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交通運輸局 工作動態 【鄉村振興在“路”上】梅州梅縣:改善出行條件,打造具有客家特色的“農村經濟路”
【鄉村振興在“路”上】梅州梅縣:改善出行條件,打造具有客家特色的“農村經濟路”
來源:本網   時間:2020-01-17 17:21:41   瀏覽:-
字號:

   梅縣作為典型的山區縣、原中央蘇區縣,公路建設困難更大。梅縣高度重視“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堅持共建共管共享原則,加強黨群聯手,營造“農村公路就是自家門前路”的良好氛圍。目前,梅縣升級改造縣鄉道82條418公裏,通自然村路麵硬化382公裏,新(改)建橋梁7座,基本形成了以縣道為骨架、鄉道為支線、村道為脈絡的農村公路網絡體係,進一步改善了農村出行條件,提升公路路容路貌,促進梅縣美麗鄉村建設、農業產業聚集和鄉村旅遊產業發展,形成具有客家特色的“農村經濟路”。

微信圖片_20200117142238.jpg(梅縣區交通運輸局提供)

  齊心協力,建好“鄉村振興路”

  梅縣堅持規劃引領,製定相關規劃,提出“鎮鎮通國省道,主要行政村通縣道”的目標,積極推動綠色交通建設,同時注重道路與所在環境相互結合,建設一批具有客家特色的“精準扶貧路”“鄉村旅遊路”“產業園區路”“金柚文化路”。

微信圖片_20200117142242.jpg

  (梅縣區交通運輸局提供)

  梅縣堅持用製度抓質量,不斷健全完善招投標、工程建設管理等製度,認真落實農村公路建設“七公開”等製度,充分利用村級老人會、理事會等群眾力量,暢通投訴、反映問題通道,加強行業監管,接受社會監督,確保農村公路建設“陽光運行”。

  部門聯動,管好“惠民平安路”

  梅縣製定《農村公路路政管理協作辦法》,加強農村公路路政管理力度,結合交警部門“兩員一站”道路安全管理機構,建立起區有路政員、鎮有監督員、村有護路員的路產路權保護隊伍,達到路政管理全覆蓋。

微信圖片_20200117142233.jpg

(梅縣區交通運輸局提供)

  梅縣還試點探索非現場“24小時執法”治超電子抓拍係統建設,與交警部門聯合推進科技治超。修訂完善愛路護路的村規民約,多種形式宣傳公路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和保護公路的意義,形成公路保護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麵。

  明確責任,養好“幸福民心路”

  在2009年,梅縣製定並實施《梅縣鄉村公路管理辦法》,2010年梅縣成立19個鎮級公路管理站,不斷完善區、鎮、村三級道路管養體係;積極探索“路長製”、設立公益崗位等,形成“專群結合、全民參與”的公路管護局麵,不斷將農村公路管護推向精細化。

微信圖片_20200117142228.jpg

(梅縣區交通運輸局提供)

  同時,梅縣還堅持養護經費與驗收結果掛鉤、鎮級績效考核與驗收結果掛鉤、農村公路路麵硬化計劃指標與驗收結果掛鉤的“三掛鉤”製度,切實抓好道路的日常養護。

  2011年至今,梅縣連續7年在全市年度養護管理質量驗收中評為“優秀”等次。

  服務群眾,運營好“共同致富路”

  梅縣在2015年啟動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造,積極完善行政村公交基礎設施建設,與擴改建農村公路項目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

  至目前,已開通68條城鄉公交線路,投入零排放新能源電動公交運營車輛722輛,梅縣具備條件的行政村已全部實現有候車亭、有公交車。

  梅縣還積極實行公交惠民政策,梅縣60周歲以上老人、中小學生、殘疾人、軍人等享受每月100-240元公交乘車補貼。2016年至今,完成公交惠民政策財政補貼資金1.135億元,受惠群眾超過10萬人。

微信圖片_20200117142154.jpg(梅縣區交通運輸局提供)

  同時,梅縣聚焦鄉村產業振興,積極完善農村物聯網絡。引進順豐速遞、村之翼現代農業物聯網產業園等企業,建設縣級物流園,打造農村物流網點800多個,農村電商示範服務站19個,讓物流快遞車直接開到田間果園,實現農村各類物資“最初一公裏”和“最後一公裏”有序集散和高效配送,推動“梅縣柚”“嘉應茶”“客都米”等特色農產品走出去。

  下一步,梅縣將主動作為,廣泛發動,攻堅克難,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四好農村路”示範縣建設成果,全麵促進“建、管、養、運”協調發展,積極打造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四好農村路”,真正打通鄉村振興“雙向道”,讓“四好農村路”成為農民群眾的脫貧路、致富路、振興路。


    【文中圖片嚴禁轉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