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工 作 動 態
〔2017〕第12期(總第20期)
中共梅州市委農辦
梅州市扶貧開發局 2017年8月28日
![]()
●省國土資源廳狠抓“四個突出”幫扶大羅村脫貧奔康
●差幹鎮三達村南皇子家庭農莊引領精準扶貧之路
●番禺區人社局就業中心送崗到戶助力脫貧
●增城區水務局幫扶竹香村成效顯著
省國土資源廳狠抓“四個突出”幫扶大羅村脫貧奔康
省國土資源廳在幫扶梅州市豐順縣湯西鎮大羅村工作中,突出精準、可持續、行業特色、黨建,認真落實各項幫扶措施,幫扶成效初顯,已有42戶83人基本實現穩定脫貧,村容村貌也逐步得到改善。
一、突出精準。一是動態跟蹤建檔立卡貧困戶。充分依靠當地黨委、政府及村“兩委”幹部,發揮村民參與的積極性,建立貧困戶“有進有退”的動態跟蹤管理製度,確保幫扶對象精準。二是精準製定並落實“三保障”幫扶措施。按小學、初中、高中(中職、技校)、大學的貧困戶家庭子女給予每學期500到2000元不等的補助標準,切實減輕貧困戶家庭子女就讀的經濟壓力;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額購買、其他村民每人補貼購買醫療保險三年製幫扶規劃。三是積極開展慰問貧困戶活動。在春節、廣東扶貧濟困日、中秋節、國家扶貧日這四個重要時間節點做好貧困戶的關心慰問工作。四是實施勞動力就業扶貧工程。通過發放貧困戶外出務工學習培訓補助,鼓勵貧困戶家庭成員積極外出務工;聯合養殖專家等在村內開展技術培訓,發布“月嫂”免費培訓班、豐順立訊精密招工簡章等,引導一批貧困戶順利就業;在村內廣場公園保潔、主村道保潔、河道保潔等設立多個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一批弱勞力貧困人口在村內穩定就業。五是貫徹落實好扶貧項目“以獎代補”激勵措施。對貧困戶種養、農產品加工業及手工業、就業增收等扶貧項目進行獎補,充分調動貧困戶的勞動積極性,紮實推進扶貧產業項目。
二、突出可持續。一是建立光伏發電項目保障脫貧長效機製。在村委大樓樓頂、大羅小學樓頂建造137千瓦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收益大部分用於保障全村150名有勞動力貧困戶脫貧。二是入股豐投公司取得入股分紅進行兜低脫貧。該廳於2016年底自籌100萬元幫扶大羅村入股豐順縣投資管理公司,每年可取得10萬元的穩定分紅收益,用於幫扶貧困戶公益性崗位務工脫貧、各自然村民生工程建設等。三是協助幫扶村內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發展壯大。積極協助豐順宏典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租用村內100多畝丟荒土地,成立豐順縣振東農民專業合作社,引進種植百畝“牛大力”中藥材,充分利用大羅村50.7平方公裏的林地發展苦筍種植,培育特色家庭農場,以點帶麵,輻射帶動大羅村農產品種養產業發展。四是建立“互聯網+”開啟電商脫貧新模式。幫扶投入5萬元將村委空閑辦公室改造成大羅農產品電商服務中心,以電商銷售帶動農產品種養,充分調動貧困戶及大羅村民的勞動積極性,現已幫扶銷售土雞蛋等近30萬元的農產品。五是發動多方資源開展普惠式智力扶貧活動。以助學助教為抓手,開展了一係列普惠式智力扶貧活動。連續兩年聯係華南師範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在校大學生到大羅村開展暑期支教活動。積極聯係多家愛心企業如中山讀書郎、廣州歐科等到大羅小學開展助學助教幫扶活動。至今共收到愛心企業捐助物資價值近50萬元。
三、突出行業幫扶特色。一是認真做好村內耕地保護工作。建設完成大羅村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二是全力做好農村地籍調查工作。在新嶺、竹前自然村開展了農村地籍調查試點工作。申請將大羅村作為豐順縣第一批農村地籍調查的重點村。三是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製定了地災點修複整治的可研報告和整治方案,上報申請實施。四是做好測繪成果的宣傳應用。重點做好村內中小河流整治、道路硬底化建設等民生工程建設項目用地的測繪。五是努力將大羅村打造成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探索土地、礦產、測繪等國土行業政策在縣鎮村的落地實施,積極籌資在大羅村幫扶建設村委辦公樓附屬工程、村民休閑公園等一批民生工程。
四、突出黨建。實行省廳黨支部與大羅村黨支部結對共建。通過省地圖院籌集資金幫扶村黨支部建設黨員活動室,完善黨建工作製度,安排省廳基層黨支部負責人給大羅村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代表上黨課,增強村黨支部戰鬥力。
(省國土資源廳駐村扶貧工作隊供稿)
差幹鎮三達村位於平遠縣北部,閩、粵、贛三省交界處。該村地理位置偏遠,人均土地少,隻靠單純的種植獲得收入,農戶種植收入較低,脫貧壓力較大。在幫扶單位廣州市南沙區城市管理局的支持幫助下,實施精準扶貧,開展新農村建設,幫助三達村貧困群眾走出一條脫貧解困新路。
