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省地方誌係統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圍繞落實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精神和“1310”具體部署,鞏固拓展主題教育學習成果,堅持修誌編鑒寫史基礎主業和開發利用並舉,著力做好“三服務(服務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人民群眾)”,樹牢責任、開放、創新、服務意識,紮實履行好地方誌記錄曆史、傳承文明、弘揚文化、服務發展的職能職責,錨定走在前列總目標,積極探索創新,推動全省地方誌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東篇章作出貢獻。
一、提高政治站位,把牢全省地方誌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正確政治方向
1.旗幟鮮明講政治抓政治。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持續抓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貫徹,不斷鞏固拓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成果。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持續推進政治機關建設,堅持落實“第一議題”製度,大力實施青年理論學習提升工程,認真貫徹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製,推動黨員、幹部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聚焦“四強”黨支部和模範機關創建,持續提升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水平,選優配強黨支部負責人,全麵提升黨支部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持之以恒推進全麵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不斷鞏固發展風清氣正良好政治生態。
二、聚焦落實主責主業,助力文化強省建設
2.認真做好重點誌書、特色誌書編修。有序推進廣東省扶貧誌、廣東省全麵小康誌編纂,全年重點推進省級“兩誌”誌稿總纂、評議和初稿審查工作,夯實質量基礎,各地按部署推進“兩誌”編纂工作,以多種形式記錄廣東全麵打贏脫貧攻堅戰、同全國一道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偉大曆程和重大成就。加強組織指導,推動各地積極參與中國名鎮名村誌文化工程等國家級名誌文化工程,重點推進《沙扒鎮誌》《沙灣街道誌》《紫南村誌》等一批較成熟的誌書列入年度出版計劃,做好已申報的名鎮名村誌編纂出版。推動部門誌、專題誌、特色誌編纂,重點推進《新會陳皮誌》《春砂仁誌》《惠能誌》《冼夫人誌》等誌書編纂。紮實做好三輪修誌準備工作,做好三輪試點階段性成果和經驗的總結與交流,常態化開展地方誌資料年報工作。繼續做好舊誌搶救保護工作,通過抓試點、樹典型,逐步推動全省舊誌點校出版。
3.全麵提升年鑒質量。推進省市縣三級綜合年鑒編纂平衡協調發展,鞏固拓展“一年一鑒,公開出版”成果,重點抓好綜合年鑒編纂全覆蓋和擴麵提質工作,鼓勵支持條件成熟的年鑒申報打造中國年鑒精品工程,推動條件較為成熟的地級以上市申報打造中國精品年鑒試點區域,謀劃製訂省級精品年鑒工程工作方案,推動和促進年鑒編纂質量提高。優質高效編纂出版《廣東年鑒2024》及其簡本、英文版,各地要配合做好年鑒供稿。改進年鑒質量評議評價工作,提升年鑒編纂時效和質量。加大年鑒中的省(地)情資源信息推介力度。
4.加強地方史編研。貫徹落實《廣東省地方史編纂管理辦法(試行)》,嚴把質量關、安全關。彙總2023年度全省地方史編研計劃落實情況,印發2024年度編研計劃,按照“一市一史”要求,推動各地各級通史性簡史、專題史和特色史的編寫。
5.加快方誌數字化進程。實施地方誌數字能力提升年,加強頂層設計,強化與省亚博网址链接 和數據管理局合作,優化全省數字規劃,推動數字方誌建設取得新突破。通過推廣東莞市先進經驗,以省數據平台優化升級,帶動標杆城市地情數據平台建設、升級。實施地方誌數字產品標準化建設,深化《廣東印記》省情影像誌、《趣味方誌》係列動畫、“粵故事”、方誌兒童繪本等品牌建設。以《廣東曆代方誌集成》《粵港澳方誌集成》的數字化開發,帶動全省舊誌整理、點校及活化工作,挖掘、展示、傳播舊誌典籍的精神內涵。
