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科學技術局 政策法規 政策解讀:梅州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解讀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府機構 > 市科學技術局 > 政策法規
政策解讀:梅州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解讀
來源:本網   時間:2022-02-25 17:30:13   瀏覽:-
字號:

  相關鏈接:《梅州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pdf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全麵落實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梅州市狠抓發展第一要務,全麵激發內生動力,推動梅州蘇區加快振興共同富裕的思路舉措,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強化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市科技局組織編製了《梅州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

  一、編製背景

  創新是加快梅州振興發展的必由之路和現實需要。2020年1月18日,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梅州市“十四五”規劃編製工作方案》(梅市府辦函〔2020〕17號),將《梅州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列為市“十四五” 重點專項規劃。

  2021年11月22日,以梅州市人民政府的名義正式印發了《梅州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

  二、《規劃》主要內容

  《規劃》內容共分為十大篇章、四十小節。

  第一章:邁入科技創新發展新階段。主要包括基礎與形勢、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四個方麵,分別闡述了“十三五”期間梅州市科技創新體係建設取得的進展,“十四五”期間國際、國內、省內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以及梅州市科技創新發展麵臨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研究提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在發展目標方麵,提出大力實施“三個一”工程,即:牢固樹立一個目標(區域創新能力進入粵東西北地市前列)、堅持強化一個體係(較為完善的科技創新體係)、力爭創建一個示範區(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

  第二至第九章:主要工作舉措與任務。主要包括培育區域骨幹科研力量、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進高新區高質量發展、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培育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提升科技創新治理水平、營造創新創業良好氛圍。

  培育區域骨幹科研力量方麵,一是推進農林科研院所創新發展。支持梅州市農林科學院圍繞做強梅州柚、嘉應茶、客都米、南藥、油茶等重點產業,做優水產、微生物、園林花卉等特色產業。二是推進醫學研究院所特色化發展。支持市醫學科學院建立粵閩贛邊具有客家人群特點的臨床大數據中心;積極推進籌建梅州市中醫藥科學院、大南藥國家重點實驗室梅州中心,依托嘉應醫學院組建客家地區藥用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院。三是打造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加強廣東省科學院梅州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支持該院打造“總部+分中心”的產業創新服務平台網絡,服務覆蓋梅州各縣(市、區);支持該院創建國家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示範機構,成為梅州創建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的先鋒力量。四是推進高校服務地方經濟能力建設。以省級重點實驗室建設為抓手,著力提升高校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能力;支持嘉應學院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培育發展服務於廣東省和梅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支柱產業的專業,鼓勵嘉應學院大力提升“新工科”建設水平。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方麵,一是構建高新技術企業群體培育機製。重點選擇在銅箔—高端印製電路板、稀土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力爭“十四五”期末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0家。二是加強企業研發能力建設。鼓勵企業設立研發中心或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重點實驗室、試驗基地等各類研發機構等,力爭至2025年,規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的比例達到55%。三是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重點推動電子信息、電聲、陶瓷和金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快發展。四是加快健全企業技術創新平台體係。在優化升級已有平台的同時,爭取在5G、數字經濟、銅箔、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現代農業與食品等領域新建一批省級以上創新平台。

  在推進高新區高質量發展方麵,一是“以升促建”打造國家高新區。大力推進“一區六園”建設,促進各園區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協調發展,創建梅州市首個市級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基地。二是統籌發展省級高新區。支持產業基礎好、特色鮮明的縣域產業園區建設成為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三是加快創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力爭實現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縣域全覆蓋,落實“萬企幫萬村”行動,協助粵港澳大灣區大型企業集團、高新技術企業、農業龍頭企業等積極投入鄉村振興建設。

  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方麵,一是培育專業化成果轉移轉化機構。積極引入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在梅設立成果轉移轉化分支機構,重點做大做強省科學院梅州產業技術研究院,做實做優華南理工大學梅州研究院,加快仲愷(廣梅園)教學實踐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建設。二是拓寬成果轉移轉化渠道。積極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加快構建“中心城市研發+梅州孵化產業化”區域協同創新體係;主動對接汕潮揭、福建贛州,擴大科技創新交流互動和合作;建設科技服務公共平台,暢通技術轉移線上信息渠道。三是加快發展創新創業平台載體。支持世界客屬青年創新創業中心打造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支持梅州互聯網創新中心、阿裏雲創新中心發展壯大,實施“星創天地”樹標提質行動,力爭“十四五”期間新增備案一批國家級、省級“星創天地”。四是完善產業公共服務平台體係。推進科技金融與產業融合發展,落實省《關於加快推進質量強省建設的實施方案》,完善和提升檢驗檢測平台,推動產業公共服務下沉,擴大服務麵。五是營造有利於成果轉移轉化的政策環境。製訂市級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基地建設獎補政策,出台促進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研發活動的激勵措施,設立梅州市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加強“創建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任務績效考核。

