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供銷社 部門文件 關於印發《廣東省進一步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打造為農服務生力軍行動計劃》的通知
關於印發《廣東省進一步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打造為農服務生力軍行動計劃》的通知
來源:本網   時間:2021-02-01 19:04:01   瀏覽:-
字號: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供銷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圍繞“三農”工作大局,持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推動供銷合作社加快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綜合平台、黨和政府密切聯係農民群眾的橋梁紐帶,結合我省實際,製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為農服務根本宗旨,堅持政府主導、供銷實施、市場運作、社會協同,圍繞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實施“聯農擴麵、服務提質、運行增效”綜合改革行動,完善體製機製,拓展服務領域,努力為推進鄉村振興,更好服務構建完整內需體係,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貢獻力量。

  2.主要目標。到2022年,建成縣鎮村各類聯農基層合作組織1萬個以上,帶動小農戶500萬戶以上;服務土地麵積800萬畝以上,農產品購銷額累計達800億元以上;率先建成以密切與農民利益聯結為核心,以產前、產中、產後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為重點,以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為主線的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

  二、實施聯農擴麵行動,夯實密切聯結農民的組織基礎

  3.開展村級供銷合作社聯農工程。堅持“黨建帶社建、村社共建”,因地製宜在具有一定人口規模的中心村,由各級供銷合作社和村集體采取多種合作形式共建村級供銷合作社,按自願原則吸納農民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入社。圍繞“一村一品”,為農民提供生產全過程專業化服務,拓展一站式鄉村便民服務,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探索在原省定貧困村運營管理產業幫扶項目。

  4.開展鎮級供銷合作社聯農工程。由縣級供銷合作社主導,分步分類實施鎮級供銷合作社聯農提升計劃。經濟實力、服務能力較強的鎮級供銷合作社,要拓展勞動、資本、土地、經營設施等合作,廣泛吸納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涉農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入社。相對薄弱的鎮級供銷合作社,可以與鎮村助農服務中心一體建設,提升農資農技、日用消費品、農產品購銷、居民生活等綜合服務功能。對個別無資產、無業務、無人員“三無”的鎮級供銷合作社,可以通過經營服務網絡對接、社有企業帶動、社會資本投資、專項資金扶持等方式,恢複重建經營業務,築牢為農服務陣地。

  5.開展縣域助農服務平台聯農工程。升級賦能現有縣域助農服務綜合平台,對接服務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優勢產區產業園。集聚整合各類涉農企事業單位等社會服務資源,對接區域內鎮村供銷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提供低成本便利化服務解決方案。省供銷社依托本級社有企業,示範建設縣域助農服務綜合平台,聯合市縣供銷合作社打造荔枝、菠蘿、柚子、絲苗米等廣東特色農產品專業服務平台,提供種植、加工、倉儲、物流、銷售、品牌運營等全程服務;市縣供銷合作社主導建設當地特色農產品全產業鏈服務示範基地。

  6.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聯農工程。推進供銷合作社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社規範化治理,強化農資農技、冷鏈倉儲、加工銷售等服務功能。圍繞當地特色產業,采取共同出資、共創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發展區域型、產業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探索由供銷合作社承接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中心運營管理。

  7.開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聯農工程。各級供銷合作社主導推動社有骨幹企業,圍繞當地特色產業構建“企業+鎮村供銷合作社+農戶”“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等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通過訂單收購、保底分紅、二次返利、股份合作、吸納就業、村企對接等多種形式,吸納帶動小農戶參與適度規模經營。加強農產品初加工、倉儲物流、市場渠道拓展等產加銷關鍵環節服務供給,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三、實施服務提質行動,構建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網絡

  8.完善專業化農資農技服務網絡。以供銷合作社係統農資骨幹企業為主體,開展“綠色農資”行動,建立麵向中小農戶、運行高效的農資物流配送體係,提高供銷合作社係統綠色農資服務覆蓋率。布局建設農資區域配送中心、農民生產服務中心、作物技術服務中心或莊稼醫院,為農戶提供一站式農業生產服務,因地製宜推進“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水缸子”“茶罐子”建設。依托社有企業實施耕地丟荒集中整理種植,開展統耕統收、統防統治、統銷統結等全程服務。擴大農業麵源汙染治理示範工程實施範圍,到2022年,累計主導實施農業麵源汙染治理150萬畝。

  9.建設一體化農產品冷鏈物流網絡。依托供銷合作社係統冷鏈物流龍頭企業,結合構建應急物資保障體係,省市縣三級供銷合作社一體推進,構建覆蓋全省特色優勢農產品主產區和主銷區、從田間到餐桌的公共型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骨幹網。建設“1個中心+2個區域網+3個運營平台”,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廣州、佛山)中心庫建設,在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生鮮農產品主產區建設產地網,在珠三角地區建設銷地網,建設冷鏈物流資源整合、冷鏈運輸配送、公共型智慧冷鏈物流信息服務等三大平台。參與建設優勢產區產業園和農產品冷鏈物流示範市。選取1000個鄉鎮布局具有快速移動、預冷保鮮等功能的田頭倉儲冷鏈物流設施。

