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上午,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廣東交通運輸工作新聞發布會,由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同誌介紹廣東2021年交通投資完成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廣東農村公路橋梁安全隱患整治成果、係統防範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風險行動推進情況等,並回答記者提問。
主持人陳鬆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廣東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2021年,廣東省交通強省建設進入全麵加速期,交通運輸各項工作實現了“十四五”的良好開局。 為了便於社會各界深入了解我省交通運輸工作的相關情況,在2022年春運開始的第一天,我們邀請到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同誌介紹廣東交通運輸工作的主要內容,並回答記者提問。 首先,介紹出席今天發布會的發布人: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楊俊波先生,省交通運輸廳總規劃師李靜女士。現在,有請楊俊波先生介紹廣東交通運輸工作的總體情況。 楊俊波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感謝各位媒體朋友長期以來對廣東交通運輸行業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今天是春運開始的第一天。與往年相比,今年春運工作麵臨新的挑戰和壓力,人員大規模集中出行增大了春運疫情防控工作難度,公眾舒適高效出行需求對運輸服務保障和路網保通保暢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我省去年12月1日就成立了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長任組長的春運工作領導小組,統籌部署開展春運的各項準備工作。 根據統計,1月15日,全省道路、鐵路、水路、民航發送旅客近289萬人次,環比增長超過2%。其中,道路運輸發送旅客超過199萬人次,省際發送環比增加將近27%;鐵路發送旅客近72萬人次,環比增長12%;水路旅客運輸量超過6萬人次,環比增長5%;瓊州海峽環比增長超過18%。民航發送旅客近12萬人次,環比有所下降。全省高速公路車流量將近654萬車次,其中出省車流量近26萬車次,環比增長將近37%。由此可見,返鄉的人流、車流在日前就已經開始增長。預計今年春運將呈現“客流總量中低位運行、客流構成變化不大、節後出行相對集中、時空分布呈潮汐特征”等特點。同時還將麵臨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複雜和安全應急保障、路網保通保暢、運輸服務保障等壓力較大的形勢。 做好今年春運工作,防控是核心,安全生產是底線,服務保障是基礎。我們將積極會同各有關部門做好疫情防控和保安全、保暢通、保服務等各項工作,深入打造“平安、暢順、滿意”春運。在完善“暢順春運”製度機製的基礎上,按照引導錯峰出行、降低旅途風險、加強人員防護的基本原則,想深一層、幹多一步,在保障運力和道路通行能力的基礎上,著力完善春運疫情防控機製,堅持科學精準施策,把春運防控措施做細做實做到位。 下麵,我向大家通報有關情況。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廣東建設高水平交通強省的關鍵之年。9月份,省委省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高規格召開了交通強省建設大會,推動廣東交通強省建設進入全麵加速期。廣東交通人在交通運輸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以落實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和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建設“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等重大戰略為契機,勇當“開路先鋒”,交通運輸各項工作實現了“十四五”的良好開局,為今年的春運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一是深入紮實推進交通強國試點和交通強省建設。