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1月,興寧市地方誌辦公室整理的《嘉靖興寧縣誌校注》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明代興寧縣誌凡八修,現存三種,其中嘉靖年間分別於嘉靖九年、十九年及三十一年凡三修,現僅存嘉靖三十一年藍印本一部於寧波天一閣,2010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嘉靖三十一年《興寧縣誌》由時任興寧縣知縣黃國奎主修,教諭盛繼主纂,廣東督學張希舉作序。是誌據《正德興寧誌》及前兩種嘉靖《興寧縣誌》三誌參修外,並引用天順《大明一統誌》、嘉靖《廣東通誌初稿》、《惠大記》、嘉靖二十一年《惠州府誌》諸誌內容,開設《田賦》《兵防》《均平》《驛傳》《方伎》等目,較祝允明《正德興寧誌》有頗多創建之舉,原文五萬多字。李默《廣東方誌要錄》謂“是誌田賦記載明初至嘉靖三十一年間稅收課名及價格甚詳,是研究明前期地方稅收製度及價格變化的原始資料。方言敘述客家語甚多,對研究客家文化及語言變遷大有裨益。《瑤疍》目詳盡地方土著及其賦役變化,是研究明中葉廣東瑤族史的重要資料”。中國農業博物館研究員閔宗殿則在論文《明清時期中國南方稻田多熟種植的發展》中指出,該誌對“襯子”的混植即早晚稻混作技術的記載,是現存方誌中的最早者。該誌的價值於此可見一斑。
為克服藍印本差錯較多的缺陷,《嘉靖興寧縣誌校注》以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天一閣藏曆代方誌彙刊》高清影印本為整理底本,以正德、崇禎等《興寧縣誌》及嘉靖三十五年《惠州府誌》等誌為參校,進行了適當理校,最後由江西省方誌專家許懷林教授審定。全書共注釋1400多處,其中勘正原書文字錯誤132處,糾正史實19處,對地名、人物、史實進行解釋與補充300多處,為專家學者及一般讀者了解、利用明代興寧經濟社會各方麵狀況提供了一部較好的舊誌整理文本。


(頁麵提取自-嘉靖興寧縣誌校注)
(興寧市地方誌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