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地方誌辦公室 梅州市大事記 大事記(2006年)
大事記(2006年)
來源:本網   時間:2017-06-06 00:00:00   瀏覽:-
字號:

  

1月


  4~5日 中共梅州市委召開四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

  8日  豐順縣舉行招商引資洽談暨重點建設項目奠基剪彩慶典活動,共簽訂10個項目、總投資10.35億元,同時舉行豐順中學等12個總投資2.835億元的項目落成剪彩、青少年宮等2個總投資3900多萬元的項目奠基,以及舉行朱孟依家族捐資1050萬元設立豐順縣朱的、劉惠英教育助學基金的捐款儀式。

  11日  市委決定並報省委組織部同意,原豐順縣委書記陳桂光調任興寧市委書記,原興寧市委書記李忠良調任豐順縣委書記。

  16~17日 副省長謝強華率省勞動保障廳廳長方潮貴、省物價局局長孫慶奇等來梅對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進行調研。

  17日  總投資8500萬元的市技工學校新校區落成慶典。副省長謝強華、省勞動保障廳廳長方潮貴、省物價局局長孫慶奇及梅州市委書記劉日知、市長何正拔和市有關單位負責人、市技校師生共800多人參加落成剪彩儀式。

  17~18日 省委副書記劉玉浦率領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陳均倫、團省委書記鄧海光、省婦聯主席趙東花、省總工會副主席陳宗文等有關部門負責人來梅州送溫暖、上黨課,調研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展情況。

  18日 副省長謝強華到先進性教育活動聯係點蕉嶺縣三圳鎮芳心村調研和指導先進性教育活動。

  24日  市委、市政府在梅城百花洲影劇院舉行新春慰問大會。市委書記劉日知代表市委、市政府對為梅州“三個文明”建設作出支持和貢獻的社會各界人士、駐梅部隊官兵,以及所有關心支持梅州建設的朋友們致以節日的問候和良好的祝願。

  29~30日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儲波一行來梅參觀考察。

  31~2月2日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鄒家華來梅視察。


  2月


  8日 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民營經濟、招商引資、機關作風評議工作會議,總結和部署工作。授予廣東塔牌集團有限公司等52家企業“梅州市2005年度先進民營企業”榮譽稱號;授予市財政局、市委辦公室、市委老幹部局等12個單位“機關作風先進單位”流動牌匾,分別給予1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10日 市委、市政府舉行梁亮勝先生梅州捐建係列項目落成慶典活動,為正式通車的秀蘭大橋和新近落成的市人民醫院秀蘭門診大樓剪彩。

  11日 香港金利來集團投資開發的金利來時尚步行街、金利來城市花園動工興建。

  12日 梅州市2006年客家山歌旅遊節開幕。同時,舉行經貿項目簽約儀式、千人山歌大對唱、客都民俗風情巡遊表演和花車隊伍巡遊等活動。晚8時舉行音樂焰火晚會。

  梅州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成立。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劉萬忠、省外經貿廳副廳長鍾健輝等參加梅州經濟發展情況介紹會的嘉賓和領導出席在客都大酒店舉行的成立儀式。

  13日 梅州市召開客家山歌旅遊節閩粵贛邊區域旅遊研討會,共商構建閩粵贛邊大旅遊圈事宜。

  晚上,在梅城劍英體育館舉辦客家山歌旅遊節閉幕式暨翰榮杯客家妹“旅遊使者”形象大賽總決賽。

  28日 由梅州市委宣傳部聯合華南理工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深圳市文聯客家研究室、嘉應學院客家研究所聯合編纂的客家文化普及叢書——《客家研究文叢·客家與梅州書係》在華南理工大學舉行首發式。


  3月


  1日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市紀委等市五套班子同時舉行“梅州城區十萬群山森林圍城工程”捐款儀式,為“梅州城區十萬群山森林圍城工程”募捐活動拉開序幕。

  5~6日 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來梅州調研。

  17~18日 副省長佟星率領省安全監管局局長陳建輝、煤監局局長戚真理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到梅州調研煤礦停產整頓與關閉工作。

  18日 在蕉嶺縣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林健雄當選蕉嶺縣人民政府縣長。

  21~22日   省委副書記蔡東士率領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方健宏、省文化廳副廳長餘其鏗、省文聯專職副主席呂成忠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到梅州就客家山歌的繁榮與發展問題進行專題調研。

  23~27日  受低壓槽影響,出現連續性的大到暴雨天氣。五華、興寧局部地方受災,造成國民經濟損失480萬元。

  24日 在興寧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陳桂光當選興寧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江理達當選興寧市人民政府市長。

