和灣——合水生態景觀旅遊線路

行程安排:廣東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4A級景區→熙和灣客鄉文化旅遊產業園4A級景區→合水旅遊風景區→大漢文化基地(劉氏總祠)→玖崇湖溫泉文旅度假區

6、五華足球文化生態健康旅遊線路

行程安排:五華奧體中心→足球小鎮→李惠堂故居→雙龍山旅遊區→元坑足球舊址公園→七目嶂自然保護區→老禾倉

7、大埔鄉村古鎮生態旅遊線路

(2日遊)

行程安排:泰安樓客家文化旅遊產業園(泰安樓、西湖公園、縣旅遊服務中心、縣博物館)→江畔人家旅遊區(可午餐)→茶陽古鎮(父子進士牌坊)→西河鎮晚餐(黃堂小廚)→住宿(西河鎮黃堂客棧)→張弼士故居旅遊區→北塘鄉村旅遊區

8、五華曆史文化生態健康旅遊線路

(2日遊)

行程安排:漢光超順農旅園→新豐寨景區→益塘風景區→美景驛站(夜宿美景裏程酒店)→熱礦溫泉泥山莊→獅雄山塔→長樂學宮→李威光故居

9、興寧獅子岩--長興花海生態景觀旅遊線路

行程安排:獅子岩→長興花海→古民居進士第

10、蕉嶺縣紅色教育生態遊

行程安排:蕉嶺縣(東嶺)革命曆史紀念館→藍坊肚戰鬥紀念園→謝晉元故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九嶺村(蕉嶺縣委第一個黨組織誕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