2021年,我們全麵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成立了加快建設交通強省領導小組,深入推進交通強國建設廣東試點任務,全麵啟動實施交通強省“十大工程”。高水平編製完成《廣東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並由省委省政府印發實施,成為了省內第一份由省委省政府印發的綜合交通規劃。《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係“十四五”發展規劃》與《規劃綱要》分別明確了我省2025年和2035年兩個階段的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同時,印發出台了全省綜合運輸服務、鐵路貨運、國省道、農村公路、水運、數字交通等“十四五”發展專項規劃,細化完善了交通專項發展目標任務,形成了我省交通運輸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五年規劃、年度計劃,有力推動構建全省現代化綜合交通體係。 2021年,全省續建高速公路項目50項約1911公裏,省管鐵路項目19項約1600公裏,水運工程44個。建成雲浮至茂名、廣州至連州、陽江至茂名高速改擴建等14項約600公裏高速公路;廣(州)佛(山)環線佛山西站至廣州南、佛山到東莞城際廣州南至望洪段基本建成;廣州港南沙港區近洋碼頭、湛江港30萬噸級航道改擴建工程等項目完工,湛江港成為華南第一個成功靠泊40萬噸級船舶的世界級深水港。深中通道完成20個管節沉放,東人工島主線堰築段隧道實現封頂;南(沙)中(山)高速、中山西部外環高速等互聯互通重點項目有序推進;新建惠(州)肇(慶)高速前期工作及京港澳高速、沈海高速等國家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改擴建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進。廣州至湛江、汕尾到汕頭高鐵大直徑穿海隧道順利推進,我省自主投資建設管理的第一條時速350公裏珠海肇慶高鐵江門至珠三角機場段全線開工建設,廣(州)清(遠)城際南延、北延等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加快推進,廣州港環大虎島公用航道、礬石水道航道一期工程開工…… 二是交通基礎設施以及多方協同聯動機製日益完善,讓出行選擇更多更暢順。2021年,我省新增高速公路通車裏程548公裏,新增雲茂、廣連兩條出省通道,高速公路通車總裏程突破1.1萬公裏,連續8年居全國第一。陽茂高速完成雙向8車道改擴建,我省6車道以上高速公路總裏程超過5000公裏。高速公路更多更寬敞,高速公路出口車流總量超22億輛次,居全國第一。隨著贛深高鐵開通運營,全省實現“市市通高鐵”,老百姓在省內乘坐高鐵出行更加方便。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裏程新增109公裏,全省城市軌道運營裏程達1137.5公裏,居全國首位,城市通勤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韶關丹霞機場正式通航,為粵北地區人民出行增加了一種方式。在高速公路“一站一策”“一堵點一方案”的基礎上,路段業主、路政和交警“一路三方”協同配合機製不斷完善,進一步提高了春運期間高速公路監測預警、路麵管控、事故快速處理和救援疏運能力。 三是綜合施策係統防範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風險,使出行環境更加安全。在加強對行業從業人員培訓的基礎上,建立了公安、交通部門對客貨運輸駕駛員的信息共享機製,製定了交通違法、交通事故突出的駕駛人行業禁入規定,不斷提升從業人員業務素質。在省內所有符合條件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專設危化品車輛停放區,實行分級分類管理,提升高速公路服務區安全管理水平。實施“在役公路重大隱患存量清零行動”和“在役公路安全防護提升”等重點攻堅,提前完成全省“一清一燈一帶”“平安路口”“穿村過鎮”建設目標。全省新改建農村公路約3000公裏,改建、改造國省道超過1500公裏,完成公路橋梁安全隱患整治545座,公路技術等級和路況水平穩步提升。建立源頭治超信息監管係統,對全省1673家重點貨運源頭單位實行24小時監管。全省近3萬輛客運班車和客運包車、超過2萬輛危險品運輸車和約35萬輛重型貨車全部安裝智能監控係統,通過設備直連方式,實現對駕駛員疲勞駕駛、未係安全帶等不安全的駕駛行為進行實時提醒。全省高速公路937個入口均安裝了稱重設備,全麵實施“貨車必檢、入口稱重、超限禁入、出口倒查”模式。高速公路入口超限率比2019年下降超過2/3。通過綜合施策,2021年全省交通運輸安全生產事故和死亡人數同比持續雙下降。 