  在平遠縣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張映平當選平遠縣人民政府縣長。

  在梅縣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駱裕根當選梅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李遠青當選梅縣人民政府縣長。

  在大埔縣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李鋼當選大埔縣人民政府縣長。

  旅美華僑、榮譽市民張寬粦先生、李婉琴女士伉儷熱心捐資300萬元人民幣興建“寬婉醫院住院大樓”,市婦幼保健院舉行捐資儀式。

  25日 在豐順縣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李忠良當選豐順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26日 原省政協副主席劉維明率省物流考察組一行來梅州市考察物流市場發展狀況。

  28~30日 政協第四屆梅州市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召開。

  29日 客天下旅遊產業園首期工程正式開工。客天下旅遊產業園分三期開發,預計總投資30億元。首期工程投入3.3億元。

  29~31日 梅州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召開。

  31~4月1日 中央先進性教育活動巡回檢查組一行4人在副組長肖興威的率領下,前來梅州市檢查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情況。


  4月


  4日 民政部副部長羅平飛率民政部調研組來梅調研。

  6日 市政府成立梅州市興佘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

  11日 2006年第十屆全國曆史文化名城乒乓球邀請賽在梅州市舉行。參加此次盛會的有32個城市61支代表隊共480多人。

  13日 廣東電網公司投資約2.7億元興建的省電力重點工程、梅州500千伏嘉應變電站在梅縣西陽鎮白宮荷樹下村開工。

  市委決定並報廣東省委組織部同意,丘小宏任中共大埔縣委書記,肖文浩任中共平遠縣委書記。

  13~14日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鍾啟權率省人大常委會立法調研組來梅調研。

  16日 蕉嶺中學舉行建校100周年慶典。

  18日  市委、市政府舉行梅州工會大廈落成慶典暨職工文化宮揭幕儀式。全市工會幹部培訓班開班。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總工會主席湯維英作專題報告。

  25日  梅州博敏電子有限公司在梅州經濟開發區東升工業園舉行首期工程落成剪彩暨投產慶典儀式。

  26日 市委、市政府召開承辦省第四屆“山洽會”動員大會。


  5月


  12日 梅州市醫師協會在梅城成立。

  16日 梅州市承辦省第四屆“山洽會”組委會在廣州舉行梅州投資環境推介會。

  16~18日 市委副書記、市長何正拔率梅州市承辦省第四屆“山洽會”組委會有關負責人、各縣(市、區)分管經貿和招商引資工作的領導等共50多人組成的招商團,先後到廣州、佛山、惠州開展招商推介活動。

  17日 國家發改委樂大成正司長級特派員率國家、省發改委調研組來梅對重大建設項目進行調研。

  17~18日  台風“珍珠”給梅州帶來災害。17日上午8時起~18日上午8時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區出現特大暴雨,造成全市37個鎮21.216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6855萬元。大埔縣受災嚴重。市委書記劉日知在接到災情報告後,立即前往大埔縣了解災情,慰問受災群眾,要求各級、各有關部門迅速行動起來,全力救災複產,盡快解決受災群眾的衣食住行問題。

  18日,中國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行長賈祥森考察客天下旅遊產業園。

  24~25日 深圳國威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梁錫光、深圳名磊物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溫聰賢和老同誌古誌德等組成考察團來梅州市考察投資環境。

  27日 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胡澤君到豐順縣調研。

  31~6月1日 海關總署副署長、廣東分署主任劉文傑,汕頭海關關長臧玉健等一行來梅調研,表示要大力支持梅州外向型經濟發展。


  6月


  1日 省僑辦主任呂偉雄、市長何正拔、澳門梅州同鄉總會會長劉梅捷等到太平洋酒店慰問從東帝汶撤回的梅州籍僑胞。

  1~3日,受高空槽和切變線共同影響,全市大部分縣出現暴雨,局部大暴雨。全市82個鎮31萬人受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3億元。災區群眾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在當地黨委、政府指導下,全麵開展救災工作。

  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張德江對梅州抗洪救災工作作出四點指示:一是要全力以赴抗擊這場洪水;二是要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擺在首位,重點確保人員安全,以不死人為標準,把災害減到最低限度;三是要做好災後複產工作;四是一定要把防災減災工作作為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建設好。市委書記劉日知,市長何正拔,市委常委黃開龍,市委常委、梅州軍分區司令員林錫明等分赴抗洪現場指揮,帶領黨政軍警幹群同心協力、奮力搶險。

