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公路事務中心 工作動態 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6·9”國際檔案日宣傳
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6·9”國際檔案日宣傳
來源:廣東公路   時間:2022-06-09 10:08:42   瀏覽:-
字號:

喜迎二十大
檔案頌輝煌

紅色故事·建立機構


      那段紅色歲月,孕育廣東公路深厚的紅色基因。

       1949年5月10日,廣東省保安十三團和五團一個營在曾天節(後任交通廳廳長)率領下起義,並配合邊縱主力軍解放了連平、和平、龍川、五華等縣城,並在各地方中共組織領導下,組織公路和橋梁搶修隊搶修公路,迎接南下大軍。

       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10月18日成立廣州市軍管會交通接管委員會接管了國民黨政府公路總局第三區公路工程管理局和廣東省建設廳公路處,主任周材,下設公路處(也稱軍管廣東省公路管理局)負責接管各有關單位,周材(代主任)、軍代表吳智民、譚其芝、鄧文質帶領中共中央華南分局抽調60餘人分四個組開展接管工作,接收了舊公路局職員朱頌南、葉宗蔭等人。11月6日亚搏app下载安装 成立,隨後建立了廣東省公路局。

       11月7日解放陽江後,又成立了南路公路搶修工程處,動員民兵、農民一起上,集中力量搶修了那龍橋,魷魚頭渡口,修好渡船以及附近路線和建了浮橋,有力保證了大軍南下作戰的需要。隨後又組織了機械築路隊,前往雲浮搶修粵桂公路,將廣州經肇慶至羅定的公路修複,支援解放軍進軍西南。

       1950年1月19日,撤銷了交通接管委員會,正式成立廣東省交通廳,下設公路局負責全省公路建設和公路養護工作。

圖片

紅色故事·傳奇人生

圖片

      周材,1900年生,廣東省惠陽縣人。1917年因父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而承襲父職,任英國海軍中尉。

       1925年入黨,這位海員出身、長期戰鬥在隱蔽戰線的黨的早期地下工作者,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擁有一身紅色的傳奇:

       1921年在香港加入海員工會,1922年參加香港海員大罷工。1925年6月參加省港大罷工,並隨罷工工人返回廣州,被選為海員工會代表團代表兼海員工會俱樂部主任。大革命時期,曾到農民運動講習所講課。後轉入地下工作,按劉少奇同誌指示,到“南京”號輪船上當海員。

       南昌起義後,被從上海調回香港轉汕頭組織赤衛隊,負責在汕頭組織赤衛隊,接應起義部隊。

       參加廣州起義的交通工作,負責從香港運送武器到廣州。廣州起義失敗後,他按照周恩來同誌的指示,在廣州接應並掩護蘇兆征、葉挺二人安全轉移到香港。

       1939年11 月被選為中共七大代表,作為大後方代表,周材當選黨的“七大”代表,經一年輾轉,穿過敵人無數個封鎖線後到達延安,參加了延安整風運動,出席了黨的“七大”。

       1948年11月,在遼沈戰役的炮火硝煙中,營口和平解放。東北人民政府先後派出2位重量級幹部赴營口,一個軍代表吳自立,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一個是周材,是營口港曆任領導中入黨時間最早的一位。

       1949年9月周材隨解放軍南下廣東,任兩廣幹部大隊副隊長。1949年10月任廣州軍管會交通接管委員會主任。1959年春調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交通運輸部辦公室副主任。

       正是這些擁有紅色經曆的革命先驅,開啟了廣東公路曆史的光榮歲月,為廣東公路發展注入了紅色基因,使我們腳下的路不斷延伸,與秋收起義的火種、萬裏長征的隊伍、寶塔山下的旗幟一脈相承,息息相關,與中國共產黨傳承百年的革命初心、偉大使命一體相融,緊緊相連!

圖片

紅色故事·奮鬥足跡



搶修支前公路

       1949年10月廣州解放後,交通接管委員會采取各種措施,迅速恢複水陸交通,搶修公路,支援前線,支援解放戰爭。

       搶修粵桂西線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兵團沿粵西方向挺進廣西,解放大西南。軍方要求交通接管委員會迅速修通粵桂西線,沿線群眾、工兵、工程人員通力合作、日夜奮戰,於1950年1月19日完成任務,修複通車。

       搶修廣海南線解放海南島是刻不容緩的任務。1950年3月,廣東省支前司令部下達搶修廣海南線的任務,總工程師容祖浩率領工程技術人員組建工程隊,日夜奮戰了一個多月,完成新建橋梁8座223米,整修橋梁24座660.5米,新建涵洞39座,新建渡車船7艘,改善碼頭3處。到5月初,全線搶修通車,有力支持了人民解放軍渡海解放海南島。


搶修幹線公路 鞏固國防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開始,我省為適應保衛、鞏固國防的需要進行大規模的公路建設,11月9日成立廣東省公路修築委員會,公路搶修分兩步進行:

       第一步是搶修與國防運輸有關的主要路線,整修主要幹線2909公裏,次要線路1847公裏,新修加固便橋2659米,至1951年2月提前完成了;

       第二步是重點改建廣韶線、官汕線、廣海北線、海榆東線四大國防幹線,國家投資1800餘萬元,占全國公路投資的三分之一,動員民工1400餘萬工日,1952年6月竣工。參加公路建設廣東工程技術人員116人,各省支援工程技術人員150人,他們冒著嚴寒日夜往返於荒野路上指揮施工,解放軍派出工兵6000餘人戰鬥在第一線,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永久留存在廣東公路建設史上。

       在三年經濟恢複時期,我省公路修複工作取得很大的成績,支援了戰爭和保衛國防,支援了國民經濟的恢複,這是全省人民在各級黨、政的領導下,為建設公路交通做出的重大貢獻,永遠載入史冊

圖片

紅色故事·銘記英雄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外國敵對勢力和台灣國民黨當局處心積慮要顛覆中華人民共和國。為鞏固國防,建設廣東海南,1952年8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決定修建國防戰備公路——海(口)榆(林港)中線公路。這是華南國防公路網的重點工程。中央軍委派解放軍工程第一、第二師近萬名指戰員於1953年1月開抵廣東海南,與10萬民工共同投入施工建設。海榆中線起於海口市南海大道,途經澄邁、屯昌、瓊中、五指山、保亭等地,止於三亞市榆林港,全長297公裏。

       1953年10月,國家交通部、中南行政委員會慰問工作團到海南慰問建設海榆中線公路的全體人員和協助公路建設的海南幹部群眾,向大家贈送印有毛澤東題詞“加強防衛,鞏固海南”的錦旗,給予修路指戰員和廣大民兵群眾以極大鼓舞。發出“要讓高山低頭、讓河流讓路”的口號,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譜寫出“手拓南荒”的築路傳奇。最終,海榆中線公路於1954年12月19日建成通車。

       海口市海榆中線公路建設烈士紀念碑,碑身正麵鐫刻著毛澤東的題詞“加強防衛,鞏固海南”,背麵為朱德的題詞“好好建設公路,為造福人民與鞏固國防而努力”。碑身南北兩側為修建海榆中線公路烈士名單。為打通海南島這條長297公裏的南北大通道,221名英烈長眠於此,平均1.34公裏就有一名修路戰士或民工犧牲,這是一條用鮮血鑄就的光輝大道。

圖片


轉載自:廣東公路公眾號;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0M53u-WQdtxIXqr_a9AB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