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發布2024年上半年電子信息製造業運行情況。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生產快速增長,出口回升趨穩,效益穩定增長,投資保持高速,行業整體發展態勢良好。1-9月,梅州市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同比增長近7%
產業發展正當時。作為廣東省電子信息產業版圖上的重要板塊,梅州的電子信息產業應該如何抓住產業發展風口,強鏈補鏈、創新提檔、再創新高?
10月23日,梅州市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創新論壇在梅城舉行。MPCA組織40多家會員企業與專家學者共同探討產業發展的前沿動態和趨勢,為進一步推動梅州市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創新發展提供寶貴的思路和方法。
梅州電子信息產業的瓶頸在哪?創新應該往哪個方向發力?新的挑戰應該如何克服?梅州在發展中不斷尋找答案。
態勢穩 電子信息產業產值近184億元
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的公路上,貨車的鳴笛聲在回響。上一輛貨車卷起的塵土還未來得及揚起,便又被新的一輛貨車卷起。在這片7.06平方公裏的土地上,每天都有大量電路板被運往珠三角。
這裏是梅州最大的電子信息產業聚集地。園區143家企業中,86家是電子信息製造企業,其中包括29家線路板企業,數量占全市一半以上。
忙碌,是開發區的常態。
在梅州市誌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鐳射激光鑽機、全自動阻焊曝光機、文字噴墨打印機等設備正高效有序地生成一張張精密的電路板。
從前需要人工完成的工序,如今都交給自動化設備完成。據在該公司工作了近14年的員工吳先軍介紹,以前大部分機器需要工人手動放板、翻板,一名工人最多隻能負責兩台機器。如今通過不斷地更新設備,越來越自動化的操作不僅解放了工人的雙手,還提高了效率,現在一名工人最多能夠同時負責12台機器。
今年以來,消費電子行業持續回暖,手機、電腦等產品銷量強勁增長,凸顯了電子信息製造業需求的穩定增長。在手機、電腦等銷量帶動下,電子信息製造業的經營效益不斷提升。
“年初就接了不少訂單。”該公司董事長蔡誌浩介紹,企業現有發明專利28項,實用新型專利29項,2019年更是攻克5G產品技術。產品種類多,能夠適配中下遊企業的生產需求。
為了使訂單與產能相匹配,企業引進的第五代鐳射激光鑽機,擁有超快速、高精度、自動翻麵等功能,不僅提升了50%的打孔速度和精度,還大幅提高了生產效率。
“我們目前新簽的部分訂單,其中有一些微小盲孔,以前打出來的孔徑大概在0.12毫米。現在集成化程度更高,芯片越來越小,功能越來越多,盲孔的直徑隻有0.075毫米。因此,對機器和技術的要求都越來越高,每年對設備進行升級更換是必須要做的事情。”該公司工藝研發總監戴暉說。
忙碌,是電子信息產業平穩發展的體現。
今年以來,梅州著力建設新型電子元器件產業集聚區,積極發展電子信息上下遊配套產業,推動銅箔、高端印製電路板、電聲產業集群發展。數據顯示,1-9月,全市規上新一代電子信息企業123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83.74億元,同比增長6.61%。

隨著技術的升級轉換,智能製造生產線逐漸在廠房鋪開。 南方日報記者 何森垚 攝
與此同時,梅州企業積極增資擴產,拿空地、建廠房、升級生產線,電子信息產業產能進一步擴大。今年全市新增銅箔年產能2.44萬噸,銅箔年產能達14.36萬噸,覆銅板年產能達4080萬張,印製電路板年產1800萬平方米。
此外,梅州全力推進嘉元科技、博敏電子等14個總投資約300億元的銅箔和高端印製電路板項目建設,力促項目盡早建成投產。2024年計劃推動項目完成投資18億元,1-9月已完成投資11.05億元。
近年來,梅州以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為突破口,堅持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深入實施大產業等五大提升行動。在工業強市、產業興市的道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產業的平穩發展,也預示著梅州需要厚積薄發。AI創新技術驅動下,電子信息產業規模不斷擴張,帶動行業發展持續繁榮。梅州能否跟上步調,實現產業能級躍升?
