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供銷社 工作動態 我市供銷社係統發揮線上線下平台優勢助銷扶貧產品——
我市供銷社係統發揮線上線下平台優勢助銷扶貧產品——
產品銷售不再難 農戶吃下定心丸
來源:本網   時間:2020-03-24 11:30:35   瀏覽:-
字號:
我市供銷社係統發揮線上線下平台優勢助銷扶貧產品——
產品銷售不再難 農戶吃下定心丸

五華縣安流鎮供銷社助農服務中心,貨架上擺滿了當地農副產品。(吳騰江 攝)

●本報記者 賴鋒 廖鍵

“真的太感謝他們了,幫助我渡過了難關,滯銷的2萬多斤鴨蛋全部銷售出去了。”日前,記者來到五華縣安流鎮學少村,蛋鴨養殖大戶古仕漢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古仕漢口中的“他們”,是五華縣供銷社的幹部職工。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從1月底至2月中旬的半個多月時間裏,古仕漢的蛋鴨養殖場所產鴨蛋的銷售驟然不暢,滯銷量一度累積到了2萬多斤。

供銷社送“及時雨”

像古仕漢的鴨蛋一樣,受疫情期間交通、市場等限製,我市不少扶貧產品銷路遇阻,出現滯銷情況。市供銷社上下聯動迅速摸排全市需要幫助銷售的扶貧產品信息,發揮供銷社線上線下綜合服務平台優勢,積極為滯銷扶貧產品尋找銷路,助力我市脫貧攻堅。

“2月19日,一份登記著全市49家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需幫助銷售扶貧產品的信息表格,由市供銷社發到了我這裏,其中五華縣就占了17家,任務最重。”五華縣供銷社主任張景錚介紹說,扶貧產品中主要是農副產品,銷售期普遍較短,時間不等人,這不僅是一份“軍令狀”,更事關農戶“錢袋子”的大事。 接到助銷任務清單後,五華縣供銷社迅速把責任落實到各基層供銷社,快速打通基層供銷社“經營網點”和“助農服務中心”主渠道,堅持“一鎮一策,一社一法”研究扶貧產品銷售問題,做到鎮內滿足市場供應、鎮外聯係拓寬銷路。

“我們通過供銷社的網點和發微信群、朋友圈的方式,不賺一分錢幫助促銷、配送。”五華縣安流鎮供銷社主任陳紅按介紹說,由於疫情期間大家都居家少出門,不少群眾因此麵臨著食物采購難問題。這時,供銷社工作人員和村幹部抓準“商機”,把古仕漢家滯銷的鴨蛋運送到各村經營網點進行適當打折售賣,並提供送貨上門服務,滯銷的鴨蛋一時間竟然成了熱銷的“香餑餑”。同時,五華還結合消費扶貧工作,采購了3000斤鴨蛋馳援湖北,進一步緩解了古仕漢的壓力,成功幫其挽回10多萬元損失。

啃下了“重任務”,就能贏得漂亮仗。目前,五華縣供銷社全係統已幫助銷售靈芝、孢子粉、香豬、百香果、茶葉、雞、鴨等滯銷產品共400多萬元,且大部分是扶貧產品。“我還在愁銷路時,供銷部門就及時找過來了,這可算是幫了我們的大忙。”五華縣順益福種植基地負責人陳遠芳介紹說,她的基地輻射帶動40多戶種植戶,其中半數以上是貧困戶。

農戶吃下“定心丸”

類似助力脫貧攻堅的“暖心故事”也在蕉嶺等地上演。2月中旬,蕉嶺縣供銷社得知蕉城、三圳、藍坊、南磜等鎮均有農戶積壓大量農產品一事後,立即組織人員通過電話聯係、上門調查等方式了解情況,積極聯係尋找采購商幫助農戶銷售。

“我們把農戶滯銷的香菇先回收,經處理後先冷凍儲存,再想辦法銷售。”蕉嶺縣五福之鄉長壽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徐貽宜表示,當地供銷社和滯銷農戶找到他們,他們都是第一時間開車過去收購。“畢竟我們的銷售渠道比較廣,能更快地把產品賣出去。”徐貽宜說,他自己也是農民出身,收購的價格絕對公道,寧可自己少賺甚至不賺錢,也不能讓農民朋友虧本。

“農產品如果賣不出去,農戶的辛苦就白費了。”蕉嶺縣供銷社主任黃桂庭說,產品滯銷對農戶特別是貧困戶來說相當於毀滅性打擊,因此在疫情防控期間保證扶貧產品暢銷,對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電商水平較高的蕉城鎮和三圳鎮供銷社助農服務中心,在這次助銷行動中大放異彩。他們通過電商銷售、保價收購等方法,在短短幾天內,便將蕉城鎮龍安村20萬斤大米、400斤幹木耳、1135隻雞鴨,藍坊鎮高思村1萬斤蘿卜,南磜鎮洋山村450隻走地雞,三圳鎮東嶺村3200斤幹香菇、800斤靈芝等積壓農產品全部銷售出去。

據市供銷社工作人員介紹,截至3月19日統計數據,除部分扶貧產品像樹苗等因特殊原因未能及時銷售出去外,目前全市49家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需幫助銷售扶貧產品在市縣供銷社的幫助下已基本銷售一空,銷售額達2800多萬元。隨著產品滯銷問題得到解決,農戶們終於吃下了“定心丸”,極大地增強了發展農業生產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