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上午,梅州公開拍賣嘉應新區芹洋半島PM-B19019號地塊,最終成交價為3.53億元。當天下午,嘉應新區江南新城2塊約150畝的土地,以近10億元的價格成交,溢價率均超50%;4月23日,位於梅縣區扶大的2個出讓地塊總成交額近1.8億元……
“土地出讓現小熱潮的背後,是投資者對梅州區域價值及未來發展前景的看好。”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隨著梅州“兩美”行動、創森行動的持續開展,“三宜”城市的建設步伐紮實推進,在高鐵時代、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利好驅動下,梅州的發展備受期待。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去年以來,處在綠色發展關鍵時期的梅州,通過開展“三好一正”等一係列的具體活動、工作項目,凝聚幹群合力,齊心協力謀發展;圍繞“三進一出”,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梅州正將優質的生態人文資源,有序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大潮。
今日梅州,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優質的環境,成為價值窪地、投資寶地。
城市配套日趨完善
新區建設注入發展活力
在梅州未來城市規劃藍圖上,規劃麵積為17.8平方公裏的嘉應新區十分搶眼。
按照“一年打基礎、三年見雛形、五年成規模、十年基本建成”的目標,嘉應新區高起步規劃,高品質建設,突出抓好江南新城、芹洋半島道路管廊和“四園兩館兩場三中心”的建設,新城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如今,從高處眺望江南新城,雙向八車道的大路暢通無阻,兩邊高樓林立,萬達、東彙城等城市綜合體次第出現,現代化城市畫麵映入眼簾。“以10億價格拍賣出的地塊,就在江南新城範圍內。”指著上坪安置區附近的空地,嘉應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自信地說。
與基礎設施同步推進的,是新城住宅區周邊的公共配套服務。
教育方麵,去年9月,風眠小學建成使用;今年2月,伯聰中學擴建完成,預計今年9月,芹洋學校建成投入使用;市實驗小學明年投入使用;結合安置房建設,配套建設的3所幼兒園已全部建成,共提供30個班、900個學位。
醫療方麵,市中醫醫院門診綜合大樓已進入裝修和設備安裝階段;市婦幼保健院、東山醫院、紫合醫院等項目正在加快推進。
“規劃圖上的嘉應新區正在變成現實!”上述負責人感慨地說。如今,打開規劃圖可清晰看到,縱橫交錯的馬路,聯通著新城舊村的每一個角落,總部經濟區、大型商圈等將成為拉動新城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世界客商中心、青少年科技館、劍英公園等屆時將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一座集客家傳統文化與現代氣息的新城正在崛起,該區域的發展前景,也隨著城市的升級而向好。
據介紹,隨著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江南新城和芹洋半島的環境得到不斷提升,受到廣大投資的青睞。如江南新城,土地價格從原來的每畝215萬元提升到最高每畝772萬元。
而今,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嘉應新區起步區江南新城、芹洋半島的功能配套不斷升級,力爭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城市範例,推動梅州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最美“後花園”。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拉動有效投資增長
“土地出讓受追捧,區域價值被看好,不是單一的,而是投資者對區域發展評估的結果。”有業內人士指出。
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斷傳來好消息。
4月16日,梅江區城北鎮附近的人子石隧道右洞成功貫通,梅平高速通車指日可待;
4月18日,中鐵二局第二組CYP鋪軌機完成有砟鋪軌2.5公裏,創梅汕高鐵鋪軌以來最好成績;
中鐵二局梅汕高鐵3標無砟道床施工隊也在大嶺隧洞24小時不間斷作業,完成無砟道床施工400米左右,是目前梅汕高鐵無砟道床施工的最好紀錄。
雙龍高鐵正在加快推進,爭取盡快動工;梅平高速隧道貫通,通車指日可待;梅州梅縣機場的航線得到優化,航班和航線持續加密……
一批重大交通項目的紮實推進,標誌著梅州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時空距離正慢慢拉近,投資者也將目光慢慢聚焦到梅州。
今年,中共梅州市委七屆六次全會提出,推動“六爭六補”,構建“五星爭輝”區域發展新格局,打造宜居宜業宜遊“世界客都·長壽梅州”,加快構建“5311”綠色產業體係,走好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為此,全市各級及市直相關部門快速行動,拿出工作方案,積極落實招商項目。梅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還多次安排部署招商引資工作,並親自外出招商,親自督查落實,親自協調解決問題。