遇瓶頸 產品附加值有待提高
如今,電子信息產業正迎來發展的紅利期。
消費回暖給電子信息製造企業帶來了更多訂單。今年以來,全球貿易呈現回暖跡象,東南亞、拉美等新興市場需求擴張,包括手機、彩電等在內的消費電子市場內外需求逐步提升,人工智能、衛星通信、折疊屏等新技術驅動行業迭代和創新。
在促消費、設備更新等政策推動下,廣東電子信息製造業強勢回暖,行業龍頭企業等大客戶交付量不斷增加,多數電子信息企業處於趕訂單、抓生產、擴產能的狀態,梅州也不例外。
政策紅利給梅州電子信息產業帶來更多上升空間。
2022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支持梅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振興發展總體方案》,這是首個國家層麵支持地級市融灣發展的政策文件。
《廣東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到,到2025年廣東將形成世界級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同時明確支持梅州建設新型電子元器件產業集聚區。
進入新發展階段,梅州迎來加速融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電子信息產業正在加速融灣中。
產業融灣,就不得不麵對電子信息產業當下所處的瓶頸期。
首先要麵對的,便是產業鏈需進一步延伸。
從發展成績來看,梅州初步形成銅箔—覆銅板—高端印製電路板—電子電器產品的全產業鏈。產業鏈轉得動,形成了良性的循環。
“盈華電子作為產業鏈上遊,穩定的銅箔供給使得園區內生產線路板、覆銅板的企業在原材料上有了保障。”廣東盈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辦主任魏福瑩介紹。
不遠處,同在園區內的龍宇電子(梅州)有限公司生產各種規格的玻璃布基覆銅板、半固化片、多層板內層製作加工壓合,產品的原料標箔便來源於盈華電子。
“我們的主要客戶有華為、TCL、創維、景旺、中京電子等。僅在梅州經開區內,就與博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市誌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梅州鼎泰電路板有限公司等80多家企業有合作。”龍宇電子管理部主任陳耐華說。
總體來看,梅州電子信息產業鏈上的企業多以上、中遊企業為主,消費電子、電池生產、汽車製造等企業仍在少數,這就使得龍頭企業“帶隊跑”、下遊企業“不入鏈”的現象在梅州時有發生。
其次要解決的,便是生態發展區固有的排放限製。
“梅州屬北部生態發展區,在工業排放的指標上有著嚴格的要求。”梅江區科工商務局相關負責人朱定文告訴記者,目前梅州經開區環評批複主體企業有30家,批複的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為1.35萬立方米/日,“就目前情況來看,排放總量並不能滿足當下企業的生產需求。”
突破瓶頸,背後需要付出的努力並非一日之功。科技的變革、企業對市場的嗅覺、政府對產業的規劃以及對企業的助力,每一環都是產業能級躍升的要點。克服困難、解決要點,是梅州完善電子信息產業鏈的必答題。
尋突破 自主補鏈破解“成長的煩惱”
突破瓶頸,就要尋找新的突破口。站上新風口,梅州如何破解電子信息產業“成長的煩惱”?
