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工 作 動 態
〔2017〕第4期(總第12期)
中共梅州市委農辦
梅州市扶貧開發局2017年7月10日
![]()
編者按:梅縣區梅南鎮水美村是由廣州市委統戰部對口幫扶的省定相對貧困村,自去年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以來,逐步探索出脫貧解困持續增收新路,國家統計局梅州調查隊在《梅州調查》上介紹了他們的經驗做法。市委書記譚君鐵專門作出批示,要求市委農辦、市扶貧開發局以適當方式加以推廣。現摘編《梅州調查》,供大家參考借鑒。
廣州市委統戰部幫扶水美村的經驗做法
水美村位於梅南鎮東南部,距梅南鎮政府10公裏,全村下轄7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220戶780人。全村村民主要以種植三紅柚、沙田柚、茶葉、蔬菜和養殖山地雞為主要經濟收入。經核查,2016年全村有相對貧困戶48戶157人。其中,無勞動能力貧困戶12戶29人、五保戶7戶7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29戶121人。
水美村的扶貧工作主要按照因地製宜、分類施策的方式實施,一方麵對無勞動能力貧困戶實行政府兜底實現脫貧,另一方麵對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實行產業幫扶與推進就業相結合的“雙輪驅動”策略。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幫扶成效,初步走出了一條由“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新路。
一、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政府兜底實現脫貧
民政部門將水美村無勞動能力貧困戶納入低保對象享受政府低保政策,確保無勞力貧困戶收入水平不低於貧困標準。2016年無勞動能力的12戶貧困戶、7戶五保戶全部由政府兜底實現脫貧。
二、探索先求“出路”再找“來路”的產業幫扶新路
針對水美村的貧困現狀,結合當地原有養殖“梅南山地雞”的傳統,引進公司合作,確立“先求出路,再找來路,打造品牌,專業養殖”的產業幫扶思路。
(一)公司合作,推進養雞主導幫扶項目
2016年7月,水美村成立了梅州水美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美公司),統籌全村所有生態農業發展,注冊水美蟲草五穀雞品牌,把養殖蟲草五穀雞作為脫貧主導產業項目大力推進。水美公司與深圳康利美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扶貧合作協議,由水美公司負責組織當地村民按照標準科學飼養蟲草五穀雞,再由深圳康利美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定價收購銷往市場,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養殖基地(農戶)”的產業幫扶模式,較好地實現傳統種養向現代科技種養、小規模種養到集團化運作、本地內銷到走向珠三角外銷的三個轉變。合作雙方製定了養殖製度,規定技術指標,論隻收購,以此保證雞的質量。一方麵由深圳康利美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向梅州市農科所訂購胡須雞苗後分發給貧困戶進行養殖;另一方麵從選種育苗放養記錄、宰殺包裝、檢驗檢疫、冷鮮配送等實行全程溯源管理體係。每隻雞出生後,就佩戴腳環以便溯源,規定飼養期為150天,以2.8斤為基本重量論隻收購,全天候放養,以此充分保障雞的品質。同時,為抵禦疫情,減少養殖風險,水美公司為每隻雞投保0.24元,如遭受損失可獲賠12元,較好地對衝市場風險。水美村按照“先幹後補”原則,實施“以獎代補”製度,按照出欄量實行定量獎補,有效激發貧困群眾自主脫貧的主觀能動性。目前,水美村已完成第一批生態養殖“以獎代補”項目核查驗收,已向貧困戶發放獎勵5.8萬元。據當地貧困戶反映,全村貧困戶的養雞熱情已被全麵調動起來,經濟效益也非常可觀。去年底和今年初由於禽流感影響,許多地方的雞都出現滯銷,價格降幅較大,但水美雞仍是產銷兩旺,供不應求。去年共有12戶貧困戶參與蟲草五穀雞的養殖,共出欄 10500隻,每隻可盈利20元,人均獲益5250元。
(二)創新思路,輻射推廣其他養殖產業
專業養殖蟲草五穀雞取得成功後,水美公司又與正大康地(澄海)公司合作簽約,采用其高效養豬新模式,即由正大康地(澄海)公司提供優質豬苗、飼料、全程養殖指導和防疫,並按每公斤17.2元的價格收購。同時貧困戶用建好的豬圈、金融運作資金作為股權加入養豬合作社,按養豬利潤的40%分紅。頭兩年主要把紅利用於歸還貸款,兩年還清貸款後貧困戶則可憑自己在合作社的股份按比例獲取紅利。目前有5戶貧困戶參與產業養豬,今年初出欄肉豬260多頭,獲得紅利31320元,平均每戶6264元。合作社一年可出欄兩批肉豬,現擬再建設一個能養殖800頭肉豬的標準養殖場,建成後經濟效益將大為提高。此外,水美村引進了梅州阡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吸收貧困戶通過種植巨菌草發展養牛產業。公司提供優質小牛,負責防疫和養殖技術指導,長大後底價回購。據了解,巨菌草種植二個月後就能開始收割,生長期為10年,一年每畝產草量20噸以上。目前已種植巨菌草7畝,能滿足40頭牛的飼料用草,豐產期可滿足70頭牛的飼料用草。
