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遠縣被省列為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改革試點縣以來,認真貫徹《廣東省進一步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打造為農服務生力軍行動計劃》有關部署要求,積極開展村級供銷合作社聯農工程,打通為農服務的“最後一公裏”和“最初一公裏”,截至7月底,共發展黨建帶社建、社村共建村級供銷合作社9家,更好地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服務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帶動村集體、農民增收,擔當為農服務生力軍,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了供銷力量。
打造為農服務“新陣地”
平遠縣供銷社堅持以黨建帶社建,開展村社共建,緊緊依托村兩委,同時依托村級組織辦公活動場所合作共建村級供銷合作社,領辦創辦農民合作社、建設為農服務中心,逐漸樹立起“村黨支部+村委會+農村合作經濟聯合組織+供銷社”四位一體的發展格局。由村黨支部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主任,引領村幹部和社會能人入社,帶動興邊富民,進一步密切與農民的利益聯結,在服務新發展格局中形成發展新優勢。
構建為農服務“新架構”
平遠縣村級供銷合作社采取村社共建方式組建,同時嚴格按照合作製原則進行治理,建立健全了基層社社員大會、理事會、執行監事會製度,強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承認供銷合作社章程,因地製宜製定各村供銷合作社章程。各村供銷合作社切實把社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的架構、職能以及相應機構、工作規則用文件形式規定清楚,按章辦事,同時接受鎮黨委政府領導、縣供銷社業務指導。
夯實為農服務“新組織”
平遠縣村級供銷合作社統一以“供銷專業合作社”名稱注冊,按照股份合作製原則,縣供銷社、村集體和社會力量共同持股,由農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個體經營大戶和涉農企業等共同組成。把供銷社、村兩委和合作社等緊密結合、優勢互補,做到服務“三農”發展有抓手、有手段、有方法、有措施,有效地解決了市場經濟條件下村兩委單純靠政治優勢組織發動農民的不足,較好地解決了農業轉型的新形勢下組織力量跟不上的問題,使黨的執政基礎得到新的鞏固和發展。
開啟為農服務“新征程”
緊緊圍繞“三農”服務根本宗旨,緊密結合平遠各鎮農業產業實際,圍繞“一村一品”,切實做好服務,開展各項業務,打造具有各村特色的新型基層供銷合作社。東石鎮錫水村以花生、葛根、芋頭為特色農作物,上舉鎮八社村依托生態環境優勢發展林下椴木高端仿野生靈芝種植產業,泗水鎮梅佘村依托田園綜合體促進鄉村旅遊,以產業謀發展,以產業助增收、以產業助推鄉村振興。同時依托供銷係統資源,開展土地托管、農技推廣、配方施肥、統防統治、農機作業、電商、農產品銷售、農產品加工等全程、方便、快捷的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比如,經過各級供銷社的努力,為平遠廣藿香產業已流轉土地五千畝,共將流轉一萬畝以上,將切實帶動平遠農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