突破口在於自主補鏈,本土企業尋找產業轉型的新方法。
10月17日,第136屆廣交會迎來第一期第三個會展日。“快看,這個機器狗真有意思。”在豐順縣泰雅達實業有限公司的展位,一條活潑好動的機器狗尤其吸睛,不僅留住了國外客商的目光,也吸引了不少媒體的關注。
伸個懶腰、翻個跟鬥,在工作人員的操控下,機器狗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客商和媒體記者紛紛掏出手機拍照、錄像。“機器狗既可以用於居家陪伴,也可以用於巡邏記錄。”總經理羅軍建一邊操作著APP,一邊向在場的看客介紹著功能。
本屆廣交會,泰雅達實業帶來了新產品——高科技產品機器人。除了機器狗,該公司還展出了安保巡邏機器人、城市配送機器人、工業巡檢機器人等,適用於城市不同領域。
近年來,以泰雅達實業為代表的梅州企業紛紛走上轉型的道路。它們積極洞察行業動向,緊跟行業風口,通過加強創新與研發,生產出電子電器產品,成為電子信息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
走進位於雁洋鎮的晟鑫新材料公司生產車間,銅材料通過熔煉、上引、拉拔等工藝後製成無氧銅杆,一捆捆銅杆裝車後便直接發往嘉元科技、盈華電子等企業進行下一步加工。

嘉元科技車間內一張張銅箔產出,它們是製作電子信息產品的重要原材料。 南方日報記者 何森垚 攝
晟鑫(廣東)新材料科技生產技術總監餘澤武告訴記者,晟鑫新材料與廣梅產業園國企廣梅園銅業達成了產業協同運營模式,廣梅園銅業負責原材料采購和成品銷售,晟鑫新材料負責加工銅材後對下遊企業近地供貨,“有了這個機製,公司從4月29日注冊到今天,產能已經達到了4萬噸左右。”
得益於“國企+民企”的產業協同運營模式,晟鑫新材料已於8月升規納統,廣梅園銅業已向盈華電子、嘉元科技、南聯電纜、啟梅電纜等客戶簽訂購銷協議。接下來,晟鑫新材料公司將在廣梅產業園追加投資2條1.5萬噸銅杆生產線,預計全年產值將超過15億元。
為解決銅箔企業流動資金壓力大的問題,廣梅產業園通過提供不動產抵押擔保和連帶責任保證擔保等形式,申請銀行授信,解決購買原材料所需大額資金問題。目前,已取得工商、農業、廣發等銀行2.15億元授信額度。
“國企與民企各自發揮在資金和資源方麵的優勢,分工明確,良性發展,合作共贏。高新區國企廣梅投公司充分發揮市屬國企信用優勢,增加廣梅銅業公司授信額度,為發展銅壓延產業提供金融支持,加強銅產業上下遊之間的合作,明顯提升產業鏈韌性和效益。”梅州廣梅園銅業公司負責人李海彬表示。
通過國企融資授信,降低了下遊企業流動資金壓力,實現製造業與金融協同。通過就近采購、近地供貨、供應鏈交易降低下遊企業物流和倉儲成本,實現產業鏈協同。“通過以商引商和產業鏈招商,吸引銅箔上下遊企業到梅州落戶投資,支撐梅州批發業發展。自今年6月開展銅貿易業務以來,已實現拉動產值超8億元,貿易額超10億元,預計2024年底,可實現15億元產值。”李海彬說。
加大技術創新投入,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不斷擴大產業鏈的吸引力,逐漸形成一批在細分領域占據引領地位的電子信息龍頭企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打造競爭力的電子信息企業集群。這一破題思路,或許是梅州電子信息產業壯大的關鍵。
延伸
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人才專題培訓班開班
10月19日,2024年梅州市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人才專題培訓班(銅箔及其他電子信息企業等產業人才參與)在梅州市新農人人才驛站舉行開班儀式,51名來自梅州各縣(市、區)的新一代電子信息企業高管、高層次人才參加活動。
開班儀式上,舉行了“送課上門”培訓宣貫、培訓班籌備情況介紹、班主任授聘、班規宣讀、學員代表發言等環節。梅州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組織參訓人員近距離感受當地科研成果和科學資源的轉化落地,體驗前沿創新科技的魅力,是為了幫助大家開闊視野,更新思想觀念,希望學員們能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助力激活產業創新潛能,推動技術、人才、項目的深度融合,賦能全市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以實際行動在推進“蘇區融灣先行區”的建設和“百千萬工程”的實施過程中貢獻出積極而堅實的力量。
據悉,本次培訓班為期5天,由中共梅州市委組織部指導,梅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主辦,梅州市新農人人才驛站承辦,梅州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梅州市先進製造業產業協會協辦。旨在通過“理論教學+現場教學+座談討論”的方式,組織參訓人員走訪珠三角城市考察學習電子、數控、物聯網、智能製造等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模式,了解領域內良好產業基礎和技術積累的多元化工業製造和運營管理機製等,幫助開闊思路、激發創新發展活力,助力梅州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台階,為梅州“百千萬工程”注入新活力。
來源 南方日報 南方+
記者 梁時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