四是不斷改善出行環境,力爭讓人民更滿意。為了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的個性化出行,我們充分發揮道路運輸“門到門”服務優勢,在客流集中、客運需求大的區域建立具備傳統客運站的發車功能的簡約版“客運站”——招呼站。2021年,全省建成招呼站163個,開通短途客運、接駁公交線路2106條。按標準完成455個高速公路服務區(停車區)廁所整治提升任務,新建高速公路服務區廁所近50處,高速公路服務區基本實現第三衛生間全覆蓋,服務區的如廁環境將更為舒適。建成廣肇高速公路服務區、廣河高速楊村服務區等32個“司機之家”。新建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站60座,服務區充電站總數達407座,全省高速公路服務區基本都安裝了充電設施,盡力滿足開電動車出行的旅客需求。另外,深圳機場啟用衛星廳,乘客候機、登機更加方便快捷。全國交通一卡通實現城市公交以及廣州、深圳、佛山地鐵全覆蓋,隻要一卡在手,便可暢行廣東,互通全國。 2022年,我們將迎來參加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各國來賓,更將迎來黨的二十大。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交通強省建設大會部署,推動交通發展實現“三個轉變”,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轉變,由各種交通方式相對獨立發展向更加注重一體化融合發展轉變,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轉變,加快推進深中通道、黃茅海通道等跨江通道以及廣(州)湛(江)、廣(州)汕(尾)汕(頭)等鐵路項目建設,力爭建成中山西部外環等8個高速公路項目和新(塘)白(雲機場)廣(州)城際等2個鐵路項目,構建內外高效聯通的綜合立體交通運輸網絡,高質量、高標準建設交通強省。我的通報就到這裏,謝謝大家! 提問環節 中國交通報記者 今天是春運的第一天,我們關注到隨著春節臨近,出行的人員逐漸增多,請問交通運輸部門將如何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旅客的出行安全?謝謝。 楊俊波 謝謝您的提問。今年春運工作的核心之一就是疫情防控。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複雜,我們將堅持全國、全省“一盤棋”的思想,在春運期間把疫情防控的措施做細做實做到位,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平安出行。 一是堅持“一日一研判”,壓實各方責任,做好應急防控應急準備。省交通運輸疫情防控工作專班已印發《2022年元旦春節期間交通運輸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對春運期間全省汽車站、火車站、機場、水運碼頭和服務區等重點場所的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部署。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將進一步細化要求,逐級壓實責任,確保將工作要求傳達到行業第一線。省交通運輸廳和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都已經落實了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暢通與各有關部門和企業之間的信息傳遞渠道。同時,指導各地完善應急預案,根據疫情不同規模等級,以及可能引起的交通管控、客流突變等情況,周密開展運輸組織、應急處置、運輸服務保障工作,儲備應急物資和應急人員,確保運力和應急隊伍安全可靠。加強對涉疫地區客運交通管控,原則上暫停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縣(區)道路客運服務,暫停中高風險地區所在城市的跨城公交、出租車、網約車、順風車等業務。春運期間,我們還采取“四不兩直”、明查暗訪等方式對汽車站、火車站、機場、水運碼頭和服務區等交通重點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督促從業單位把疫情防控的措施做細做實做到位。 二是堅持聯防聯控,強化重點環節、重點場所疫情防控。持之以恒抓好汽車站、火車站、機場、水運碼頭和服務區的疫情防控,完善公安、衛健、交通三方聯防聯控機製,細化落實各類客運場站和交通運輸工具消毒通風、設置隔離留觀區等規定,嚴格落實進站旅客測溫、健康碼亮碼通行、佩戴口罩“三個100%”和發熱乘客信息登記、移交轉運等工作。製定完善防控預案和分類應對預案。