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供銷社 工作動態 為土特產更好走向大市場——廣東省供銷合作社係統打造為農服務綜合平台
為土特產更好走向大市場——廣東省供銷合作社係統打造為農服務綜合平台
來源:新華社   時間:2025-06-23 09:11:01   瀏覽:-
字號:

  新華社客戶端廣州6月15日電(記者吳濤、趙紫羽)在廣東恩平最大的冷鏈物流園區天業冷鏈物流產業園,一輛輛滿載優質馬鈴薯的貨車從此出發,將當地土特產運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

  因農而生,為農而興的供銷合作社是黨領導下的為農服務的綜合性合作經濟組織,七十多年來曆經風雨,並在新時代的綜合改革中迸發新的生機活力。身處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供銷合作社不斷創新體製機製,打造服務農民生產生活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綜合平台。

  恩平是國家馬鈴薯萬畝高產創建示範區,也是馬鈴薯產業技術體係新品種新技術示範縣之一。馬鈴薯是恩平傳統種植的農作物,種植範圍遍布全市11個鎮(街),麵積達4萬畝。恩平馬鈴薯因連年高產、優質、外形靚而四方聞名,2020年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今年恩平馬鈴薯總產量超10萬噸,通過廣東供銷合作社建立的冷鏈物流體係,我們已完成6000多噸的銷售。當前恩平馬鈴薯不僅在國內市場深受歡迎,還遠銷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越南等,來自地方的小土豆正變成名副其實的‘國際薯’。”廣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說,冷鏈倉儲不僅解決了農產品保鮮難題,更通過錯峰銷售讓農產品增值。

  ——建設公共型冷鏈物流骨幹網助力農產品錯峰銷售。做好“土特產”文章是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夯實鄉村振興基礎的重要途徑。而農產品物流運輸是長期困擾地方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痛點,廣東供銷合作社充分發揮係統優勢,以冷鏈物流建設為突破口,為破解這一難題提供幫助。

  “過去我們種豇豆怕賣不出去,有了供銷社冷鏈運輸和銷售服務後,能夠大膽擴大種植。去年在梅花鎮和秀水鎮試點種了200多畝,今年上半年已經種了1000多畝,全年計劃種植3000畝以上。參與的農戶人數也迅速增加,農戶和村集體的收入大幅提高。”廣東樂昌梅花鎮豇豆種植大戶說。

  截至2024年底,廣東各級供銷合作社已在廣東18個地市布局建設88個項目,規劃冷庫庫容162萬噸。公共型農產品冷鏈物流補助試點地區內,農產品腐損率平均降低5%以上,銷售期平均延長4-5倍,商品化處理和物流成本平均下降10%以上。

  ——構建農產品直供配送網助力農產品增值。在雷州半島廣闊的紅土地上,“菠蘿的海”廣袤無垠、生機盎然。“以前最怕菠蘿熟了沒人要,現在有了供銷社的訂單,心裏踏實多了。”湛江市徐聞縣的農戶感慨道。廣東供銷合作社主導推行“四保”訂單模式:保底價收購、保標準種植、保技術服務、保市場銷售,通過“供銷社+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聯合體,實現了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效銜接。

  實施“訂單收購+冷藏保鮮+錯峰銷售”行動,菠蘿、荔枝、三華李、馬鈴薯等多種“土特產”及海洋牧場產品逐步形成產業,農產品品質和附加值迅速提升。截至2024年底,廣東各級供銷合作社已成立區域子平台63個,建成區域配送中心96個,實現全省21個地市全覆蓋。

  廣東省供銷社辦公室主任李俊偉說,近年來,廣東各級供銷合作社圍繞糧食和特色優勢農產品,構建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打通生產、流通、銷售全產業鏈,推動特色產業規模化、品牌化發展。通過整合農資農技、冷鏈、農產品產銷對接等資源,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戶“種什麼、怎麼賣”難題有望解決,現代化農業進一步提質增效。

  ——“社村”合作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韶關南雄以水稻興農,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預計給5個行政村帶來收入127萬元;茂名信宜以三華李富農,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引資3000萬建加工基地,打造新茶飲原料綜合生產基地;惠州博羅以合作強農,供銷社聯動村集體,建成供銷農場10個,銷售農產品8000多萬元,為農戶創造就業超5700人次……

  南粵大地,廣東供銷合作社推動的“社村”合作試點蓬勃開展,積極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路徑,推動供銷合作社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引入“源頭活水”。

  從革命聖地延安的南區合作社到改革開放熱土的供銷合作社,時代在變,要求在變,但供銷合作社根在農村不變、始終堅持為農服務的宗旨不變。廣東供銷合作社正深入實施“聯農擴麵、服務提質、運行增效”綜合改革行動,全力建設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綜合平台、黨和政府密切聯係農民群眾的橋梁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