  3~5日 省政府副秘書長周炳南帶領省救災複產工作組,到梅州指導救災複產工作。

  5~6日 馬來西亞參政華裔尋根團一行19人,在馬來西亞教育部副部長韓春錦、文化部副部長黃錦鴻的帶領下來梅考察。

  6日  旅居馬來西亞實業家、慈善家何晉昊先生,認捐人民幣100萬元,幫助家鄉人民救災複產。

  7日 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旅遊工作暨“創優”總結表彰大會。

  8~9日 廣州市南沙區對口幫扶考察團一行在南沙區委副書記唐航浩的率領下,到對口幫扶縣蕉嶺考察,並與蕉嶺縣簽訂2006年南沙區幫扶蕉嶺協議書。

  9日 由於上遊地區降雨量大,福建棉花灘水庫泄洪量不斷加大,加上區間的降雨和其它溪河的水流量,造成大埔茶陽、高陂等鎮再度被浸,受災群眾8000多人得到安全轉移。省防總工作組專程趕赴該縣重災區檢查指導救災複產工作。

  12~14日  國家民政部救災專員宋繼華帶領民政部救災組成員到梅州檢查指導救災複產工作,要求梅州繼續抓好救災預案的落實,全力做好防大災抗大災的準備。

  13~15日 省委副書記、省長黃華華到梅州檢查防汛救災和經濟工作時強調,梅州要樹立“把困難踩在腳下、把希望握在自己手中”的精神,狠抓發展第一要務,振奮精神,迎難而上,銳意進取,充分調動全市幹部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齊心協力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推動梅州跨越式發展。

  18日 梅州廣東漢樂協會正式成立。

  19日 印尼駐華大使蘇德加和大使館參讚胡祖光等一行11人來梅進行為期2天的訪問。

  20~21日 以省政協副主席柯小剛為顧問、省政協學習和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邱金用為團長的考察團一行10人,來梅州市考察紅色旅遊景點保護利用開發情況。

  24日 全省災後重建家園工作會議在梅州召開。會議強調,全省要切實安排好受災群眾的生活,確保在元旦前全麵完成重建家園任務。

  26~29日  市委書記劉日知、市長何正拔率領市承辦省第四屆“山洽會”組委會成員先後在東莞、深圳兩市開展招商活動,向兩地企業家推介梅州投資環境,邀請他們到梅州觀光、考察、投資。

  28日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全麵展示實施“四個梅州”發展戰略和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取得的成果,市委宣傳部等單位組織舉辦實施“四個梅州”發展戰略成果攝影大賽優秀作品展。

  30日 中共梅州市委集會紀念黨的85歲華誕,總結全市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成功實踐,表彰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支部和優秀黨務工作者。


  7月


  6日 廣州市海珠區5位企業主等組成的考察團在梅考察期間,決定向梅州捐贈100萬元,幫助梅州開展救災複產工作。

  7~8日 來自11個國家的駐穗領事官員代表團來梅參觀考察。

  8日 市舉行第七屆體育節啟動儀式暨“體彩杯”暢遊梅江活動。

  14~15日 受強熱帶風暴“碧利斯”影響,梅州各地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各縣(市、區)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災情。興寧市寧中、水口、新圩、坭陂、葉塘、徑南、興田、寧新、合水、大坪、石馬等13個鎮(街道辦)受災嚴重,受災人口17萬多人。五華縣岩前水庫水位急劇上漲,超越水位警戒線2.6米。為將損失減至最低,15日零時30分左右,岩前水庫開始泄洪,造成水庫下遊河東鎮油田片7個村上萬群眾受災。梅縣佘江、水車、南口、梅南等鎮的120個村受災,受災人口24400多人。豐順縣17個鎮(場)不同程度受災,其中豐良、建橋、龍崗、大龍華、黃金等鎮受災較嚴重。

  16日 省委書記張德江對梅州抗洪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副省長李容根就防止山體滑坡和及時轉移受災群眾等提出明確要求,因公出訪的市委書記劉日知多次電話詢問災情並提出具體要求。市長何正拔到市三防指揮部主持召開緊急會議,專題研究部署防汛救災工作。

  17日 豐順縣石聯水庫大堤發生5處滲水的險情,離水庫最近的民房500多米,水庫下遊湯坑鎮石聯等5個村近5萬人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的威脅

  17~19日  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黃麗滿來梅調研。

  23日 副省長謝強華率省有關部門組成的救災複產工作組,到興寧災區指導救災複產工作。

  26日  受第5號台風“格美”影響,梅州市普降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全市各江河水位急劇上漲,梅江幹流全線超警戒水位。全市103個鎮受災,受災人口36.1萬人,死亡4人(山體滑坡死亡3人,房屋倒塌死亡1人),緊急轉移人口5萬多人,房屋受浸8145間,倒塌房屋884間,農作物受災麵積32.04萬畝,成災麵積15.08萬畝,其中糧食作物14.04萬畝,損壞橋梁19座、公路路基(麵)105公裏,6條省道和15條縣道因洪水浸路或道路塌方等原因交通中斷,梅河高速公路18公裏處(興寧徑南路段)發生山體滑坡道路一度受阻,通信線路29公裏,堤防決口25處1.2公裏,損壞水庫4宗、河堤559處16公裏、灌溉設施1585處,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89億元,其中水利設施損失1.08億元。

