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梅州高新區管委會,市有關單位:
為全力落實國務院《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工業和信息化部《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和省、市有關方案的要求,加快推動工業企業開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將《梅州市推進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提質增效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梅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2024年6月24日
(聯係人:陳彬,電話:2251361)
梅州市推進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
提質增效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通知》(國發〔2024〕7號)、《亚搏app下载安装 關於印發廣東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的通知》(粵府〔2024〕27號)、《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關於印發廣東省推進工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提質增效工作方案的通知》(粵工信技改函〔2024〕6號)以及《梅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梅州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的通知》(梅市府〔2024〕4號)的工作部署,加快推動工業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結合我市實際,製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將技術改造作為保持製造業旺盛生命力最關鍵的密碼,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以高端、智能、綠色、安全為主要方向,聚焦電子信息、建材、陶瓷、電聲、機電製造、鋼鐵、有色、化工、機械、輕紡等重點行業,大力推動工業領域先進設備更新應用。2024年至2027年,每年推動120家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到2027年,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均比2023年有較大提升;重點行業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本質安全水平明顯提升,創新產品加快推廣應用,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高。
二、主要任務
(一)實施擴能增量行動。
1.推動120家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采取分片區巡回宣講、行業協會年會和政銀企合作等多種形式,開展設備更新、技術改造再貸款、省“技改十條”等政策宣貫活動,及時向企業傳遞政府政策和金融服務。鼓勵工業企業開展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指導企業謀劃和申報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項目,及時將入庫項目推送金融機構,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省級企業技術改造和普惠性製造業投資獎勵等資金支持,增強廣大企業開展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積極性。
2.加快重點行業設備更新。推動工程機械、紡織、家電、陶瓷、金屬製品、醫藥、食品等重點行業加快落後低效設備替代;推動銅箔-印製電路板、電子信息等行業更新一批高技術、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進設備;按照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要求加快淘汰落後生產工藝裝備。
3.摸查設備更新需求和供給。摸查設備更新需求,梳理先進設備清單,組織企業參加供需對接活動。圍繞我市製造業、能源、建築、交通運輸、農業等領域,摸清我市重點設備生產企業設備供給情況,為大規模設備更新提供設備產品供給。
4.培育創建一批綠色工廠。認真落實綠色工廠梯度培育管理實施細則,引導和支持轄區內企業實施綠色化改造升級,形成國家、省、市三級聯動的綠色工廠培育機製,通過綠色工業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帶動園區內、供應鏈上下遊企業創建綠色工廠,力爭培育一批國家級綠色工廠。2024年,全力培育具備條件的企業申報國家級綠色工廠,力爭實現我市國家級綠色工廠從“0”到“1”的突破;2027年前,重點引導動員轄區內綠色食品、稀土新材料、電子信息等行業龍頭企業創建申報國家級綠色工廠。
5.壯大技術改造優質企業群體。抓好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通過實施“專精特新”免申即享獎補政策、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庫、開展對接服務等一攬子舉措,打造一批創新型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4年爭取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0家以上。積極推薦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申請國家級“小巨人”企業認定,培育推薦省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大力推進優質中小企業集群化規模化發展,著力打造一批主導產業聚焦、優勢特色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6.強化企業技術改造服務與人才培養。通過搭建融資服務、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創新創業大賽、供需對接、人才培養、管理培訓等平台,彙聚服務資源,創新服務方式,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組織推薦優質中小企業參加中博會、APEC中小企業技展會等專業展會,開拓國內外市場。推進中小企業技改人才培訓,麵向工業企業從事技術改造相關工作的管理人員及技術骨幹等,開展投資理論與方向、技術改造相關政策解讀、企業經驗分享等培訓。
(二)實施提質增品行動。
