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2021年“多彩鄉村 學史奮進”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總結暨成果推介會在廣東方誌館舉行。本次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形式,廣東省地方誌辦黨組書記、主任陳華康出席現場活動並講話,其他主辦單位代表,優秀組織單位、優秀作品獲獎者代表,媒體代表,各地級以上市地方誌工作機構通過線上參加,省地方誌辦黨組成員、副主任丘洪鬆主持活動。

2021年“多彩鄉村 學史奮進”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總結暨成果推介會現場

省地方誌辦黨組書記、主任陳華康講話

省地方誌辦黨組成員、副主任丘洪鬆主持活動
投稿作品數量為曆年之最,優秀作品獲通報
活動中宣讀通報了優秀作品和優秀組織單位。據悉,今年4月起,省地方誌辦牽頭,省文明辦、省教育廳等10家省直單位聯合組織了2021年“多彩鄉村 學史奮進”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旨在發動社會各界特別是青年學生深入鄉村調研,充分利用廣東鄉村豐富的紅色資源和鄉村振興實踐,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把青春奮鬥融入鄉村振興、服務人民群眾中。在截稿時間內,收到各類作品4412件,調研服務鄉村2050個,累計宣傳推介鄉村3000多個(次),提出振興鄉村對策建議2700多條,為曆年之最。經專家評審和公示,選出優秀作品429件、推選出優秀組織單位100個。

省地方誌辦黨組成員、副主任劉衛宣讀優秀作品、優秀組織單位通報
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華南師範大學、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東技術師範大學等高校作為優秀組織單位代表在線參與總結會;東莞市地方誌辦、廣東財經大學在會上介紹了開展活動的做法和經驗;部分優秀組織單位、優秀團隊通過圖文展示了參與活動的風采。
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引導學生為群眾辦實事
據悉,多彩鄉村係列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至今已連續舉辦5屆。與往屆相比今年活動創新了內容和形式,將黨史學習與地情教育、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本次活動主題鮮明、目標明確、任務具體,引導社會各界特別是青年學生深入鄉村調研,發掘紅色資源,聆聽紅色故事,開展沉浸式黨史學習教育,並通過多種作品形式呈現學習成效。
社會動員力度大、參與麵廣也是本屆活動的亮點之一。今年活動主辦單位拓展到10家,聯動的市級部門60多個,直接參與的黨政機關120個、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近70個,均為曆年之最。青年學生是本次活動的主力軍,來自省內外93所高校和省內60所中學、78所小學的師生積極參加,省內重點高校全覆蓋,輻射至上海、江蘇、湖南、山東、澳門等地高校。一些地區、學校還開展了自下而上的推優活動。眾多地區、部門、社會力量、青少年學生參與,是本項活動取得成功的關鍵,彙聚了全麵推進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
從投稿作品來看,作品內容豐富、製作精良,多角度、多方位展示廣東多彩鄉村風貌。今年活動作品有微視頻、海報、調研報告、圖片、動漫5類,從不同角度呈現廣東鄉村的曆史傳承、紅色文化、革命故事、古樸民風、特色習俗、經濟發展、新農村建設等,既有黨建引領下的鄉村振興秀美畫卷,又有“差評村”的華麗蝶變;既有“烈士村”薪火相傳的革命精神,又有青年黨員講述革命年代崢嶸歲月的堅定信念;既有愛國華僑青年的革命故事,也有新時代華僑村的多彩生活;既有小康典型村的致富故事,又有原貧困村的脫貧路徑探索。各級學校共投入2000多名老師對學生進行專業輔導,推動作品質量明顯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活動與鄉村互動更加深入,推動為群眾辦實事走深走實。各大專院校師生結合“三下鄉”活動組織了服務隊、實踐隊,給村民帶去國家政策宣傳解讀、鄉村風貌美化、電器維修、醫療服務、支教,有的幫助村民設計農產品包裝、開展村落旅遊推介、種養技術培訓等。學生們對鄉村問題的關注和思考不斷深化,就農村產業發展、電商銷售模式、旅遊資源開發路徑、農村醫療養老、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農耕文明傳承、鄉村風貌提升等,提出許多具有創新性和可行性的意見建議,體現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
多平台展播,納入全省自然村落曆史人文普查成果
“我們召開活動總結推介會,目的是總結工作,推介優秀成果,探討如何更好地發掘鄉村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服務國家發展大局。”陳華康說,本次活動征集到的成果,會納入全省自然村落曆史人文普查成果範疇,統一管理和開發利用,並作為宣傳推介廣東鄉村、講好黨史故事的珍貴素材,通過網絡平台、各類媒體進行展播和推介。
陳華康表示,今後省地方誌辦將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有計劃組織鄉村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以鄉情鄉愁為紐帶,讓更多力量特別是廣大青年學生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大展才華、大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