  以副省長謝強華為組長的省救災複產工作組和梅州市委書記劉日知、市長何正拔在市三防指揮部召開緊急會議,研究部署防災救災工作。

  27日 省委副書記、省長黃華華專門打電話給梅州市委書記劉日知,詳細詢問梅州災情,親切慰問奮戰在抗洪第一線的廣大幹部群眾。要求梅州各級領導,堅持以人為本,把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切實關心受災群眾生活,搞好災後複產和重建家園工作,力爭把災害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

  28日 省救災複產工作組和市委、市政府召開救災工作情況彙報會,總結抗洪救災工作,並對下一步工作進行部署。副省長謝強華在會上對梅州市抗擊5號台風“格美”取得的初步勝利給予充分肯定,認為梅州市在抗洪救災中領導得力、措施積極有效,效果十分明顯,沒有發生大的人員傷亡,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29日 舉行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綜合大樓落成慶典儀式。省政協常委、社會法製委員會副主任王廣壽,省高院黨組成員、省紀委派駐省法院紀檢組長林夢春,市領導何正拔、溫華光、田家才等和梅州軍分區政委李槐莊出席慶典儀式。

  30~31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張德江率省委常委、秘書長肖誌恒,副省長謝強華和省直有關方麵負責人甘霖、楊華維、周日方、王衍詩、吳茂芹、王子葵等到梅州市視察災情,慰問受災群眾,指導救災複產工作。張德江要求梅州要以安排好受災群眾的生產生活為主要目標,以解決好“全倒戶”的住房為重點,做到加強領導、政策扶持、社會救助、部門協調、落實責任,切實做好救災複產工作,努力奪取抗洪救災的全麵勝利。

  31日 19時30分,大埔縣西河鎮水祝村礤下自然村發生一起罕見的地質災害:一塊長150米、寬80米、厚10米,體積達12萬立方米的山體突然脫落,瞬間衝過村道、河流、水田,然後衝上小山坡、再拐了一個彎,“長途跋涉”200多米,壓垮了一座三杠兩橫的百年老屋,致使13人被困。市委書記劉日知、市長何正拔連夜組織召開緊急會議,迅速成立由何正拔任組長,下設現場指揮、搶救、醫療、後勤等6個小組的“7·31”大埔縣西河鎮地質災害搶救指揮部,全力做好搶救工作。經徹夜搶救,成功解救5人,尋獲8名遇難者。


  8月


  1日 市委、市政府在大埔縣召開現場會,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張德江來梅視察重要指示精神,檢查救災複產重建行動情況,對當前全市救災複產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鼓勁、再部署。

  2日 梅縣、大埔出現3起山體滑坡危險征兆。78戶群眾共240人緊急轉移到安全地帶。

  4~5日 省政協副主席王兆林率省政協情係災區慰問團到大埔縣慰問,將價值70萬元救災物資送到災區。

  7日 市政府召開全市救災複產情況彙報會。會議通報全市遭受幾次台風襲擊後的受災情況,研究部署災後救災複產工作。

  7~9日 省人大常委會城市規劃法執法檢查組一行8人在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堅率領下來梅開展執法檢查。

  9日 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救災複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黃華華省長等省領導對進一步做好救災複產工作進行部署。省電視電話會議剛結束,市委、市政府接著召開全市救災複產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部署抗洪救災、複產重建工作。

  12日 香港廣東社團總會梅州訪問團捐助110萬港元支援災區。

  14日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著名實業家梁亮勝先生捐資1000萬元,總投資2500萬元的東山教育基地標誌性建築——“亮勝客家藝術中心”奠基。

  14~15日 省信息產業廳廳長徐誌彪率調研組就山區信息化建設情況以及“山洽會”信息項目籌備工作等來梅調研。

  為做好省第四屆“山洽會”前的項目對接工作,省經貿委副主任劉曉捷率省大中型企業代表團來梅考察。代表團由省直和珠三角地區的56家大中型企業、共130多人組成,包括廣業、廣弘、廣晟、交通、電力、外貿、物資集團等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和授權經營的大企業集團,以及工農業龍頭企業、重點流通龍頭企業、重點民營企業和三資企業。考察的主要目的是進一步了解梅州的資源和產業發展狀況,尋求梅州承接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的切入點,促進項目對接,推進珠三角企業與梅州的經貿投資合作,為“山洽會”準備一批合作項目,確保會議取得預期的成效。