嚴控高鐵、列車、長途客運汽車、客運船舶等交通工具載客率。嚴格落實涉疫地區來粵旅客落地核酸檢測工作,持續加強機場、火車站核酸檢測力度。加強對航空器、人、貨、物交接轉運等重點環節管控,做好機場候機樓通風消毒、重點區域分區管控。嚴格落實外防輸入措施,持續做好國際港口水運口岸的疫情防控,嚴格落實“一船一案”“一作業一消殺”等製度。充分發揮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首站攔截”作用,做到“批批檢測、件件消殺”。 三是改進完善交通運輸領域“健康碼”查驗服務工作,鼓勵非接觸方式進站。優化售票組織,進一步提升網絡售票服務水平,擴大“無接觸”出行服務應用範圍,通過增設自動檢票、測溫設備、安檢機、設置綠色通道等方式提高進站效率。客運場站、服務區等將增加進站口、安檢、售票窗口、檢票口等關鍵部位服務人員,及時增加進出站通道和安檢通道,加強客流疏導組織,並為不會使用或者沒有智能手機的老人、兒童、視障聽障人士等提供代查健康碼、協助信息填報服務。目前,全省三級以上客運站已全部實現刷身份證核驗“健康碼”進站。廣東省汽車客運站等重大交通樞紐將采用人臉識別等非接觸方式進入車站。 四是加強對春運一線從業人員的健康監測和管理,嚴格落實個人防護要求,規範操作流程。將客運場站、服務區、交通工具等一線工作人員納入核酸檢測“應檢盡檢”範圍,及時組織接種新冠疫苗加強針,嚴格實行體溫檢測正常、佩戴口罩上崗。指導並監督一線工作人員嚴格落實個人防護,按要求正確穿戴防護用品,並定期進行核酸檢測。 根據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勢,自駕出行的人員會有所增長。借此機會,我提醒自駕出行的朋友和同誌們,要配合疫情防控的檢查,在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場站停靠時,要遵守掃碼登記、測溫等各項規定,正確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加強個人防護,減少停留時間,共同為春運疫情防控作出貢獻!謝謝。 香港文彙報記者 從剛剛的通報中,我們了解到,去年廣東交通實現了“十四五”的良好開局,而且還召開了推進交通強省建設大會,對廣東建設交通強省工作進行了部署。那麼,請給我們介紹一下廣東將怎麼推進交通強省建設?現在進展得怎麼樣了?謝謝。 李靜 謝謝您的提問。交通強國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發展階段交通運輸發展的總綱領。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印發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廣東貫徹實施意見,提出了建設便捷高效的綜合運輸通道等交通強國建設十大工程。 2021年9月,省委省政府召開了廣東交通強省建設大會,發布了《廣東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係“十四五”發展規劃》,對推進廣東的交通強省建設進行了全麵部署和推動落實。《規劃綱要》提出到2035 年全麵實現“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貨物流圈、基本建成交通強省的目標,明確了我省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的主要任務: 一是構建綜合立體的交通發展新格局,打造28.2 萬公裏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三橫六縱兩聯”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建設“2+3+8+8”多層級一體化的綜合交通樞紐體係,完善服務新發展格局的運輸網絡。 二是建成高效便捷的綜合交通樞紐係統,建設開放引領的世界一流港口群、功能協同的全球卓越機場群、麵向港澳的互聯互通口岸群和鐵路主導的綜合交通樞紐群。 三是構建完善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加快建成多網融合的軌道交通網、外聯內暢的幹線公路網、通江達海的幹線航道網、能力充裕的油氣管道網、普惠高效的郵政快遞網。 四是推進綜合交通方式和區域的一體化融合,交通運輸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交通網與信息網、能源網融合發展。 五是推進綜合交通高質量發展,建設平安、智慧、綠色和人文交通,提升治理能力。 會議要求深刻認識交通運輸對構建新發展格局、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意義,通過強化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綜合交通樞紐功能、交通運輸供給,以及創新賦能、治理能力建設等,推動全省交通建設高質量發展。 