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嘉應新區 工作動態 梅州首座GIS智能變電站在梅州經開區建成
梅州首座GIS智能變電站在梅州經開區建成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3-11-13 16:29:14   瀏覽:-
字號:

  梅州首座GIS智能變電站——110千伏龍坑變電站於9月30日在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順利投產,為開發區企業提供了堅強電能保障,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深入實施。

  回顧項目建設曆程,7個多月間一一克服強降雨、台風天等不利因素,其規模、速度均創造了梅州電網同類工程建設的新紀錄。

  90a71228d19cbe3a6ba3b7595e9ed2cf.jpeg

9月25日,在梅州局110千伏龍坑變電站建設現場,南方電網廣東梅州供電局工作人員開展設備驗收。(徐子興 攝)

  等不得

  推進工程進度

  龍坑變電站是110千伏東城輸變電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2月初,完成前期查勘後,南方電網廣東梅州供電局施工人員正式進場。

  工程質量要求高、建設工期短。梅州供電局以“等不得”的緊迫感抓好工程建設,成立專項組編製專題分析報告,對工程麵臨的各種問題和困難進行全麵分析,嚴密製訂工程實施方案。

  突發事件考驗應對智慧。3月初,設計單位根據鑽探報告,提出因土質問題需修改圖紙、增加樁設計變更。麵對該情況,經多方協調研究後,最終決定增加一台樁機。3月28日灌注樁施工完畢,較原計劃一個半月的工期提前了半個月,為工程後續建設勻出了寶貴時間。

  在工程驗收環節,梅州供電局細化每日各專業驗收工作區域,使交叉驗收工作現場忙而有序。同時,以日報形式反饋驗收進度及消缺情況,及時解決影響進度的“卡脖子”問題,為工程驗收提速。

  慢不得

  衝刺工程建設

  記者在現場看到,龍坑變電站三麵環山,緊挨坡度非常大的邊坡。今年3月中旬以來,受連續“包月式”降雨、高溫、雙台風等天氣影響,項目在推進過程中麵臨不小挑戰。為此,土建施工班組延長每天工作時間,在投產前一個月更以“三班倒”形式全力衝刺工程建設。

  每到夜晚,工地上常常燈火通明。“工人們在抓緊施工,我們也沒停歇,現場安全風險管控、物資到貨跟蹤、停電協調等,千頭萬緒馬虎不得。”業主項目部成員王宏勝說。可喜的是,變電站主體結構原定於8月10日封頂,實際則提前至7月30日。

  站外110千伏電纜敷設原本預計工期11天,由於天氣等原因,決定將工期縮短至7天。“為完成預定任務,我們把工序細分到每個小時,不斷增加施工力量。”業主項目經理藍維清說,8月21日開始,日平均施工人員超100人,進入9月中旬後,增加到了180人以上。

  據悉,GIS智能變電站從後台環境搭建到全過程驗收,僅用時13天。“我們前往大灣區智能變電站跟班學習,積累了不少技術經驗。在我市首座智能變電站建設中又不斷鑽研摸索,如今對驗收流程標準已了然於心。”繼保專業驗收工作負責人張超表示。

  馬虎不得

  抓好工程質量

  “我每天一早到現場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整個站走一遍,做到心中有數。”王宏勝說。項目施工期間,梅州供電局業主項目部人員和各專業驗收人員都將辦公地點改在了工地的臨時板房裏。

  龍坑變電站內的GIS設備安裝需要9級防塵及幹燥條件,但變電站所在園區整體周邊均在進行大規模土建施工且站內土建作業麵仍然較大,恰逢多雨天氣,空氣潮濕度也嚴重不達標。項目管理部經過多次現場研究,決定采取有效除塵降潮措施,將GIS室進行密封、在粉塵濃度相對較低的夜間施工、使用多台新的大功率工業除濕機等來實現施工條件。施工、運行人員從9月17日起以“三班倒”形式衝刺工程建設,至9月22日淩晨終於完成了GIS設備安裝,再次順利解決了難題。

  GIS設備安裝完成後的可靠性隻能通過高壓試驗檢測。為保證設備質量,試驗驗收人員堅持質量把控關口前移,進駐主變及GIS設備廠生產一線監造23天,見證設備試驗及裝配關鍵節點質量控製,在關鍵設備生產源頭築牢質量安全防線。

  梅州日報記者:林德培

  通訊員:陳曉婷 郭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