  15日 發昌學校喬遷慶典暨梅州市鄒錫昌高考優勝獎頒獎儀式在梅縣程江鎮發昌學校舉行。鄒錫昌先生熱心桑梓,情係教育,慷慨解囊,捐款200萬元人民幣設立“梅州市鄒錫昌高考優勝獎勵金”。從2006年起每年從獎勵金中安排人民幣20萬元,對梅州市普通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和老師給予獎勵。

  17日 豐順縣籍外出鄉賢朱孟依等慷慨解囊共捐出510萬元支持豐順縣救災複產,其中朱孟依家族在6月捐贈127萬斤大米和30萬元的基礎上又襄義舉,再捐278萬元(朱孟依150萬元,朱拉伊50萬元,朱慶伊50萬元,朱美德10萬元,何國華、朱寶麗夫婦10萬元,謝炳釗、朱珠麗夫婦4萬元,朱衛東、朱金麗夫婦4萬元),洋浦誠達實業有限公司捐贈80萬元,譚偉龍50萬元,杜炯明40萬元,朱介候、朱介仕、朱介文、朱介武兄弟20萬元,許少林10萬元,馮永超、鄭孟亮、劉裕榮、杜賽發、謝文建各5萬元,廖若清、曾加勤各2萬元,巫頌平、黃佳爵、廖騰加各1萬元。

  香港嘉應商會第56屆會董會籌集資金200.87萬港元,幫助梅州救災複產,重建家園。

  17~18日 省委副書記劉玉浦率領省委組織部副廳級組織員方銳及有關處室負責人,到梅州檢查指導換屆工作。

  18日 由省政府參事室、省政府文史研究館、梅州市委、市政府、省作家協會聯合主辦的“程賢章從事文藝創作50周年學術研討會召開。

  21日 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車有限公司董事長譚偉龍捐資500萬元,幫助豐順縣   隍鎮球山至葛布村段沿韓江西岸公路進行水泥硬底化改造。

  21~23日 副省長李容根率領省直有關單位負責人,來梅州檢查救災複產工作和水利防災減災工程建設情況。

  25日 召開中國共產黨梅州市第四屆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全會決定,中國共產黨梅州市第五次代表大會於2006年12月在梅城召開。

  由共青團梅州市委員會發起,市慈善會、梅州日報社共同主辦的捐助347名2006年考上大學的貧困本科生得到資助,圓了大學夢。

  25~26日  以深圳台商協會會長、係統電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明智為團長的深圳台商協會考察團來梅考察。

  28~29日 閩粵贛十三市(廈門、汕頭、贛州、潮州、泉州、撫州、揭陽、漳州、鷹潭、汕尾、龍岩、三明、梅州)黨政領導第十一次聯席會議在梅召開,主題是“貫徹行動綱領、推進物流合作”。

  29~9月1日 市委書記劉日知率隊前往潮州、汕頭、揭陽粵東三市考察,重點學習發展經濟、文教、旅遊和城建方麵的經驗。

  30日 梅州市被國家水利部命名為“全國第三批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示範城市”,成為繼深圳、清遠後全省第三個獲此殊榮的城市。

  梅縣荷樹園電廠煤矸石劣質煤火力發電工程被命名為“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示範工程”。

  31日  副省長謝強華在廣州主持召開對口掛鉤扶持大埔縣省直單位負責人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做好掛鉤扶貧特別是幫助大埔做好救災複產、重建家園工作。

  市委、市政府召開2005、2006年度科學技術進步獎勵大會,獎勵102項科技成果及其科研人員526人。


  9月


  4~7日 核電專家完成梅州市境內韓江流域黨溪、外樓、神砂3個候選廠址的核電工程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製。

  12日 市政協召開四屆第十二次常委會。

  13日 梅縣舉行何中華先生總捐資500多萬元的縣委黨校綜合樓等 5項工程工程剪彩慶典活動。

  14日 市委、市政府召開抗洪救災總結表彰大會。表彰模範集體(33)個和模範個人(74名)代表。

  市政府設立新聞發言人(4)人。政府新聞發布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圍繞市委和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全麵、準確、主動、及時地向公眾介紹梅州市在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等方麵的重大方針政策及其執行情況和取得的成效,增進公眾對梅州市工作的了解和理解;針對境內外輿情動向,及時發布權威信息,解疑釋惑,消除不實或歪曲報道的影響,維護梅州市社會穩定和良好形象,為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由廣東新南方集團有限公司、豐順寶豐球團礦有限公司、廣州韓江銅業有限公司三家公司聯合投資3.5億元的豐順縣有色金屬冶煉公司簽約落戶豐順縣,三家公司董事長朱拉伊、徐旭亮、朱介文和豐順縣五套班子領導參加簽約儀式。