1.加強製造業質量品牌建設。支持企業以卓越質量為目標建立先進質量管理體係。開展質量提升、質量管理和品牌塑造培訓。落實國家在重點用能行業重點領域發布的節能降碳、環保、安全、循環利用等相關標準,引導企業對標先進標準實施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提升產品質量。深入實施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組織參加開展“三品”全國行廣東站活動和“百千萬工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成果展,支持有條件縣(市、區)創建和申報“三品”戰略試點示範城市。
2.推動食品工業提質擴需。貫徹落實省“食全食美十百千萬”工程活動,組織食品工業企業參加“粵食越好粵品世界”推動食品工業提質升級專項行動,支持食品企業參加廣東“吃貨節”活動。積極組織省級食品工業培育試點申報,推動廣東省首批食品工業培育試點縣建設。支持行業協會開展梅州酒類產品展覽展示活動,培育酒類龍頭企業和品牌,推動建設米香型白酒、客家娘酒優質酒生產、研發基地。
3.推動產品設計和開發創新應用。積極培育省級工業設計中心,鼓勵企業積極參加粵東粵西粵北行專項行動,加強與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深圳工業設計協會的交流溝通,推動企業產品設計創新。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研製推廣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實施《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範指導目錄(2024年版)》,組織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製試點工作,加快推動本地區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
(三)實施降本增利行動。
1.加強企業技改資金支持。用好國家、省工業企業設備更新相關財稅、金融政策。落實落細《廣東省新形勢下推動工業企業加快實施技術改造若幹措施》《梅州市加快實體經濟振興發展若幹措施》,積極爭取中央、省級財政專項資金,加大市、縣財政資金的支持力度,籌備設立梅州市中小微企業應急轉貸資金,積極引導金融資本參與技改,多渠道為工業企業籌集技改資金提供支持。
2.積極降低製造業企業成本。貫徹落實《廣東省降低製造業成本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若幹措施》,全力推動降低製造業稅費、用電、物流、融資和社保等成本。
3.推動廢舊資源循環利用。積極爭取省級綠色循環發展專項資金支持,推動我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全力培育轄區內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廢舊動力電池等主要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龍頭骨幹企業。推進尾礦、粉煤灰、煤矸石、工業副產石膏等大宗工業固廢規模化綜合利用,合理降低單位水泥熟料用量,提高水泥粉磨過程中固廢資源替代熟料比重。麵向鋼鐵、建材、紡織、造紙、食品等已出台取(用)水定額國家標準的行業,改造工業冷卻循環係統和廢水處理回用等係統。
(四)實施提效增值行動。
1.激發產業創新活力。鼓勵支持銅箔-印製電路板、陶瓷、電聲、機電製造、有色、機械、輕紡、食品加工等行業企業積極參與製造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平台載體培育建設,培育一批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創新型中小企業,加快建設智能工廠,促進產業鏈上中下遊協同創新、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2.開展“百企千項”示範行動。在全市打造超過5家技術改造示範企業和超過60項技術改造示範項目,梳理展示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推進技術改造工作的經驗做法,各縣(市、區)和梅州高新區要結合實際加強經驗複製推廣,引導行業企業主動對標行業先進、加快技改步伐。
3.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以我市作為省級中小企業數字轉型試點城市為契機,圍繞銅箔-電路板、電聲、綠色建材、陶瓷等重點行業,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帶動產業鏈整體高效轉型。加快5G基站、千兆光網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工業企業內外網改造,鼓勵行業牽引企業建設服務平台。
4.開展綠色化改造升級。穩妥推進梅州市工業領域碳減排工作任務,有序推動鋼鐵、建材等行業生產設備綠色化改造升級。對照《重點用能產品設備能效先進水平、節能水平和準入水平(2024年版)》,鼓勵工業企業開展節能診斷和能效對標,加快推動鋼鐵產能整合和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動工業窯爐、鍋爐、壓縮機、泵、電機、變壓器等重點用能設備係統節能改造,推廣應用先進節能降碳技術、工藝、裝備和產品。嚴格落實能耗、排放、質量、安全等強製性標準和設備淘汰目錄,依法依規淘汰不達標設備。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區)和梅州高新區要高度重視,負責轄區內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工作組織實施,完善工作機製,做好政策解讀,加強協同配合。堅持實施“千名幹部掛千企”“一起益企”服務機製和工業重點項目督辦機製,建立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項目庫、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重點工業項目庫、固定資產投資3000萬元以上重點製造業技改項目庫,加強土地、用能等要素保障,統籌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卡點、堵點、難點。
(二)加強資金支持。做好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項目謀劃申報工作,加強與上級部門的溝通對接,積極爭取國家、省級專項資金,以及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的支持。
(三)加強政銀企合作。密切與銀行、保險、融資租賃機構等合作,及時對接優質企業、設備更新再貸款項目、工業技改項目。鼓勵各地加大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支持引導金融機構調動更多的金融資源,推出更多適應企業設備更新、技術改造、數字化轉型、綠色低碳融資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擴寬企業融資渠道。
(四)加強督促指導。建立完善工業技術改造投資“月通報、季督導、年考核”工作機製,每月通報各地工業技術改造投資情況,對完成不理想的地區適時通過通報、約談等方式進行督促。同時,將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情況納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考核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