2021年,在廣東省加快建設交通強省領導小組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全力推進廣東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任務,圓滿完成年度工作。 一是交通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高速公路改擴建關鍵技術研究在技術標準以及“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等方麵均取得較大進展。跨海交通集群工程在超高混凝土橋塔一體化智能築塔機等核心設備方麵突破“卡脖子”難題,納入交通運輸部平安百年品質工程示範項目清單。常規跨徑鋼橋標準化設計建造試點任務進展順利。 二是交通與旅遊等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廣東濱海旅遊公路順利推進,陽江、珠海等市部分路段已開工建設。韶關、肇慶、河源、雲浮、清遠等市旅遊公路規劃建設正在積極推進。 三是智慧交通建設試點取得積極進展。依托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等重大項目開展技術攻關,獲國家科學技術獎5項,參與製定行業、地方標準65項。省內千噸級以上內河高等級航道實現電子航道圖全覆蓋;智慧公路建設有序推進。 四是多層級一體化的綜合交通樞紐體係初步建成。廣州、深圳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影響力顯著增強,國際運輸網絡連通度進一步提高。 五是交通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進展。城市群地區(都市圈)公路與城市道路一體化融合發展機製、高度城鎮化地區通道走廊資源的綜合利用取得良好示範。“互聯網+”出租汽車行業創新事中事後監管機製進一步完善。謝謝! 廣東廣播電視台記者 關於安全出行,楊俊波先生提到了去年廣東完成了545座危橋改造,圓滿地完成了“民生實事”的工作任務,為群眾返鄉和春節期間走親訪友提供了更為安全的出行環境,請問你們是怎樣保障這些改造橋梁的質量的?謝謝。 楊俊波 謝謝您的提問。全麵推動農村公路橋梁安全改造是2021年我省十件民生實事之一。去年,在省級財政全額負責改造的工程費用的基礎上,交通部門通過創新管理模式、統一技術標準等方式,高質量地完成了545座危橋的安全改造任務。 一是創新工程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以前,我省危橋改造工作主要由地方自行實施開展。由於危橋大部分散布在粵東、粵西、粵北的偏遠地區,地方財政等資金也相對緊張,危橋改造實施進度慢,部分危橋改造工期嚴重滯後。加上各地技術標準不一樣,完成質量參差不齊。為了加快消除安全隱患,保障農村交通安全,安全高效、保質保量地完成危橋改造工作任務,交通部門創新采用建設總承包“交鑰匙”工程管理模式,將分散在粵東、粵西、粵北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公路危橋分別打包,通過公開招標擇優選取建設總承包單位統一實施改造工程。總承包單位按照全省統一的建設標準,進一步優化建設方案,控製工程造價,組織開展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檢測等工作,大大減少了前期審批、設計、施工和監理招投標等項目前期工作時間。 二是製定統一技術標準,打造“精品橋”“放心橋”。首先,明確危橋評判標準。把主要構件有大缺損或影響承載力的橋梁判定為四類橋,把主要橋梁構存在嚴重缺損危及橋梁安全的橋梁判定為五類橋。這兩類橋都是我們重點改造的對象。其次,明確危橋改造方案和改造完成評判標準,並據此組織製定了危橋改造設計標準圖,編寫了檢測與評定及標準化設計與施工技術指南,更好地指導我省農村公路橋梁改造實施工作。第三,監督總承包按照設計指南等技術標準組織實施。至去年底,我省已經有545座危橋實現了主體工程完工、質量檢測合格和具備通車條件的改造目標,且寬度基本達到縣道上的不低於8.5米、鄉道上的不低於7.5米、村道上的不低於6.5米或不小於原有橋梁的寬度,基本實現了雙向通行。 三是實行“一月一調度”工作機製,高效推進危舊橋集中改造。省裏專門製定了《廣東省公路橋梁安全保障和危舊橋梁改造專項整治行動方案》,除了從加強資金保障、養護監管、質量監管、部門協調、橋區管理、科技創新等方麵進行部署外,還實行“一月一調度”的工作機製,確保危橋改造工作高效紮實推進。各地市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專門成立了危舊橋協調工作組,收集原有橋梁的資料,協調征地拆遷等具體工作,並認真履行建設過程中的監管職責。