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地方誌辦公室 方誌動態 芳華無悔 大愛無聲——追記全國地方誌係統先進工作者、紅河州扶貧幹部吳誌宏
芳華無悔 大愛無聲——追記全國地方誌係統先進工作者、紅河州扶貧幹部吳誌宏
來源:雲南日報   時間:2021-03-03 09:25:06   瀏覽:-
字號:

  臨近年關,紅河縣三村鄉一片靜謐,清澈的自來水潺潺流入村寨,家家戶戶住進了穩固舒適的新房,花椒、茶葉正欲萌發新芽……日子一年比一年紅火,但這裏的父老鄉親卻再也沒能等到那位為他們脫貧致富想辦法、謀思路的吳大哥。

  2019年10月17日,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黨史研究和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紅河縣三村鄉黨委副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兼補幹村委會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吳誌宏在三村鄉補幹村委會南哈上寨主持召開脫貧攻堅動態管理公開評議會時突發重病,被送醫搶救,於11月8日去世,年僅49歲。

  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聯合印發決定,追授吳誌宏“全國地方誌係統先進工作者”稱號,號召全國地方誌係統和廣大地方誌工作者向他學習,大力弘揚“修誌問道、直筆著史”方誌人精神,為推動新時代地方誌事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潛心修誌 以責任詮釋初心

  1992年大學畢業後,吳誌宏被分配到原紅河州地方誌辦公室工作。除下派鄉鎮掛職、任職外,整整27年的史誌生涯,吳誌宏將一腔熱血傾注在修誌編鑒中,完成了數百萬字文稿的編纂,主持參與了兩輪《紅河州誌》的編纂出版,為紅河州留下了寶貴的史料。

  1995年《紅河州年鑒》創刊,吳誌宏幾乎年年擔任編輯、責任編輯、校對,還負責英文索引製作、英文翻譯。他兼任年鑒編輯室主任期間,每年的《紅河州年鑒》都能按要求做到“一年一鑒,公開出版”。

  “誌宏功底紮實,工作耐心細致、孜孜不倦。”父親吳家雲含淚回憶,兒子一直兢兢業業,任勞任怨,雖然時常忙於工作疏於照顧家庭,但一直是全家的驕傲。

  “誌宏長期承擔大量綜合材料的起草、審定和相關工作,做得多、說得少,經手的工作讓領導和下屬都放心。”同事王晉雲說,踏實認真是吳誌宏給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長期以來他堅守初心將地方誌工作這一“冷板凳”捂熱,默默耕耘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自參加工作以來,吳誌宏兩次榮立三等功,數次受到省、州表彰,一係列榮譽以及一本本厚厚史誌成果的麵世,正是吳誌宏27年如一日潛心研究、精心編纂的最好注解。

  一心為民 用實幹踐行使命

  工作以來,吳誌宏4次到農村掛職任職,有5年多時間在鄉村度過。他3次主動申請到紅河州路途最偏遠、條件最艱苦的鄉鎮工作,深度貧困鄉三村鄉就是其中之一。

  2018年3月1日一大早,吳誌宏從蒙自驅車向三村鄉進發,翻山越嶺7個多小時抵達後,他來不及休息就參加了下午的“三村鄉2018年駐村工作隊員報到暨工作交流會議”。第二天,他又馬不停蹄遍訪貧困戶。

  彼時的三村鄉,有6個深度貧困村、57個貧困自然村、4800餘戶貧困戶未脫貧。任務艱巨,但吳誌宏沒有退縮,他在微信朋友圈裏寫道:“遇難彌堅,扶搖直上,這就是該有的態度。”

  為了早日實現自己的諾言,農戶家成了吳誌宏的辦公室,白加黑成了他的工作常態。經過係統調查研究,他嚐試推進“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鼓勵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花椒、辣椒、茶葉等產業,全鄉202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因此摘掉貧困帽子。他帶領扶貧幹部翻山越嶺尋找水源,解決了南哈700餘名群眾的飲水問題;他“跑斷腿,磨破嘴”,讓三村鄉709戶近3000名貧困群眾搬進了安全舒適的新房……

  2019年9月4日,吳誌宏在朋友圈裏高興地寫到:“衝刺決勝脫貧,鉚足勁竭力衝刺,脫貧出列可期。”可他,卻沒有等到這一天。

  大愛永存 讓生命重煥光彩

  得知吳誌宏去世的消息後,剛住進新房的三村鄉補幹村村民楊和沙哽咽地說:“我家住了50多年土坯房,現在終於搬進寬敞亮堂的新房了,我還想請他來喝搬家的喜酒呢,怎麼人說沒就沒了。”

  “我一定要過上好日子,讓九泉之下的吳兄弟放心。”駕車鄉村民李台龍是吳誌宏幫扶的貧困戶,經過精心幫扶,如今李台龍一家的生活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無私為公、一心向民,吳誌宏總是無微不至地關心和照顧周圍的人,卻唯獨忘了照顧好自己。

  2019年10月17日中午,吳誌宏和扶貧工作組成員開車到南哈上寨主持召開動態管理公開評議會,在征求群眾意見程序時突發疾病,隨即被送往墨江、玉溪、昆明等地醫院救治。雖經多方全力搶救,但他最終於2019年11月8日遺憾離世。

  遵從吳誌宏生前意願,家人作出了無償捐獻器官的決定。他的無私大愛,讓3名器官衰竭者重獲新生、2名失明者重見光明。吳誌宏用大愛獻出生命的厚禮,讓人生價值再次燦爛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