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發展和改革局 相關政策 梅州市發展和改革局關於印發梅州市提升服務業比重加快全麵建成小康社會行動方案(2017-2018年)的通知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政府機構 > 市發展改革局 > 相關政策
梅州市發展和改革局關於印發梅州市提升服務業比重加快全麵建成小康社會行動方案(2017-2018年)的通知
來源:梅州市發展和改革局   時間:2017-09-04 16:40:10   瀏覽:-
字號:

File0001.Jpg

File0002.Jpg

梅州市提升服務業比重加快全麵建成小康社會行動方案(2017-2018年)


為加快我市服務業發展水平,更好地推動我市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爭取到2018年我市服務業增加值走在粵東西北12市的前列,根據《廣東省提升服務業比重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達標行動方案(2017-2018年)》的工作要求,製定本行動方案。

一、深化服務領域各項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一)深化行政審批製度改革。深入開展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工作,圍繞生產經營、資質資格等妨礙創業創新的重點領域,進一步減少服務業重點領域前置審批和資質認定項目。(市編辦)

(二)放開不合理市場準入限製。

1.嚴格實行市場準入負麵清單製度。(市發改局、商務局)

2.落實外商投資審批製度改革,將不涉及國家規定實施準入特別管理措施的外商投資企業的設立和變更,由審批改為備案管理,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直接登記。(市工商局、商務局)

3.放開壟斷行業競爭性環節,對民間資本參與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進入城市供水、供氣等市政公用事業領域,發展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除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外,取消最低注冊資本、股東結構、股份比例等限製。(市發改局、住建局、教育局、衛計局、文廣新局、體育局)

(三)切實降低企業稅費負擔。

1.落實服務領域營改增工作,全麵打通企業抵扣鏈條,實行不動產進項稅抵扣,增加企業增值稅進項抵扣。完善征管服務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隻減不增。(市財政局、地稅局、國稅局)

2.進一步推進公用價格改革,切實加強用電、用氣、用水價格監管。【市發改局、各縣(市、區)政府】

(四)加快社會信用體係建設。用好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及企業信用信息公示係統,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公開和使用,建立完善全省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係統。開展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務、市場交易和投融資等領域對守信企業實施優惠便利措施,在注冊登記、行政審批等領域對失信企業依法實施嚴格限製和約束。加強征信市場建設,推動征信產品廣泛應用。(市發改局、工商局、科技局,人民銀行梅州市中心支行)

二、加快發展高增長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

(一)推動金融服務業健康發展。加大金融服務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大力扶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掛牌融資,提高直接融資額度,推動實體經濟提質增效。(市金融局)

(二)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

1.支持年產值5億元以上的大型工業企業實現研發機構全覆蓋,運用財政補助機製激勵引導企業普遍建立研發準備金製度。(市科技局、發改局、經濟和信息化局、財政局)

2.實施孵化器倍增計劃,加快建立科技企業孵化器風險補償製度,著力提高孵化器科技成果轉化率和在孵企業畢業率。(市科技局、財政局)

3.積極推進眾創空間、眾創平台建設,創建雙創示範基地,培育具有市場活力的雙創支撐平台,落實新型研發機構發展政策(市發改局、中小企業局、科技局、經濟和信息化局)

(三)加快發展專業服務。圍繞促進服務業高端化發展和為總部經濟發展提供支撐,大力發展工程設計、戰略規劃、法律、會計審計、人力資源等專業服務,加大對現代高端服務業的扶持力度,強化與國際標準的銜接,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引導專業服務企業通過合作、合夥、聯營等多種方式進行整合,增強行業競爭力。(市商務局、司法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四)加快發展物流業和供應鏈管理。

1.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完善交通物流樞紐集疏運係統,實施鐵路引入港口、公路貨站和物流園區工程。(市交通運輸局、發改局)

2.提升物流企業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加快培育具有一定規模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和供應鏈管理企業。落實國家統一物流增值稅、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等係列政策措施,推動物流企業降本增效。(市商務局、發改局、經濟和信息化局、交通運輸局、財政局、地稅局)

(五)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服務。

1.積極推廣節能環保技術和產品。加快推廣工業節能技術與裝備,引導綠色產品設計開發,鼓勵將綠色產品納入政府采購目錄。示範推廣新能源汽車,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進入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運營、電池租賃等服務領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改局、環境保護局、財政局)

2.加快培育節能環保市場。大力培育節能環保服務體係,積極推廣第三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引導節能服務機構和公司提供節能規劃、能效診斷、能源管理等專業化服務;鼓勵各地采用環境治理特許經營和環保服務總承包等模式,開展重汙染行業企業的第三方治理,引入專業化的環境服務公司開展產業園區和小城鎮環境綜合治理,培育具有係統設計、設備采購(製造)、工程施工、調試運行和維護管理等一體化能力的總集成總承包服務商。(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環境保護局、發改局)

三、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滿足小康社會居民生活需求

(一)加快發展健康養老服務業。

1.加快建設健康服務業產業體係,打造一批健康服務知名品牌和健康服務產業集群。(市發改局、衛計局)

2.推動健康服務業重點領域加快發展。大力發展醫療衛生服務,推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健康養老服務,健全醫養結合協作機製,提升社區和居家健康養老服務水平。著力發展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支持中醫醫療機構連鎖化、集團化、品牌化發展,促進中醫藥養生保健服務發展。(市衛計局、民政局)

