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麵對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國內疫情頻發帶來的多重考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工信係統認真貫徹落實市第八次黨代會、市委八屆二次全會、市“兩會”以及全市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工業穩增長,全市工業經濟延續恢複發展態勢,總體平穩。
1-3月,全市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70.46億元,同比增長1.2%,增速比1-2月回升4.1個百分點,在全省(5.8%)排第20位;其中,3月份當月同比增長5.9%,在全省(6.2%)排第10位。一季度,全市規上工業用電量同比下降11.6%。
1-3月,五大支柱產業實現增加值60.93億元(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86.5%),同比增長0.9%,增速比1-2月回升5.4個百分點,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長0.7個百分點。正增長的有煙草(2.7%)、電力(6.2%)和電子信息(6.9%)等3個產業;負增長的有建材(-27.5%)、機電製造(-23.0%)等2個產業。
8個縣(市、區)中,規上工業增加值正增長的有5個縣(市、區),分別是:興寧市(16.5%、大埔縣 (6.1%)、平遠縣( 5.0%)、梅江區(1.7%)和梅縣區(1.1%),比2月份增加了梅江區和梅縣區2個區。負增長的有3個縣,分別是:五華縣(-5.4%)、豐順縣(-13.8%)、蕉嶺縣(-23.1%),降幅均比1-2月有所收窄。
重點監測的規上工業增加值排在全市前列的30家企業,實現增加值53.08億元(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75.3%),同比增長2.5%,增速比1-2月回升5.3個百分點,比全市平均水平快1.3個百分點。
1-3月,全市完成工業投資19.37億元,同比下降4.3%,在全省(34.8%)排第20位。全市有5個縣(區)正增長,其中梅江區(138.7%)、平遠縣(67.1%)、梅縣區(52.3%)增速超過50%;3個縣(市)負增長,其中蕉嶺縣(-86.2%)降幅超過50%。
1-3月,全市技改投資完成6.06億元,同比下降27.5%,在全省(22.2%)排第19位。全市有2個縣(區)正增長,梅縣區(122.9%)、豐順縣(32.5%)增速均超過30%;6個縣(市、區)負增長,其中蕉嶺縣(-98.6%)、五華縣(-59.5%)、興寧市(-56.5%)、梅江區(-41.8%)、平遠縣(-30.6%)降幅均超過30%。
全市共139個年度計劃總投資133.26億元的重點工業投資督辦項目,至3月底累計完成投資17.91億元,占全年計劃的13.4%。其中投資10億元以上製造業重大項目共7個,總投資238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7.9億元),至3月底累計完成投資4.52億元,占全年計劃的16.2%。列入產業園區(集聚地)基礎及配套設施項目共48個,總投資172.0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8.97億元),至3月底累計完成投資5.8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的20.0%。
1-3月,全市產業園區(集聚地)完成工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12.21億元,同比增長3.6%。完成規上企業工業增加值26.17億元,同比增長1.1%。完成全口徑稅收6.47億元,同比增長23.2%。
1-3月份,全市新增5G基站163座,5G基站累計達到3085座。其中,市電信(含聯通)新增建設5G基站73座;市移動新增建設5G基站90座。列入省日常監測統計的15家互聯網及軟件信息服務企業實現總收入約7420.47萬元,同比下降4.1%。
今年來,我市工業生產仍然麵臨諸多困難和問題,工業經濟仍存在較大的增長壓力。但也要看到,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銅箔、稀土等先進材料產業發展趨勢較好,煙草、電力等傳統產業穩步增長,為我市工業穩增長打下堅實基礎。下來,全市工信係統將認真貫徹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要求,落實好省主要領導來梅調研指示精神,堅持工業強市,緊緊圍繞規上工業增長8%、工業投資增長10%、技改投資增長12%的年度目標,努力推動第二季度工業經濟實現平穩增長,為穩定全市經濟社會大盤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