(三)農超對接,發展訂單農業
水美公司與廣東自家人連鎖超市訂立收購合同,變農戶隨意種植為訂單生產,按清單組織農戶進行生產,發展各種蔬菜種植,既開拓了銷路,又保證了收益。目前水美村2017年春季茄子已按自家人公司開出訂貨單順利銷售,200多畝冬瓜、辣椒等均按訂單進行種植。
(四)地盡其利,開展光伏產業扶貧
結合國家優先發展清潔能源戰略,鼓勵推進光伏發電,實行上網電價補貼的有利政策,水美村選取具備條件的4戶貧困戶,在樓頂安裝光伏發電裝置,生產的電在家庭使用剩餘後並入當地電網,增加貧困戶家庭的實際收入。4戶貧困戶光伏發電共投入22萬元,已於2017年4月建成,使用壽命最少20年,預計每年可為該4戶貧困戶增加收入2.2萬元以上,人均可獲得收入1222元。
(五)就近就地就業,推進精準扶貧
梅州市龍氏觀賞魚養殖有限公司和華大銳護公司進行合作,利用水美村優質水源和最先進的全電腦可控式集裝箱發展養魚技術,在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也增加了就業崗位。公司吸收本村貧困戶11人就業,每人每月工資超過2500元。同時,水美村還為貧困戶提供2個養豬崗位、3個“關愛農村獨居長者”公益崗位,使5名貧困人員實現了就業。
(六)多措並舉,全麵推進新農村示範村建設
水美村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要求,著力改善硬環境、提高軟實力,努力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邁進。
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麵改善硬環境。一是於2016年12月建成水美同心光彩橋。其中掛鉤扶貧單位籌集資金15萬元,社會賢達、愛心人士捐贈21萬元,村民集資15萬元。二是於2016年12月籌集13.9萬元為525米村道鋪設水泥路麵,使全部自然村通水泥路,實現路麵硬底化。三是籌集資金8萬元為全村購買垃圾桶200個,修垃圾池2個,購買垃圾集運車1輛,聘請1名專職保潔員,定點收集生產生活垃圾,全麵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四是投入5萬元增加村自來水容量50立方米,使全村村民都用上清潔安全的自來水。五是籌集 30萬元入股梅州市龍氏觀賞魚養殖有限公司,每年按10%年分紅,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3萬元。七是積極籌建村綜合辦事中心和村民文化廣場等。
2.解決民生問題樹立文明新風,有效提升軟實力。一是開展助學育苗工程。社會愛心人士到村與貧困學生進行一對一、一對多認親幫扶助學,村裏12名貧困學生將由愛心人士結對幫扶助學。同時建立助學基金,開展“小書包大夢想”活動,為每位貧困戶學生及非貧困戶高中、大學生提供2000元、2500元生活費用。二是成立大病救助基金,幫助解決醫療費用。一方麵,按照貧困戶每人150元、非貧困戶每人120元的標準,為全體村民655人購買2017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另一方麵,向社會籌措20萬元,成立大病救助基金,幫助解決村民特別是貧困戶病人的醫療費用。目前正在救助一名尿毒症患者貧困戶。三是實施危房改造,解決住房問題。2016年,水美村幫助每戶貧困戶解決2萬元資金,幫助4戶貧困戶完成危房改造,解決住房問題。四是開展“關愛農村獨居長者”活動,愛心企業捐款5萬元作為該項目的運作經費,把城市社區養老模式搬進農村,創設“農村義工服務崗”,聘請了3名貧困戶人員,每天負責為老人送上一瓶“愛心奶”,對全村獨居的12位80歲以上的老人開展關愛活動。
3.大力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持續推動扶貧隊伍建設。水美村持續加大對村兩委幹部的培訓力度,提高他們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積極在複員退伍軍人、回鄉青年學生、外出務工返鄉青年、創業致富能人中發現人才、培育人才,增強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同時大力開展“一個黨員帶十家,十個黨員遍地花”活動,突出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通過精準扶貧,貧困戶的思想認識也得到很大提高,部分貧困戶黨員參與產業幫扶項目後家庭收入已超過脫貧標準,已具備一定的致富能力。
(國家統計局梅州調查隊供稿)
抄送:省扶貧辦,君鐵、利旭、耀新、尚忠同誌;
廣州市派駐梅州市精準扶貧工作隊,市直和中央、省屬駐梅有關單位,各縣(市、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農辦、扶貧開發局(辦)
![]()
中共梅州市委農辦(市扶貧開發局)編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