6.推進全省方誌場館建設。貫徹落實《廣東省各級方誌館建設辦法(試行)》《廣東省方誌文化場館建設指引(試行)》。更新《廣東省方誌文化場館目錄》,持續推進優秀方誌文化場館推薦活動,加強分類指導引導,明確要求,推動建成一批優秀場館。省方誌館要發揮對全省方誌場館的示範引領作用,不斷發力數字展覽和宣傳,強化館藏資源建設和庫存管理,夯實文獻資源基礎;加強廣東方誌名家工作站的建設和使用;加強與教育部門、社會團體互動合作,積極推動專題展、巡回展、省情講座、地方誌全民閱讀等係列活動。
7.切實提升自然村落曆史人文普查成果質量和社會效益。全麵決勝《全粵村情》出版印刷攻堅,舉全省之力,全麵完成收尾工作。繼續推進普查成果的結構化開發利用,省組織編纂《廣東村情圖覽》,做好已出版圖書推廣利用;各地要結合實際同步開展普查成果結構化開發。開展“多彩鄉村”係列實踐活動品牌提升行動,助推“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堅持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群眾參與,深化粵港澳合作。進一步發揮全粵村情數據平台功能作用,做好平台數據更新、運用等工作,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更新平台數據,豐富平台內容,各地參與平台共建共享。
8.全力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省牽頭出版並向境外有關機構贈送《粵港澳方誌集成》。與香港地方誌中心、澳門基金會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誌》編纂。省協調服務推動,廣州市牽頭,珠三角其他市配合編好《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年鑒》。省積極協調、珠海市牽頭、珠三角其他市全力支持配合推進國家方誌館大灣區分館建設和布展工作,確保如期開館。與港澳聯合,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講好廣東故事、大灣區故事。
9.做好資政輔治和省情研究。認真研究地方誌服務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的方式方法,深入挖掘省情地情信息,開展多種形式的資政輔治工作。依托豐富地情資源,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黨委、政府重點工作開展調查研究,特別是“全省高質量發展”“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等重點工作部署,組織撰寫《廣東地情參閱》《廣東省情概要2024》等,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
三、全麵加強能力建設,夯實地方誌事業發展基礎
10.提升依法治誌能力。加強《地方誌工作條例》《廣東省地方誌工作條例》貫徹落實,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督促指導市(縣、區)抓好地方誌工作。多種方式培養地方誌修誌編鑒業務骨幹,注重提高專業素養和工作本領,組織開展全省地方誌係統能力提升培訓和業務培訓,強化地方誌工作者法治思維,提升地方誌工作機構依法治誌水平。
11.開展地方誌理論研究。結合廣東省地方誌事業40周年、梁啟超提出“方誌學”學科名稱100周年及2024年廣東省地方誌理論研討活動,圍繞地方誌編修、地情宣傳、地方誌資源開發利用等主責主業,就如何推動地方誌事業高質量發展,開展理論研討。編好《廣東史誌》《當代廣東》,做好地方誌工作業務交流和地情宣傳。
12.持續擴大方誌影響力。以廣東省情網、方誌廣東公眾號、學習強國廣東學習平台方誌廣東專欄為龍頭,強化省市縣聯動推介,推動數字推介陣地突顯省情地情窗口作用;增進與各類媒體的互動、融合,加強地方誌工作宣傳、地情和地方文化宣傳推介;省牽頭繼續推動《廣東省地方誌事業40年圖誌》編修工作,各地要對標對表,按時保質推進編修工作,同步做好廣東省地方誌事業40周年專題展覽等係列活動,展示我省新方誌事業發展的光輝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13.多方參與,多領域專家廣泛助力省(地)情建設。推動各地專家庫、地方誌學會建設,推動與省直單位、各地、高校合作交流,發揮省情專家、專家工作室、地方誌學會、華南地方史誌研究中心、嶺南地方誌文獻交流中心、廣東省情信息研究推介中心、嶺南地方文化研究中心等作用,加大與其他曆史文化保護傳承部門的溝通協調與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