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是大自然對梅州的無私饋贈,更是梅州守護美好家園的生態紅線。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客家人民,在新時代奏響了建設生態美麗家鄉的最強音。
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過程中,梅州以美麗鄉村為載體,描繪出了城鄉森林風景畫。
梅州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實施鄉村綠化美化,深入推進自然村的“四旁”綠化,修複改造村莊森林,以“一村一品”為重點,建設曆史文化型、休閑生態型、優勢產業型等多個類型特色森林村莊,構建了多樣化、多層次,多色彩、多功能的鄉村綠地配置景觀,有效提升村莊綠化檔次,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綠意盎然 客家鄉村美麗蝶變
記者日前跟隨梅州市創森辦有關負責人走進當地多個村莊,實地感受鄉村發生的美麗蝶變。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用這句話來描述現在的梅州鄉村,恰如其分。行走梅州各縣區鄉村,這樣美麗動人的場景俯拾皆是:山嶺上綠意盎然,田野間金黃滿地,廣場中舞步歡快,鄉間道路平整通暢,花草樹木夾道相迎……
——在蕉嶺,三圳鎮九嶺村連片的荷塘裏荷葉田田,花香四溢。繞過荷塘,蜿蜒的村道將一座座富有客家特色的民居、小巧的公園、精致的鄉村咖啡屋等串聯起來,勾勒出畫卷般別有韻味的景致。
——在梅縣,雁洋鎮南福村村道兩旁鬱鬱蔥蔥的樹木、別具風情的小橋流水、景色如畫的千畝柚園……果園就是公園,民居就是景區。登上南福村金柚公園的滄浪亭觀景平台,千畝柚園盡收眼底。每年三四月份柚花開時,柚園花海更加壯觀。
——在平遠,走進上舉鎮上舉村,雪白的牆、青色的瓦、古樸的門窗,清澈幹淨的小河從小院門前流過……隻見青山綠水間小橋流水,亭台相依,幽靜又充滿詩情畫意的院落與周邊自然村貌融為一體。昔日的舊壇罐變為花盆、舊磚殘瓦壘砌成菜園、樹幹樹蔸變成板凳、犁耙鎬頭成景觀,在美化環境的同時,保留村莊的鄉土氣息。
這些鄉村迷人的美景,正是梅州結合創森工作、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的成果之一。
近年來,梅州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方針,厚植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生態優勢和人文優勢,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大力實施“頭雁工程”,以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全麵推開新農村建設,分梯度、分類型創建幹淨整潔村、美麗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合力打造客家魅力鄉村。
尤其是,“創森”以來,梅州累計完成鄉村綠化美化工程示範點260個,建成4個“廣東省森林小鎮”,形成了山水與鄉愁相融、綠化與文化兼修的生態美麗新農村景象。
梅州各縣區在鄉村綠化美化上各具特色。其中,自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以來,興寧市以鄉村綠化美化工程為抓手,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先後投入400多萬元,建成鄉村綠化美化省級示範點33個、梅州市級示範點9個,形成“林舍相依、林路相依、村內有景、四季常青”的鄉村綠化新格局。
目前,梅江區已完成了7個鄉村綠化美化省級示範點建設任務,完成了10個市級示範點建設任務。“創森”以來,梅江區把鄉村綠化美化與鎮、村建設規劃統籌起來,因地製宜,保護、挖掘各地的文化特色與資源稟賦,打造各具特色的綠色景觀。
農旅融合 美麗鄉村宜居宜業宜遊
在守護“綠水青山”中收獲“金山銀山”,梅州鄉村邁出“生態發展”的鏗鏘步伐。
在梅江區三角鎮梅塘村,一條長80多米的休閑木棧道沿水圳而建,用紅磚鋪設的林蔭小道與棧道相連,沿路涼亭則成了村民休憩的好去處。然而,如此的田園之景,卻是昔日梅塘村環境“髒、亂、差”的源頭之一。
近期以來,梅塘村將“微改造”的理念運用到人居環境提升,並將“觸角”延伸至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如今,每年國慶至春節期間,梅塘村便迎來楊桃豐收季節。為了擴大梅塘楊桃的知名度,三角鎮在去年啟動楊桃產業園建設項目,計劃打造占地麵積200畝的楊桃產業園,包括楊桃采摘園、特色農家樂、民宿等多個項目。
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活動,大埔開展“綠色鄉鎮”“森林特色小鎮”創建活動,積極創建“省級示範村”及“市級示範村”,積極引導村民利用四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四地(宜林荒山荒地、低質低效林地、坡耕地、拋荒地)等,全麵推廣種植珍貴和優良鄉土樹種,加大村鎮公園綠地的建設力度,構建起以鄉土喬木樹種為主體的田林路結合、多樹種結合、喬灌草結合的鄉村森林體係。同時,加快建設7個特色鎮和1個旅遊小鎮的建設;加快建設湖寮古城等9個鄉村旅遊示範村。