  16日 舉行梅州公安迎“山洽會”保平安千警誓師大會。

  梅州市和興寧市榮譽市民、香港知名企業家、興寧市鴻興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讚鴻先生捐資300萬元,支持興寧市會展中心建設。

  18日 蕉嶺縣丘逢甲故居被列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舉行掛牌揭幕儀式。

  20日 市委書記劉日知到豐順縣砂田鎮黃花村、大龍華鎮銅山村等邊遠山區,就如何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開展調研活動。在銅山村決定由市籌資170萬元,按寬3.5米、局部地段4米的標準,春節前修築一條8公裏長的混凝土公路。

  21日 梅州軍分區召開大會,省軍區副政委唐朝轉少將宣讀中央軍委的命令:批準梅州軍分區司令員林錫明退役;任命湖北省鄂州軍分區司令員曾友愛為梅州軍分區司令員。

  26日 梅城舉行省第四屆“山洽會”梅州農業開發及農副產品加工專題招商會,向來自台灣、香港、廣州、深圳、東莞、惠州、肇慶等地的嘉賓、企業家推介梅州市農業投資環境。會上共簽訂投資和意向投資項目11個,簽約項目金額5.5億元。

  28日 市四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二十五次會議。

  29 日 市政府下發《關於調整我市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對梅州市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進行調整。《通知》規定:從9月1日起,市屬及梅江區、梅縣執行四類每月500元(每小時2.99元)最低工資標準,興寧市、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執行五類每月450元(每小時2.69元)最低工資標準。


  10月


  3日 興寧市第一中學、大埔縣虎山中學舉行百年校慶。

  8~11日 泛珠三角地區江西、福建、廣西、四川、湖南、海南及台灣等省(區)客家山歌參加由廣東省文化廳、廣東電視台、梅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盛世山歌唱和諧——泛珠三角優秀客家山歌邀請賽。梅州市選送的5個作品分獲兩金兩銀一銅,梅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獲組織獎。

  9~10日 副省長佟星來梅州檢查“山洽會”籌備工作。

  12日 市政府召開全市加快中醫藥發展工作會議,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建設中醫藥強省”大會精神。

  15日 中共嘉應學院第二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舉李俊夫為嘉應學院黨委書記。

  24日 省道S223線改造工程梅子壩大橋單邊橋梁合龍。梅子壩大橋全長281米,總投資1780萬元。

  26日 市工商業聯合會(總商會)召開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葉華能連任第五屆市工商聯(總商會)會長。

  梅縣西陽鎮(電子)、蕉嶺縣文福鎮(建材)、興寧市葉塘鎮(禽畜養殖加工)、豐順縣八鄉鎮(番薯種植加工)、梅縣石扇鎮(金柚種植加工)、興寧市羅浮鎮(油茶種植加工)、豐順縣黃金鎮(竹製品)、大埔縣楓朗鎮(茶葉)通過市級專業鎮技術創作試點鎮評審。梅州已通過評審的有11個省級專業鎮、16個市級專業鎮。

  29日 平遠縣舉行平遠中學百年校慶、新校區落成暨第二屆臍橙旅遊節;梅縣鬆源中學舉行百年校慶和7項工程慶典活動。

  28~30日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遊寧豐來梅調研。

  深圳鹽田(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被認定為廣東省產業轉移工業園。該園位於梅州市區西南梅揭和興佘高速公路交會處,規劃麵積4.03平方公裏,重點承接、發展通信電子信息、機械汽車零部件、輕工紡織、食品醫藥、電氣及自動化5大產業群。


  11月


  2日 全國人大常委、金利來集團董事局主席曾憲梓博士捐資274萬元建設的市曾憲梓中學智明學生宿舍樓、智明運動場竣工。

  9日 汕頭至昆明高速公路組成部分——興寧市興城至梅縣佘江段高速公路動工。全長24.86公裏。路基寬24.5米,瀝青混凝土路麵,設計行車速度100公裏/小時,概算投資10.28億元。