(二)大力發展旅遊業。全麵落實推進全國旅遊綜合改革示範區和旅遊強省建設,著重推進:

1.加快推動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發展方式轉變,改造提升旅遊基礎設施,拓展旅遊投資新領域,培育旅遊消費新熱點,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市旅遊局)

2.全力推進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和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建設。(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規劃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旅遊局)

3.優化旅遊投資消費環境。支持企業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投資、建設和運營旅遊項目,建立健全旅遊投資項目庫。完善旅遊產品和服務質量標準體係,規範旅遊經營服務行為,提升賓館飯店、景區景點、旅行社等管理服務水平。(市旅遊局、發改局、質監局)

(三)大力發展體育產業。

1.加快構建現代體育產業體係。整合推進體育產品品牌建設,培育一批體育產業龍頭企業,積極謀劃建設具有足球之鄉特色的,集全民健身、體育培訓、競賽表演、休閑娛樂、展示展銷於一體的體育小鎮。(市體育局、發改局、國土資源局、商務局、住建局、規劃局、旅遊局)

2.多渠道建設完善體育設施。大力推動社區體育公園建設,完善綠道體育設施建設,建設城市社區15分鍾健身圈。落實各類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措施。(市體育局)

(四)引導房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1.加快建立健全購租並舉的住房製度,支持商業用房改建為租賃住房,加大棚改安置力度,提高保障性住房貨幣化安置率,打通商品住房轉化為保障性住房通道。(市住建局、國資辦)

2.引導支持房地產開發企業將庫存工業、商業地產改造為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將商品房改造用於扶持養老、旅遊等產業發展。(市住建局)

四、著力培育“三新”服務業態,增強服務業發展後勁。

(一)加快發展“互聯網+”服務產業。

1.推動互聯網與服務業各領域深度融合,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加快創建“互聯網+”小鎮,積極推進“互聯網+”項目試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改局)

2.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滲透和創新應用,發展麵向製造業的核心技術服務,推動製造業智能化、綠色化、服務業發展,提升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的谘詢設計、軟件開發、集成實施、運行維護和測試驗證能力。開展行業雲、產業雲應用試點建設,在重點行業領域推廣雲計算應用,支持重點企業的互聯網數據中心向雲服務轉型,建設綜合性雲計算公共平台。鼓勵骨幹企業發展基礎軟件、智能儀控、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核心技術,著力研發新興領域關鍵軟件產品和解決方案,推動信息服務新業態發展。實施新數字家庭行動計劃,加快IPTV平台建設,推動4K電視、5G通信等技術與應用產業發展。(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改局、科技局)

(二)推動電子商務發展。

1.優化電子商務發展環境,落實國家支持電子商務及相關行業發展的稅收政策措施,開展電子商務產品標準明示及鑒證工程,完善網絡基礎設施和物流基礎設施。(市商務局、地稅局、國稅局)

2.普及深化電子商務應用,支持商貿流通企業打造綜合電子商務平台,鼓勵工業企業建立開放的電子商務采購平台,鼓勵中小微企業依托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開展業務,鼓勵創新精細化定製便民服務模式,鼓勵電子商務平台服務“一村一品”,促進名優農特產品“走出去”。(市商務局、經濟和信息化局)

(三)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1.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台、經營、管理等方麵深度融合。積極推進數字內容產業與新一代信息網絡、高端軟件與集成設計、物聯網、雲計算等新興技術融合發展,培育新的應用服務和增值服務。(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科技局、經濟和信息化局)

2.加強工業設計能力建設。引導工業企業加強工業設計機構建設,積極組織企業參加“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3.提升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培育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製的龍頭文化企業,扶持中小微文化企業發展。做大做強以創意內容為核心的文化服務業。加強對傳統文化產業的技術改造,培育新興文化業態。拓展內容產品和服務產業鏈,加大後續產品開發。(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科技局)

(四)打造服務業平台,建設服務業發展有效載體。

1.加快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落實現代服務集聚區的支持政策,推動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市發改局、經濟和信息化局、科技局、文廣新局、財政局、國土資源局)

2.加快建設一批公共服務平台。在省產業轉移園實行生產性服務平台全覆蓋行動,在2018年底前省產業轉移園建立獨立的生產性服務平台,支持將重要製造業基地(園區)配套生產性服務中心納入我市PPP項目庫並優先安排建設。落實支持生產服務中心建設、工業園區配套生產性服務中心可比照工業用地價格安排建設用地等政策措施。健全市、縣(市、區)中小企業服務中心體係,健全公共服務平台網絡,按省的要求,有效推進到2020年實現全省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和線上線下服務協同的目標,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財政局、國土資源局)

(五)推動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建立服務業重點項目庫,提高服務業項目在省市重點建設項目中的比重。(市發改局)

市發改局牽頭做好組織落實,各縣(市、區)政府和市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合力推進,確保各項工作部署落到實處。市統計局要加快完善我市服務業相關統計製度和指標體係,按照省要求建立我市服務業季度信息發布製度。

市有關單位:市委宣傳部、市編辦、統計局、商務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市財政局、地稅局、國稅局、市金融局、工商局、住建局、教育局、衛計局、體育局、司法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交通運輸局、環境保護局、民政局、國土資源局、規劃局、旅遊局、文廣新局、中小企業局,人民銀行梅州市中心支行,國資辦,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規劃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市發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