各部門上下聯動,形成工作合力,高效推進危舊橋梁的改造工作。 四是嚴把質量關,保證建設質量和安全耐久性。通過組織質量檢測機構定期到各地開展橋梁質量安全檢測,在原有橋梁管理係統的基礎上,研發全省農村公路危舊橋梁管理係統和手機APP,實時動態、高效精準掌握危橋改造工程推進的情況,嚴格把好質量關。同時,組織省內安全技術專家和獲省級“平安工地”典型項目的建設管理人員到粵東、粵西、粵北等地方開展幫扶指導,提高縣級農村公路建管監管人員專業水平。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加強對施工現場、施工工藝的監管,嚴把材料準入關、施工工序關。 2021年“全麵推動農村公路橋梁安全改造”的任務圓滿完成後,我們還將落實農村公路縣、鄉、村三級“路長製”,探索建立“建設養護一體化”模式,高品質養護好農村公路和橋梁。謝謝! 廣州日報記者 在建設交通強省的進程中,廣東去年實現了“市市通高鐵”,相信春運期間選擇高鐵出行的人會越來越多。那麼請問,你們會怎樣去推進“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 李靜 謝謝您的提問。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明確提出要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軌道上的大灣區”也是交通強省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2021年,我們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曆史發展機遇,統籌考慮城市發展、區域聯動、產業協同、資源共享等因素,積極推進穗莞深城際、廣佛環城際等15個灣區續建鐵路項目建設。珠肇高鐵、廣花城際、芳白城際等6個項目如期開工。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鐵路運營裏程超過2300公裏,大灣區內主要城市間基本實現了1小時通達。 2022年,廣珠(澳)高鐵鶴州至橫琴段、深惠城際前海至坪地段等7個項目約400公裏將開工建設。新白廣城際、廣東南海一汽大眾鐵路專用線力爭完工。屆時,大灣區內將新增鐵路總裏程139公裏,大灣區內鐵路網絡將進一步完善。 為了推進“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充分發揮高鐵、城際對灣區經濟和社會融合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我們在《廣東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係“十四五”發展規劃》的框架下,通過完善機製製度、建立技術標準體係,不斷推進省管鐵路建設。 一是創新建設監管體製機製,提升鐵路建設監管能力。建立省內“上下聯動”的鐵路建設協同監管機製。“上”與廣州鐵路監管局開展聯合監管,“下”落實地市鐵路主管部門的屬地監管職責,充分發揮主管部門“就近監管、就便監管”作用。 二是完善地方鐵路管理製度,提升鐵路建設水平。按照城際鐵路“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籌運營”的要求,著力推進投資多元化、建設自主化改革。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推動省管鐵路從國鐵代建、EPC總承包轉向自主審批、自主建設管理。同時,為充分發揮多個鐵路建設主體協同,深化建設管理體製改革,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主體由省鐵投集團調整為由廣州、深圳兩地地鐵集團分別牽頭負責。我們先後出台了鐵路工程的建設管理、質量監督、安全生產監管、造價管理、竣工驗收及信用管理等10項規範性文件,搭建起省管鐵路建設管理製度的“四梁八柱”,填補了空白,保障了項目建設的順利進行。 三是創新打造城際鐵路技術標準體係,推進大灣區多層次軌道交通融合發展。圍繞大灣區城際客流量大、市域客流占比高、通勤需求強烈、進入城市中心地下敷設趨勢明顯、跨線運營等新特征,我們積極推進解決多層次軌道交通互聯互通麵臨的物理銜接不暢、關鍵技術兼容不夠、運營協同不完善等問題,逐步滿足人民群眾對城際鐵路公交化運營的期待,創新編製了《廣東省城際鐵路設計細則》,同步開展了廣東省城際鐵路設計標準體係研究,構建起涵蓋集設計、驗收、運營於一體的大灣區技術標準體係。同時,大力推進城際鐵路工程關鍵技術創新,推動智能鐵路建設項目工程試點,打造創新驅動、綠色智能的灣區軌道交通網絡,全麵提高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管理水平。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