在大埔西河鎮,美麗鄉村建設與旅遊業發展有機結合,堅持“十村繞漳河 五香飄十裏”的十村聯動規劃建設,推進農旅融合,讓農村成為宜居的美麗家園、休閑旅遊的景區。目前,西河鎮按積極打造“十企百社千場”現代化農業發展的綠色健康產業示範基地,大力培育新天澤蜜柚、飛天馬茶葉、本草源南藥等農業龍頭企業,持續提高樂得鮮、張裕香米、鴻順蜜柚、千山綠等100家農業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能力。
在“產業脫貧、生態轉型”理念的帶動下,豐順縣豐良鎮三山村打開了發展的空間,村民生活也有了盼頭。三山村風景秀美,保存有較為完整的客潮古驛道,適合發展鄉村特色康養旅遊產業。為此,該村引進企業,擬投資近10億元進行開發建設,以發展鄉村旅遊、森林康養旅遊、觀光農業等產業為主。
梅州農旅融合發展實踐受到各方認可。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日前認定全省100條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其中,梅州就有7條線路入圍,分別是葉帥故裏美麗梅縣鄉村旅遊線路、興寧古驛道客家人文自然風光線路、平遠紅色記憶景觀廊道旅遊路線、蕉嶺縣山水名人之旅、大埔縣客家鄉村紅色文化體驗遊、八鄉休閑避暑遊、五華曆史文化生態健康旅遊線路。
成功創森將不會是終點,梅州建設美麗鄉村一直在路上。為全麵提高梅州城鄉居民生活品質,大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城市範例,今年6月,《梅州市開展“美麗梅州 美好家園”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印發,就此開啟了梅州接下來持續三年的“變美”計劃,進一步打造美麗山水、美麗城鄉、美麗河湖、美麗園區、美麗田園。
堅持綠色發展 書寫“世界客都”新輝煌
鳥語花香,遠處山峰雲霧繚繞,山水林泉、寺廟古屋隱隱約約出現在霧裏。位於梅州金山街道的百歲山森林公園裏,市民們來到這裏登山。金山街道辦事處於2017年入選首批38個“廣東省森林小鎮”名單,成為梅州目前唯一一個創建休閑宜居型森林小鎮。
森林小鎮是廣東省森林城市建設的重要抓手,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美好家園的重要舉措。“十三五”期間,廣東要建成200個森林小鎮,該省2017年和2018年連續分別公布一批森林小鎮名單,包括休閑宜居型森林小鎮、生態旅遊型森林小鎮、嶺南水鄉型森林小鎮三種建設類型。目前,梅州除了梅江金山街道,還有梅縣區石扇鎮、平遠縣上舉鎮、大埔縣青溪鎮榜上有名。
4年之久的“創森”行動,也給梅州下一步的生態文明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蕉嶺縣在積極推進“創森”工作過程中,加強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和管理,目前全縣300多棵古樹名木已全部建檔立卡。同時,蕉嶺縣各鎮村還依托當地古樹資源,積極開發建設休閑公園,讓百年古樹煥發新活力。
古樹被譽為“綠色的活文物”,給美麗鄉村建設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底蘊。梅州市錄入廣東省古樹保護係統的古樹名木有4256株,其中潮塘古梅、靈光寺生死樹、豐順萬江古榕樹等古樹聲名遠揚,成為了老百姓引以為傲的名片。
接下來,梅州將以建設綠美古樹鄉村為契機,將美麗鄉村建設推向新階段。
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今年廣東省投入2億元支持建設100個綠美古樹鄉村,在保護珍貴鄉土古樹資源、傳承鄉村曆史文脈的同時,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品質。目前,梅州共有9個村獲批建設綠美古樹鄉村,投入項目資金約2300萬元。這9個村分別是:梅江區城北鎮玉水村、梅縣區鬆源鎮白玉村、興寧市新圩鎮雙頭村、平遠縣泗水鎮大新村和大佘村、蕉嶺縣廣福鎮樂幹村、大埔縣銀江鎮勝坑村、豐順縣大龍華鎮大田村、五華縣轉水鎮三源村。
根據廣東省綠美古樹鄉村建設規劃,梅州市的綠美古樹鄉村建設將在充分尊重村民意願的基礎上,引導村民積極參與建設,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麵。2020年至2025年,全市擬規劃建設40個綠美古樹鄉村,預計投入項目資金1億元。
毫無疑問,從森林小鎮建設、鄉村綠化美化,到綠美古樹鄉村建設,梅州市委市政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推動鄉村振興,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讓鄉村更宜居,產業更興旺,人民生活更美好。
我們相信,梅州勢必會堅持通過綠色發展提升民眾的幸福指數,書寫“世界客都”新輝煌。
記者 程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