  11~12日 由市委書記劉日知倡議、市政府主辦、嘉應學院客家研究院承辦的“紀念羅香林誕辰100周年學術研討會” 舉行。

  1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張德江和省委常委、秘書長肖誌恒,副省長雷於藍,省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廣東省主委、省衛生廳廳長姚誌彬等,在市委書記劉日知等市領導的陪同下,先後考察梅縣南口鎮衛生院及榕崗村衛生站、城東鎮衛生院和蕉嶺縣新鋪鎮衛生院及金沙村衛生站。張德江說:“我們心裏最惦記的是農民看病難問題。廣東經過努力,有條件有能力解決農民看病難。各級黨委、政府要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構建和諧廣東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高度重視農村醫療衛生事業,千方百計解決農民看病難,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廣大農民。”

  省委副書記歐廣源考察平遠縣新農村建設和東山教育基地、客家公園。

  副省長李容根考察梅縣大坪鎮泰和園實業有限公司臍橙生產基地、梅縣梅嶺果品有限公司的金柚采後選果包裝工藝和客家公園、東山教育基地。

  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集團先後舉行梅州至龍岩高速公路粵境段奠基、天汕高速梅州西環段建成通車、荷樹園電廠二期工程開工慶典活動。三項重點工程總投資108.73億元。

  16日 廣東省第四屆珠江三角洲地區與山區及東西兩翼經濟技術合作洽談會開幕式在梅州市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張德江出席開幕式並在開幕式上宣布第四屆“山洽會”開幕。省委副書記、省長黃華華代表省委、省政府在開幕式上致辭。省委副書記歐廣源,省委常委、秘書長肖誌恒,副省長李容根,省政協副主席姚誌彬等領導出席開幕式。第四屆“山洽會”組委會主任、副省長佟星主持開幕式。開幕式上,舉行產業轉移工業園授牌儀式,張德江、黃華華向東莞石碣(興寧)等15個經認定的廣東省產業轉移工業園授牌。

  17日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與梅州市政府簽訂框架協議,2010年前建設五華抽水蓄能電站。

  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梅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梅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承辦的省第四屆“山洽會”勞務招聘大會在梅城劍英體育館廣場舉行。來自廣州、深圳、東莞、佛山、中山、珠海、江門、惠州和梅州等15個地市的公共職業介紹機構和100多家企業通過現場招聘和遠程可視招聘,為現場2萬多名應聘人員提供2.7萬個就業崗位。

  第四屆珠江三角洲地區與山區及東西兩翼經濟技術合作洽談會閉幕。共簽訂合作項目307個,總成交額696.60億元,其中實業型項目228個,占項目總數的74.27%,實業型項目合同總金額638.93億元,占項目總額的91.72%。東道主梅州市,大會現場簽約項目93個、簽約金額252億元,會議期間總簽約項目247個、簽約總金額332億元,簽約項目總數和合同金額均居各分團之首。

  省政協委員、香港嘉應商會永遠榮譽會長、香港昌盛集團董事局主席鄒錫昌先生捐資200萬元興建梅江區聯合中學 “錫昌電教大樓”。

  香港嘉應商會會長、香港金利來集團董事局副主席、梅州市榮譽市民曾智明先生捐資100萬元支持嘉應學院建設。

  18日  北京梅州商會成立大會暨北京梅州商會第一屆會員大會在北京召開。

  五華縣水寨中學申報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高中通過初期督導驗收。水寨中學成為梅州市繼梅州中學、東山中學、興寧一中、梅縣高級中學之後,通過示範性高中初期督導驗收的第五間完全中學。

  20日  雁南飛茶田旅遊度假村和雁鳴湖旅遊度假村被廣東省旅遊局、南方影視傳媒集團、南方日報和羊城晚報等共同組織“尋找廣東最美的鄉村”評選活動中選為“廣東最美鄉村旅遊示範區”。

  23日 為期五天的廣東省級老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和省委九屆九次全會精神座談會在雁南飛茶田旅遊度假村結束。省委副書記劉玉浦到梅州看望在梅學習座談的省級老幹部。在梅期間,劉玉浦還深入到大埔縣大麻鎮小留村、三河鎮五豐村等地視察。

  新加坡南洋客屬總會會長何僑生先生捐資300萬元支持嘉應學院建設。  

  25日 省第十二屆運動會閉幕,梅州市代表隊團體總分1503.5分,列參賽隊伍第13名。

  26日 旅美鄉賢梁挺生博士捐資85萬元改造梅州中學運動場投入。此前已先後捐資近600萬元,為該校興建伯聰紀念大樓、伯聰體育館和梅州中學伯聰分校。

  27日 中國共產黨梅州市第四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召開。

  市委人民武裝委員會第31次全體會議暨市國防動員委員會第2次全體(擴大)會議召開。

  29日 市政府召開梅州市2006年工業類廣東省名牌產品生產企業表彰大會。廣東長樂燒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長樂牌米酒、興寧市金雁電工有限公司生產的“金雁”圖形商標漆包線、廣東寶麗華服裝有限公司生產的紳浪牌服裝、梅州市金雁實業集團公司生產的金雁牌標準陰極銅獲2006年度工業類“廣東省名牌產品”稱號。