硬件設施正在補短,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梅州出台了《梅州市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行動方案》《梅州市優化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流程實施方案》《梅州市優化社會投資項目審批流程實施方案》,做好簡政放權的“減法”、做強監管的“加法”和優化服務的“乘法”,在提高服務水平、營造法治環境等軟環境建設上力求新突破。
特別是去年11月,梅州開通了“粵省事·梅州”移動民生服務平台,成為粵東粵北地區首個開通“粵省事”地市專版的地市,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因為企業在上海,在梅州還沒辦事處,也不了解流程和所需材料,所以,我們幫企業代辦,今天就可以出備案證了!”梅縣區招商局辦公室人員黃俊海說,備案證是一個企業在當地的“準生證”,為了方便企業投資落地,他擔任起梅州鼎盛文投翼天文旅產業投資有限公司項目備案的代辦人員,高效辦理。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相繼落地。
隻花了42天時間,廣東一一五科技股份公司總部順利搬遷回梅,創造了“梅州速度”。“據不完全統計,近段時間,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接待來訪考察企業達30多批次,平均每周有2—3批企業來梅訪問考察,尋求合作商機。”梅州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一一五科技隻是梅州加快發展的縮影。
梅州市商務局正跟蹤對接了港銅鑼灣集團文旅產業項目、廣東堯聖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增資擴產項目、SPAR中國企業項目、恒大集團大健康產業園項目、星盈科技鋰電池項目等;
豐順縣專門召開工業實體經濟發展推進會,圍繞“三個一批”工業實體經濟項目發展目標重點推進29個大項目總投資102.3億元;
平遠縣積極發揮商會招商的平台作用,與三一築工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建藝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簽訂了《投資框架協議》,合作投資7億元建設三一綠色建築產業園。
紮實推進“三宜”城市建設
美麗與發展共贏初現成效
梅縣區城西高速出口,繁花錦簇中圍龍屋的造型景觀一下子就讓來梅的人們感受到了濃濃的客都風情。在梅州城區,不論新城老街,路上一抬頭便能看到紅紅的燈籠和中國結,夜幕降臨,一江兩岸璀璨奪目的燈光打開了梅城人閑適的夜生活……
“幹幹淨淨、清清爽爽、整整齊齊、漂漂亮亮”是最近市民們對梅州環境的直觀感受,隨著梅州在全市開展“美麗梅州·美好家園”城鄉環境大提升行動(以下簡稱“兩美”行動),城鄉麵貌和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愛護環境、美化環境的氛圍日益濃厚。
中共梅州市委七屆六次全會提到的“三宜”城市建設,既是省委對粵北地區城市發展的新定位,也是梅州綠色發展的重要目標。一組數據顯示,全市森林覆蓋率75.06%,位居全省第一; 2018年,梅州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61天,優良率為98.9%,再次位居全省第一。
為助力梅州建設“三宜”城市,去年12月,梅州市製定了《“美麗梅州·美好家園”城鄉環境大提升行動方案》,號召全市黨員幹部和廣大群眾齊心協力,深入開展城鄉環境大提升行動。從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到普通百姓,從身穿校服的學生到白發蒼蒼的老人,都參與到此次行動中來,形成人人共同保護環境、愛護家園的良好氛圍。
“‘兩美’行動共持續了60天,有上萬人參與了大清潔誌願者活動。”梅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說。除了各係統、各單位發動了本係統、本單位和下屬企事業單位、管理行業的全體黨員幹部職工參與;團市委還組織了300名誌願者參加;市環衛局也安排保潔人員清掃,小型高壓衝洗道路車、灑水車、垃圾清運車輛配合大清潔工作。
春夏交替,梅州城區的鮮花姹紫嫣紅,白的賽雪,粉的燃霞,紫的流光。一位路過的群眾看到這幅美景後,毫不猶豫地按下了相機的快門。“家鄉越來越美,我們想回家的願望也越來越強烈。”去年,鄧先生辭去了在廣州薪水優厚的工作,回到梅州創業。
“下一步,我們將緊緊圍繞‘環境先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努力把文化旅遊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緊密結合,推動文化旅遊與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做強做大文旅產業,加快促進生態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將好山好水好空氣轉化為旅遊產品,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梅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說。
【來源】南方日報
【記者】黃思華
【通訊員】鄧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