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地方誌辦公室 方誌動態 大埔校點舊誌 延續曆史文脈
大埔校點舊誌 延續曆史文脈
來源:大埔縣人民政府地方誌辦公室   時間:2020-12-03 16:43:38   瀏覽:-
字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大埔縣共修誌7次。明嘉靖之前大埔無編修縣誌,殘存的6部紙質版舊縣誌保存在北京圖書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和大埔縣的檔案館、圖書館、方誌部門,社會上已難見其蹤。隨著各行業、各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查閱舊誌史料、挖掘利用曆史文化需求的增大,大埔縣決定將6部舊縣誌整理成現代文再版,充分發揮其傳承曆史文脈、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作用。

  摸底篩查 | 舊誌遺產

  大埔建置始於東晉義熙九年(413年),以東官郡五營地立義招縣,縣治設今湖寮鎮古城村。隋大業三年(607年),改義招縣為萬川縣。明嘉靖五年(1526年),重置縣,定名大埔,縣治在今茶陽鎮街道社區。1961年,縣治遷回湖寮鎮五虎山麓。

2020120301.jpg

  明嘉靖三十六年,知縣吳思立創修《大埔縣誌》。爾後,明崇禎九年和清康熙二十五年、乾隆九年、嘉慶九年、同治十二年及民國32年共續修6次,平均間隔約55年。其中明崇禎縣誌隻殘存《序》3篇和《論》6篇,無誌書正文,其餘6部舊縣誌基本完整。民國《大埔縣誌》39卷15冊,內容最為豐富。

  啟動整理 | 分年實施

  在摸清舊誌遺產的基礎上,大埔縣地方誌辦做好舊誌整理中長期規劃,決定分年實施6部舊誌的係統整理出版工作。

  鑒於6部舊縣誌內容多、文字量大,有些頁麵字跡模糊,甚至缺失,校點整理工作選擇從易到難,先校點明嘉靖和民國時期的2部舊縣誌,之後再校點難度更高、工作量更大的清朝4部舊縣誌。

2020120302.jpg

  今年以來,在爭取大埔縣委、縣政府核撥專款校點再版舊縣誌的同時,大埔縣地方誌辦精挑熟悉縣情、專業功底深厚、熱心文化的專家學者參與校點再版工作,精心研究思路和做法,做好舊縣誌整理前期準備;並積極借鑒同行經驗,向已校點出版過舊誌的五華、興寧等地方誌辦實地取經,詳細谘詢整個校點再版過程和重點難點問題。

2020120303.jpg

2020120304.jpg

  五華縣、興寧市已校點出版的縣誌

  在借鑒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大埔結合實際,通過掃描識別、數據轉化、繁簡轉化、排版校對等方式,將紙質版舊誌轉化成可編輯的Word文檔,再進行斷句標點,並多方查閱《潮州府誌》《饒平縣誌》等史料文獻,反複核實考證,做好校點工作,確保校點本史實準確、符合體例、行文規範、布局科學。現正進行校點的明嘉靖縣誌有2冊,民國時期縣誌有15冊,計劃於明年底完成整理校點,印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