  30日 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第26次會議召開。同意接受何正拔因年齡關係提出辭去梅州市人民政府市長職務的請求。


  12月


  1日 市邀請國家一級作家、原廣東文學院院長、廣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程賢章作關於“客家文學與中華文化”學術報告。

  4日 市政府發出開展農業普查公告。

  6~8日 中國共產黨梅州市第五次代表大會召開。劉日知當選市委書記,陳小山當選市委副書記,李金元、李槐莊、翁永衛、張遠方、陳桂光當選市委常委。曾小華、周秋明、葉解春當選市紀委副書記。

  8日 廣東省第五屆殘疾人運動會閉幕。梅州代表團共奪得金牌21枚,銀牌32枚,銅牌24枚,團體總分519分,全省排名第四。

  9日 以廣西大學原黨委書記餘瑾教授為組長、江蘇省教育評估院院長楊曉江教授為副組長的國家教育部評估專家組一行9人,對嘉應學院進行為期5天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美國高盛集團全資子公司以人民幣2億元等值外彙認購廣東威華股份有限公司增資擴股21.23%的股份。

  10~15日 以省督學顧問姚繼業為組長的縣級黨政主要領導幹部教育工作實績考核組來梅考核2005年、2006年教育工作。

  11日 五華縣9家台商企業投資2.2億元人民幣,合作開發五華台商工業園,這是粵東地區興建的第一個台商工業園。

  11~12日 省文改工作督查組來梅督查。

  13~14日 省韓江水質保護工作協調會在梅州召開,建立水質保護聯席會議製度。

  14日 全省創新市縣黨校辦學體製、深化黨校教學改革工作座談會在梅州黨校舉行。

  15日 梅江區舉行梅州學宮(孔廟)修繕竣工暨孔子銅像揭幕儀式。

  15~18日 在首屆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上,梅州市金柚、臍橙等農產品項目簽約金額近億元。

  16日 梅州市婦幼保健院乳腺專科掛牌成立。

  18日 嘉應大橋主橋擴寬工程啟動,主橋兩側各擴寬5.5米,設為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在沿江金岸與沿江半島之間建設下穿式隧道。

  梅州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大樓落成啟用,同時舉行市預防醫學會成立大會,鄒興梅當選為會長。

  20日 興寧法院一審公開宣判“8·7”礦難重大責任事故案,曾雲高等18名被告人被分別判處有期徒刑。

  20~21日 由香港中小企經貿促進會、香港鑄造業協會、香港金屬製造業協會、香港電鍍業商會聯合組織的香港工業界考察團一行50人來梅參觀考察。

  21日 在梅城文化公園廣場舉行首屆社區群眾文藝彙演,全市有17個社區隊伍參加演出。

  22~26日 香港梅州聯會回鄉訪問團一行240多人來梅開展“情係梅州愛心行”係列活動。捐資204萬元,幫助梅州市1260名貧困優秀學生完成學業,並與赴港培訓處、科級幹部和專業人才100人召開座談會。還先後到平遠、五華、興寧開展係列活動。

  24日 市委、市政府舉行東山教育基地梅州市李有權藝術培訓中心,市藝術學校奠基儀式,總投資3200萬元,其中香港著名實業家李有權博士捐資1000萬元。

  梅縣鬆口中學舉行百年校慶。同時舉行總造價2500多萬元的9項工程剪彩和鬆口中學一百周年紀念大樓奠基。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梅州市委員會召開第五次黨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民革梅州市第五屆委員會領導班子,李福泉當選主委,伍德鳳、肖維錚當選副主委。

  26日 梅州市中小企業協會掛牌成立;廣東中小企業融資促進會梅州辦事處掛牌設立。

  28日 興寧市舉行珍珠紅“中華老字號”掛牌儀式,珍珠紅是廣東入選全國430家“中華老字號”的22家之一。

  30日 國家重點公路天(津)汕(尾)高速梅州段全麵建成通車,全長58.28公裏,概算投資約24.46億元。

  梅州第一個博士後科研基地——“中山大學博士後流動站梅州市人民醫院科研基地”在市人民醫院舉行掛牌儀式。

  廣州市信息辦對口幫扶梅州市政府辦公室辦公自動化係統建設,捐贈60萬元資金設備。

  31日 梅州市重要的南北交通大動脈,連接廣東與福建的出省通道——國道205線蕉嶺段公路路麵大修工程正式動工。按二級公路標準進行,路基寬15米、路麵寬14米,計劃於2007年7月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