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擁有兩個世界長壽之鄉、四個中國長壽之鄉。作為廣東東北部的森林大市,梅州人長壽離不開梅州優質的空氣、水源和生態環境。
這是梅州的特色,也是優勢。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這些特色與優勢得以繼續提升。在城市,梅州見縫插綠,建公園綠地,讓城在林中。在鄉村,梅州因地製宜,一村一品,建森林村莊,讓公園下鄉。梅州城鄉,皆綠皆美。
被綠色包圍的梅州人,休閑娛樂進公園,康養旅遊有樂園,宜居宜業在家園。
城區每人有19平方米綠地
梅州是新中國開國元帥葉劍英的故鄉。在梅州市中心,全市麵積最大、創建最早的公園——劍英公園既是對英雄的紀念,也是梅州市民30多年來的休閑場所之一。
劍英公園有一個巨大的遊湖,湖麵有各種水上娛樂設施,假山水榭、亭台樓閣,水天一色。公園綠意盎然,四季常青,常年有花,還專辟了多處特色花木種植基地,形成了許多園中園,風景別致。
梅州市民耿大爺,早起經過這裏去買菜,午後在這兒打一會兒太極,晚飯後還要過來散步。“這劍英公園跟我家一樣,出門幾天就想回來。”耿大爺習慣了每天多次打卡劍英公園,兒女在深圳,請他過去一起生活,他總是舍不得。在他心裏,劍英公園承載了他的部分鄉愁。
“森林一定是讓老百姓能走進去的。”梅州市林業局局長詹慶東說。秉承這樣的理念,梅州讓森林更多惠及百姓。
創森以來,全市累計完成綠化造林3.831萬公頃、森林撫育20.962萬公頃。投入2.6億元,加強城區主要公共場所綠化升級改造、城區街道行道樹補種補植。全市新建城市公園18處,擴建公園7處,新增(擴建)公園綠地麵積388.13公頃,新建森林公園37處、總麵積4048.70公頃。全市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麵積19.95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1.89%,市民出門平均500米左右就有公園休閑綠地。
300多個示範點打造美麗鄉村
盛夏,走進蕉嶺縣九嶺村十裏荷塘,接天蓮葉、映日荷花的美景映入眼簾。清風吹來,香氣撲鼻。
九嶺有600多畝荷塘,是廣東省內麵積最大的荷塘。每到荷花盛開,遊人絡繹不絕。拍婚紗照的情侶留下幸福甜蜜,繪畫寫生的文藝青年用筆端定格荷塘月色,采蓮的少女和一望無際的荷花構成荷葉羅裙一色裁……
村道兩旁鬱鬱蔥蔥的樹木、別具風情的小橋流水、景色如畫的千畝柚園……在梅縣區雁洋鎮南福村,果園就是公園,民居就是景區。登上南福村金柚公園的滄浪亭觀景平台,千畝柚園盡收眼底。每年三四月份柚花開時,柚園花海更加壯觀。
像九嶺、南福這樣的綠化美化示範村莊在梅州有300多個。綠化升級、生態修複、美化彩化,創森讓梅州的村莊變了樣。
森林覆蓋率高達78%的大埔縣,大街小巷、郊區山頭隨處見綠。2016年以來,全縣完成新造林2899.53公頃,縣城人均公園綠地麵積27.11平方米。優質的生態是宜居的根基、孕育長壽的基因,創森為大埔創建世界長壽之鄉打下了良好的生態基礎。今年6月,大埔縣成功獲評世界長壽之鄉。
一村一品,每村有特色,梅州建設曆史文化型、休閑生態型、優勢產業型等多個類型特色森林村莊,構建了多樣化、多層次,多色彩、多功能的鄉村綠地配置景觀。創森以來,累計完成鄉村綠化美化工程示範點328個,全市有7個全國綠化模範縣(單位)、7個省林業生態縣、4個廣東省森林小鎮。
35條生態線路串聯梅州美景
在梅州,生態旅遊有多種選擇。
可以選擇大埔天然氧吧生態旅遊線路,用兩天時間感受客家文化與森林美景的融合。也可以行走在青山綠水和田園風光裏,選擇詩畫梅江美麗鄉村行,在一個個美麗鄉村回歸自然。還可以在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裏欣賞千年古榕,在玖崇湖特色小鎮體驗森林溫泉,在原生態的自然景觀裏放鬆身心。
近年來,梅州陸續推出了35條生態旅遊線路。前不久,又在此基礎上,推出十佳生態旅遊線路評選活動。十佳生態旅遊線路共600多公裏,串聯了梅州市60多個大小景點,為遊客提供了多樣化的生態旅遊選擇。
生態好了,風景美了,梅州到處都是花園一樣的景觀。
梅州市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重點推進6個省級全域旅遊示範縣(區)、31個旅遊特色鎮、112個旅遊特色村、12個旅遊特色小(城)鎮建設。目前,梅州有3A以上景區33個,位列廣東省第二。截至2018年底,全市森林公園共計174個,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5個。梅州建有自然保護區50個,國土麵積1/10以上被劃入自然保護區。生態福利共享與自然保護共建已成為梅州共識。
在梅州,綠隨路建。公路、鐵路、河道兩側綠化和景觀打造,讓梅州處處是流動的風景。創森以來,新建生態景觀林帶577.1公裏、提升430公裏,全市國省幹線公路已綠化裏程1500多公裏,綠化率達到100%,形成一道道“常年見綠,四季出彩,月月有花”的生態景觀廊道。
城區公園相連,鄉村美景相接,沿途公路水路也是一路風景。創森4年,梅州以更高質的綠色、更良好的生態、更接地氣的美麗展現出獨特的梅州氣質。
(作者: 遲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