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工 作 動 態
〔2017〕第1期(總第9期)
中共梅州市委農辦
梅州市扶貧開發局2017年6月27日
l梅州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探索用好用活扶貧資金
l梅縣區利用金融扶貧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
梅州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探索用好用活扶貧資金
6月22日,市委農辦(市扶貧開發局)召開了全市各縣(市、區)扶貧開發局局長與廣州市駐梅工作隊隊長及各縣(市、區)工作組組長座談會。會議指出,精準扶貧三年攻堅工作已經進入關鍵時期,各縣(市、區)、各幫扶單位、各駐村扶貧幹部要高度重視、共同努力、大膽探索,用好用活扶貧資金,大力推進小額貸款、金融扶貧,加快推進產業幫扶項目,保質保量完成脫貧目標任務。
會議傳達學習了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和省扶貧辦梁健主任來梅調研講話精神,分析2016年度省扶貧開發成效考核中梅州的存在問題,通報了省對我市2017年脫貧攻堅巡查工作情況,總結交流扶貧資金使用的創新舉措和經驗,研究部署下半年重點工作。市委農辦主任、市扶貧開發局局長羅偉章同誌主持會議並作講話,廣州駐梅扶貧工作隊鍾向陽隊長作了近期工作情況介紹並提出工作意見建議,市委農辦(市扶貧開發局)副主任(副局長)黃光華、劉晨雁同誌分別對分管工作進行了部署。
會上,梅縣區、興寧市、豐順縣、五華縣等單位以及廣州駐梅州各縣(市、區)工作組組長作了扶貧資金使用創新舉措的經驗交流。與會同誌對梅縣區、興寧市、豐順縣、五華縣等地創新扶貧資金使用和開展金融扶貧的做法給予充分肯定。如梅縣區采取產業扶貧、光伏扶貧、金融扶貧、就業扶貧和保障扶貧等多措並舉的形式,幫助貧困戶落實扶貧小額信貸政策貸款,通過政府貼息,企業與貧困戶簽訂分紅協議的形式,將資金投入到龍頭企業,實現貧困戶穩定增收。興寧市采取統籌資金投入到工業園、龍頭企業發展光伏項目、種養項目等,確保貧困戶有固定收入。豐順縣對開展種養、農產品加工業、手工業、就業增收等項目的貧困戶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調動他們發展生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解困。五華縣探索資產收益扶貧方式,統籌縣級扶貧專項資金,購買商鋪委托經營,收益用於支持精準脫貧工作。會議要求,各縣(市、區)要結合實際,學習借鑒兄弟縣(市、區)扶貧資金使用方麵好的做法,用好用活幫扶資金,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提高貧困戶脫貧質量。隻要是有利於貧困地區脫貧、貧困戶脫貧,就要大膽探索、大膽去幹。
會議對去年省考核情況和今年省巡查組在我市巡查中發現的問題,分別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研究,逐項提出整改措施。會議強調,要認真落實市領導君鐵、利旭、耀新、尚忠同誌的批示精神和有關要求,加大力度,揚長避短,抓好整改工作,切實采取措施,實現我市精準扶貧工作提檔進位。
會議指出,要認真學習並貫徹落實好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和梁健主任來梅調研指示精神。切實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更加重視,更加紮實,更加有力,更加精準地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會議強調,今年下半年要重點推進五項工作。一是全麵推進349條省定貧困村創建新農村示範村的建設,圍繞村容村貌,整治髒亂差,開展“三清三拆一美化”等工作。二是在精準識別建檔立卡工作基礎上,加快推進扶貧大數據平台建設的相關工作。三是推進八項工程。重點是農業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資產收益扶貧等。要大膽探索有利於貧困地區和貧困戶脫貧的扶貧資金使用創新舉措。四是全麵加大落實扶貧政策的力度,特別是“三保障”政策。五是加大脫貧攻堅的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
對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示範村的工作,會議要求,各級領導特別是黨政一把手要親自過問,各縣(市、區)縣委農辦要親自指導。在打造新農村示範村時,吸收、借鑒先進地區經驗,注重保留村莊原始風貌,防止大拆大建和過度整治,提倡使用鄉土材料,防止過度水泥硬化;真正把村莊整治得像農村,展現城市居民向往的鄉土氣息和鄉村風貌。要抓好幹部培訓,成立自然村村民理事會,積極動員農民自覺開展新農村建設。
梅縣區利用金融扶貧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
梅縣區區、鎮兩級和幫扶單位積極探索金融扶貧新路子,幫助村委會和貧困戶利用扶貧小額貸款及統籌整合各類扶貧資金投資入股農業龍頭企業和光伏產業,實現增收脫貧。梅縣區創新資金使用,在該區佘江、梅西、隆文、城東等鎮開展金融扶貧並取得了明顯成效。
在佘江鎮彰三村,幫扶單位廣州珠江啤酒集團的幫扶工作隊利用原村小學屋頂、村委樓頂、貧困戶屋頂、荒坡、空地等資源,建設村級或戶用光伏電站,幫助該村貧困戶和村集體建立長久增收渠道。2016年采取幫扶單位自籌資金、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等辦法籌資,實施首期光伏扶貧項目50千瓦,每年共計可為貧困村集體和貧困戶增收5萬元左右;2017年實施二期項目,為9戶貧困戶實施光伏扶貧,每戶建設3至6千瓦電站,通過發電自發自用、餘額上網的銷電方式獲益。產權和收益均歸貧困戶所有,每年可為貧困戶增收約3000至5000元,計劃7月底投產收益。村集中式光伏電站項目,產權歸彰三村集體所有,項目收益由村集體和符合條件的扶貧對象共享,按不同比例分三個階段安排。2017年至2019年,收益的80%分配給扶貧對象,20%作為村集體公益性資金、光伏運維費用使用;2020年至2022年,收益按原5:5比例分配給扶貧對象和村集體;2023年後,收益按2:8比例分配給扶貧對象。梅縣區供電局按結算周期向貧困村、貧困戶全額支付上網電費。電站年發電量和收益由村負責統計並張榜公布,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確保該村貧困戶和村集體穩定增收。
梅西鎮121戶貧困戶利用金融扶貧政策每戶貸款5萬元,以入股分紅的方式投入到豐年盛景生態有限公司光伏發電項目,簽訂年收益率10%的兩年協議。該項目采取光伏發電與現代農業相結合的方式,棚頂發電、棚裏種菜。同時,鼓勵貧困戶勞動力進入公司務工,解決貧困戶自身就業問題。
隆文鎮蘇溪村結合本村實際,在幫扶單位區國稅局的大力支持下,於2016年底新建光伏發電項目,每年發電重量約2.9萬度,根據國家現有政策,當地電網公司以每度電0.84元收購,能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4萬元/年。該收益一部分將反饋給部分失去勞動力的貧困戶,幫助無勞力貧困戶增收。
城東鎮計劃全鎮87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通過金融政策融資435萬元,投入到城東鎮的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廣東李金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貧困戶與公司簽訂2年協議,每年從公司獲取紅利收入以此增加收入。
(梅縣區扶貧開發局供稿)
抄送:省扶貧辦,君鐵、利旭、耀新、尚忠同誌;
廣州市派駐梅州市精準扶貧工作隊,市直和中央、省屬駐梅有關單位,各縣(市、區)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扶貧開發局(辦)
![]()
中共梅州市委農辦(市扶貧開發局) 編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