  培育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方麵,一是引領戰略性產業發展。落實省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培育發展工作,重點聚焦新一代電子信息、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健康、現代農業與食品等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的重大科技需求,組織實施產學研協同創新重大科技專項,形成一批國內領先、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產生一批重大戰略產品。二是支撐傳統製造業高端化發展。支持節能環保、清潔生產、資源再生利用等技術、工藝和生產裝備的研發創新以及在傳統優勢產業中的推廣應用,引導傳統企業建立綠色化設計和生產體係;鼓勵傳統製造業企業運用移動互聯技術、智能製造技術,實現生產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三是促進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積極開展科技服務業研發與應用示範,加快研究開發、技術轉移、檢驗檢測認證、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科技谘詢、科技金融等專業科技服務和綜合科技服務創新。四是推進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發展。提高客家文化產品創作和製作的效率及水平,促進文化旅遊服務數字化發展。五是大力發展民生科技。著力解決醫療與健康、生態與環境、社會管理、食品安全、城市安全、應急管理等領域的重大民生熱點難點問題。

  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方麵,一是集聚創新人才。主要包括高層次科技人才、創新型企業家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工匠”人才、技術轉移轉化人才、農村實用科技人才。擴大人才激勵政策覆蓋麵,覆蓋引進人才和存量人才。二是創新引才機製。實施“科創飛地”引才計劃,探索設立政府主導的飛地創新港,鼓勵企業采取“注冊在梅州、研發在市外”的模式就地引才,力爭五年內新增企業飛地研發機構20家以上;鼓勵企業以“5+2”“4+3”的方式,從珠三角、泛珠三角柔性引才用才。三是優化人才服務。妥善解決緊缺人才在居留、落戶、醫療、保險、住房等方麵的困難和問題,打好客屬牌,大力實施外出人才“家燕歸巢工程”。

  提升科技創新治理水平方麵,一是實施研發投入提升計劃。建立科技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製,至2025年,梅州市地方財政科技投入額度占本級財政支出比例達2%以上;優化麵向企業的研發導向政策支持機製,落實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等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完善科技統計調查製度,建立全市創新調查月度、季度、年度統計製度。二是完善財政科技投入管理機製。用好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和省科技專項資金“大專項+任務清單”,圍繞梅州地方需求遴選重要專項任務清單,建立健全科技創新決策谘詢製度。三是改進科技創新項目篩選和評價機製。試行定向組織、並行支持、懸賞揭榜等新型科研項目組織模式,試行部分財政科研資金委托大專院校、科研機構自主立項、自主管理,推動企業設立科技創新聯合基金,引導企業建立規範的研發準備金製度。四是加強科技計劃項目的規範化管理。完善科技計劃項目監督管理相關辦法,規範項目立項、實施和驗收管理工作。

  營造創新創業良好氛圍方麵,一是積極推進知識產權強市建設。培育一批核心競爭力強、能夠引領產業發展的專利密集型企業,支持知識產權服務企業在梅州設立知識產權代理機構或分支機構,推進梅州高新區、豐順縣經濟開發區知識產權工作體係建設。二是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組織開展學習科學家精神專項行動,推動科學家精神進校園、進課堂、進頭腦,持續辦好“梅州市葉劍英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評獎活動。三是加強科學道德和誠信建設。加強科技計劃全過程的科研誠信管理,壓實研究單位科研道德、科技倫理監管責任。四是全麵提升科普水平。落實科普下鄉“扶貧”“扶智”行動,發展集體驗性、知識性、休閑性於一體的工業科普教育活動以及新媒體科普教育活動。

  第十章: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堅持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完善和落實科技創新政策法規、加強規劃實施與管理三個方麵。

  堅持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方麵,明確發揮黨領導的政治優勢,堅決落實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科技工作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科技工作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在完善和落實科技創新政策法規方麵,明確要圍繞各項科技工作加強政策研究,適時製定出台綜合性或專項政策措施,圍繞創新鏈完善政策鏈。加強政策宣貫、指導督促和跟蹤問效,推動科技創新政策法規落實落地。

  在加強規劃實施與管理方麵,明確要成立由市政府“一把手”親自掛帥、各部門協同的科技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統籌協調;通過科技創新創先爭優,激勵各縣(市、區)加快科技創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