  10.構建放心農產品產銷對接網絡。統籌整合供銷係統農 產品生產服務、冷鏈物流、銷售渠道等優勢資源,打造“省級運營平台+區域配送中心+直供基地”的廣東供銷放心農產品直供配送網絡。以供銷合作社“粵供優選”特色農產品品牌工程為引領,以省社農產品經營龍頭企業為載體,對接全國供銷總社“供銷e家”等農產品電商平台,構建省級運營平台。打造區域農產品直供配送中心。發展訂單農業,以銷定產、按需定質,培育發展生產示範基地。大力拓展機團配送、中央廚房、消費扶貧等業務,積極承擔穩價保供任務, 推進優質農產品進機關、進學校、進醫院、進企業、進社區。與中國供銷集團共建惠州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打造產供銷一體化的新型農產品流通樞紐,糧食凍肉等農產品應急儲備和保供穩價基地,糧油、蔬果、水產等精深加工產業集群。

  11.拓展農村合作金融服務網絡。發揮供銷合作社聯農帶農組織體係和經營服務網絡優勢,與金融機構共建“銀行+供銷合作社+農戶”綠色融資通道,共同開展“供銀保”支農體係建設,為家庭經營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多種形式金融服務。截至2022年,每年選取10個縣(市、區)開展農產品供應鏈金融服務試點,依托鎮村供銷合作社和社有骨幹企業,為小農戶提供農產品供應鏈金融服務,組織符合條件的農戶和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參與我省政策性農業保險。做實供銷農業合作發展基金,為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建設提供基礎支撐。

  12.開展多樣化城鄉綜合服務。以城市供銷合作社為主體,積極參與再生資源回收處理工作,在廣州、東莞等市開展試點,建設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分揀加工中心、產業園區等。建設和完善社區綜合服務站,為城鄉居民提供日用消費品、文體娛樂、養老幼教、社工服務、就業培訓、創業孵化等服務。努力提升供銷職業教育辦學層次,推動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 大力開展麵向農民的技能教育和實用技術培訓。

  四、實施運行增效行動,提升合作經濟運行效能

  13.創新供銷合作社聯合社治理機製。供銷合作社是黨領導下的為農服務的綜合性合作經濟組織,要加快推動供銷合作社職能從單純流通服務向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轉變,從供銷合作向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轉變,支持供銷合作社建設麵向小農戶的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選取3個以上市和15個以上縣(市、區)開展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改革試點。推動各級聯合社加快建立完善理事會、監事會。加快構建現代化合作經濟組織體係,省市聯合社要加強本區域內供銷合作社的行業管理、政策協調、資產監管、教育培訓,推動各層級聯合社聯合合作。強化聯合社為成員社服務、為基層社服務的工作導向,參與縣鎮村三級基層服務體係建設。穩定縣及縣以上聯合社機關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允許不同發展水平的聯合社機關選擇參公管理模式或企業化管理模式。創新縣級聯合社運行機製,鼓勵有條件的縣級聯合社進行實體性合作經濟組織改革試點。

  14.深化社有企業改革。聚焦為農服務主責主業,推動社有資本向農業生產服務、冷鏈物流、直供配送、農村合作金融等重要領域集中,加快壓減、清理、退出非農業務。推進省市縣供銷合作社企業股權、項目和業務聯合合作。推進現代企業製度改革,規範發展混合所有製,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優化管理層級,強化社有資產監管,完善管理製度和內控體係。實施骨幹企業培育計劃,把社有企業打造成為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的重要載體和抓手。

  15.建設廣東數字供銷。積極運用數字技術改造提升經營服務網絡,依托數字政府推進數字供銷雲平台建設,加快打造涵蓋省市縣鎮村五級的數字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係統,實現數據互聯互通、資源共建共享。建立供銷合作社聯農組織核心數據資源庫,綜合運用農產品生產、流通、銷售等環節數據,實現小農戶需求與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精準對接。培育一批數字供銷示範龍頭企業,融合實施農業物聯網、智慧冷鏈物流、農產品直供配送平台、農村合作金融等項目。推動在“粵省事”“粵商通”等平台建設“粵供銷”應用。

  五、組織保障

  16.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繼續辦好供銷合作社,將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和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建設作為“三農”工作和全麵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抓手。積極穩妥推進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改革試點。省委農辦、省供銷社要加強對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建設和試點工作的跟蹤督導,及時總結宣傳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17.加大政策支持。省有關部門要繼續支持供銷合作社工作。優先保障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建設用地需求,符合條件的納入點狀供地範圍。各級財政要加大對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建設的支持力度,按規定統籌用好相關涉農資金、地方政府債券等,對符合條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重點項目給予支持。省對試點市縣采取以獎代補方式給予支持。

  18.加強隊伍建設。傳承弘揚“扁擔精神”“背簍精神”等優良傳統,提升幹部隊伍精氣神,廣泛吸納各類經營管理、專業技術人才尤其是高素質青年人才加入供銷合作社係統。探索推進與農民聯係緊密的社會組織負責人、農業龍頭企業負責人和村黨組織負責人兼任各級供銷合作社不駐社的常務理事或理事會副主任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