一、示範項目引領產業幫扶。該村選定養殖條件成熟的“平遠縣南皇子家庭農莊”企業進行黨員示範幫扶帶動。主要為養殖戶提供規範修建雞(場)舍、養殖實用技術傳送、日常管理培訓、雞苗初養防疫、飼料供應、出欄回收銷售等服務,帶動周邊黨員群眾養殖致富,實現規模化養殖、集約化經營,打造成現代養殖項目平台。從去年底開始到今年4月,先行組織了3戶貧困戶進行養殖試點,采取“小規模多梯次”的辦法組織雞群養殖,試點期間共出欄1700隻雞,存活率達96%,每隻雞收益達11元,經濟效益明顯。通過試點,吸引本村7戶貧困戶、4戶一般農戶參加了產業養殖,並解決21名殘疾人就業問題。貧困戶謝金娥在村裏黨員創業帶富影響下,加入了養雞行業,一年下來她家靠養雞可以有4萬元左右的純收入。同時,三達村利用黨員創業帶富示範基地成立了牙子寨合作社,讓所有有意願的農戶入股抱團取暖,培訓合作社員,傳授養殖技術知識,學習外地先進養殖經驗。目前,合作社已有社員65戶,預計到2017年底可帶動100戶合作社員共同致富,實現年銷售100萬隻。
二、以點帶麵推動新農村建設的深入開展。在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建設中,差幹鎮結合三達村的曆史文脈、地理環境、優勢產業、傳統民俗等條件,將該村納入省級新農村示範工程建設試點。大力開展“三清三拆五整治”工作,重點整治髒亂差,解決農村環境問題,整路、整村、全域逐步推進,實現重點突破,以點帶麵推動新農村建設深入開展。同時,采取多方籌資、群眾投工投勞等措施,大力推進全村公路建設等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力爭早日將三達村打造成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致富示範村”。
近期,廣州番禺區人社局就業中心發揮職能優勢,通過組織黨員代表深入到龍村鎮湖中村開展扶貧調研慰問活動,了解貧困戶的日常生活、生產情況,將“就業光榮”、“就業脫貧”的理念灌輸給貧困戶,積極引導其樹立正確職業觀和價值觀。
該中心挑選了該區內7家工作環境、待遇較好的優質企業,將233個崗位招工信息推介到村。對有勞動能力且願意工作的貧困戶,耐心為其分析職業優勢、劣勢,幫其建立職業自信,引導其盡快就業。日前,已有2名適齡勞動力在該區就業中心引導下,在該區南浦成功就業。今後,就業中心將繼續按照“一對一”精準扶貧包幹幫扶工作機製落實就業扶貧工作,精準施策幫助湖中村貧困戶盡快脫貧奔康,全力打贏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
廣州市增城區水務局精準扶貧工作隊結合梅縣區南口鎮竹香村實際,大力實施脫貧攻堅工程,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發展鄉村旅遊,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致力把竹香村建設成為“環境美、產業優、班子強、民風純”的新農村。一是完善設施美環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改善村容村貌,為整村村民提供服務更加便利的宜居村莊。已完成村衛生站、老人活動中心、自然村道、村莊人居環境整治示範點等建設。主村道提升改造、鎮級森林公園建設已通過相關部門立項。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已爭取到區文廣新局建設指標,進入土地平整階段。二是立足村情興產業。結合貧困村自身優勢和村資源優勢,加大紫玉淮山種植規模,發展深加工產品,加大養雞規模,注冊竹香牌雞。大麵積種植竹稻,通過新農村示範點建設大力發展賞竹景、遊竹園、聞竹稻香、吃竹筒飯、品竹香雞、住竹屋等以“竹文化”為主題的農家樂、農家客棧、體驗遊等鄉村旅遊。三是牢築黨建強班子。抓好對農村工作的監督管理,確保村級班子在執行“四議兩公開”、“三會一課”、黨務政務及財務公開等製度方麵不走樣,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四是宣傳引導純民風。以弘揚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為主題,把家風家訓作為民風建設的基礎工程,以農村社區為基本平台,廣泛開展“鄰裏守望”誌願服務,營造互幫互助互愛的鄉村氛圍;積極發動農民討論製訂鄉規民約,成立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會、紅白理事會,並依靠“一約四會”參與民間事務的調解、監督與服務。目前,已經開展了攝影創作活動、竹香村美麗鄉村建設捐款活動、健全議事製度等,爭取年底開展“五好家庭”和“五美女性”評比活動。
抄送:省委農辦、省扶貧辦,君鐵、利旭、耀新、尚忠同誌;
廣州市派駐梅州市精準扶貧工作隊,市直和中央、省屬駐梅有關單位,各縣(市、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農辦、扶貧開發局(辦)
![]()
中共梅州市委農辦(市扶貧開發局) 編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