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地方誌辦公室 方誌動態 大埔縣地方誌辦立足“四度”推動方誌事業縱深發展
大埔縣地方誌辦立足“四度”推動方誌事業縱深發展
來源:大埔縣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   時間:2021-09-18 10:39:00   瀏覽:-
字號: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縣地方誌辦按照縣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統一安排部署,著眼“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目標要求,始終把學黨史與悟思想融會貫通、辦實事與開新局同向發力,努力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幹事創業的強大動力,服務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人民群眾,不斷推動全縣地方誌事業縱深發展。

  一、鞏固脫貧成果有“精度”

  一是建立防止返貧幫扶機製,為對口幫扶的葵坑村、進光村13戶共18名無勞動能力貧困戶購買“保尚保”醫療保險,每人180元,資助額共3240元。二是為對口幫扶的葵坑村2戶貧困戶網絡續費,每戶800元,資助額共1600元。

  二、開展誌願送暖有“溫度”

  發動全辦誌願者開展服務活動23餘場,以多種多樣的形式為群眾送關懷、送服務、送溫暖,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為民服務的內生動力,實現基層誌願服務既有高度又有溫度,既接地氣又聚人氣。一是結合黨組織黨員到湖寮鎮福坪社區“雙報到”工作,開展黨史學習、史誌谘詢、法律法規政策宣傳等活動。二是組織全辦誌願者積極參與“兩美”環境整治誌願活動,提高社區居民的居住環境質量,同時帶動更多群眾關注愛護環境,養成良好的衛生環境,共同建設美好家園。三是組織全辦誌願者每周二到縣城煙草紅綠燈路口開展文明交通誌願服務。

  三、賦能黨史宣傳有“活度”

  為更好用活紅色資源,講好黨史故事,縣地方誌辦拍攝製作了廣東省情係列微視頻,通過畫麵、音樂、配音等元素生動地將《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舊址》完美詮釋,讓黨史“動”起來,讓學習“活”起來,讓人民群眾更加全麵了解革命遺址的豐富內涵和深刻意義。

  四、抓好方誌工作有“力度”

  一是抓好自然村落曆史人文普查工作。按省地方誌辦和出版社的進度安排和審核要求,認真做好《全粵村情•大埔縣卷》文稿的核實查補、修改完善等出版審定工作,留住1673個自然村的村貌鄉愁,已完成卷(一)(三)的出版發行,其餘3卷正在省地方誌辦審核。二是抓好《大埔年鑒(2021)》編纂工作。著力在地方誌資料年報審驗和《大埔年鑒》編纂質量上下功夫,《大埔年鑒(2020)》獲評市優秀年鑒,《大埔年鑒(2021)》已完成總纂,確保“一年一鑒、公開出版”。同時已完成全縣2020年地方誌資料年報任務。三是抓好鎮村誌部門誌編纂出版工作。做好《茶陽鎮誌》《茶陽鎮茅坪村誌》《大埔縣教育誌》的編纂出版工作。《茶陽鎮誌》已由方誌出版社審核中,《茶陽鎮茅坪村誌》即將付梓,《大埔縣教育誌》正有序推進。四是抓好舊縣誌再版工作。全力開展新中國成立以前6部舊縣誌的整理再版工作。已完成明嘉靖和民國2部舊縣誌的轉化,目前正在校點;清康熙、乾隆、嘉慶、同治4部舊縣誌轉化工作順利開展。五是抓好地方誌數字化建設工作。開展《大埔青花瓷》《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舊址》《張弼士故居光祿第》《父子進士牌坊》4個廣東省情係列微視頻的拍攝製作、宣傳推廣,以數字化形式推介大埔縣的地方誌文化。4個微視頻已全部完成攝製,將於10月由省地方誌辦統一安排播出。(大埔縣地方誌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