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梅州概況
梅州為廣東省東北部的省轄地級市、粵閩贛邊區域性中心城市,轄8個縣(市、區),麵積約1.6萬平方公裏,人口550餘萬。
世界客都全球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客家菜之鄉”的美譽。
生態城市嶺南重要的生態屏障,森林覆蓋率74.5%(居全省第一),擁有國家級客家文化生態保護區、中國美麗山水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市、廣東首個宜居城鄉示範城市等稱號。
長壽之鄉下轄的8個縣市區中蕉嶺、大埔是“世界長壽鄉”,梅縣、豐順是“中國長壽之鄉”。
中央蘇區 廣東省唯一的全境屬於原中央蘇區範圍、納入《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規劃》的地級市。梅州也是開國元勳葉劍英元帥的故鄉。
二、園區概況
★穗梅區域合作主戰場
★產城人融合協調發展的城市副中心
★正全力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已列入科技部現場調研名單)
省市重點園區廣東省十大重點產業轉移工業園、廣東省循環經濟工業園、省市共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正在創建國家級高新區。
三、產業基礎
園區總體規劃麵積76平方公裏,目前已建成麵積13平方公裏,是按照未來40萬人口打造的城市副中心。園區正積極借力穗梅產業共建,全力創建國家級高新區。深入推進強鏈、補鏈、延鏈工程建設,已形成食品飲料、生物醫藥、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家電等六大產業。形成了以伊利食品、珠江啤酒、廣藥王老吉、廣州酒家利口福為代表的食品飲料產業集群;以科倫藥業、廣藥采芝林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以廣汽集團、法國聖戈班為代表的汽車零部件製造產業集群;以龍宇新材料、國峰半導體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以東電化廣晟稀土、量能科技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群;以廣州萬寶、廣州輕工、嘉和電機為代表的智能家電產業集群。
四、區位交通
園區地處粵、閩、贛三省交彙地,位於粵港澳大灣區、海西經濟區、粵東沿海經濟帶三大經濟圈的中心位置,2小時交通半徑輻射3000萬人口,積極承接各經濟圈在人才支撐、技術輻射、產業梯度轉移等方麵的外溢,引進高端創新資源。園區處於梅州幾何中心位置,半個小時車程範圍覆蓋梅州80%以上的人口,梅州市正著力構建以廣梅園為地理聯結點的半小時經濟圈。
公路:園區的門口就是高速公路出入口,汕昆高速(G78)、梅汕高速(S19)、梅佘快線(連接市區的免費快速幹線)穿園而過;可全程直通珠三角、潮揭汕、海西區等經濟圈。
高鐵:已經建成通車的梅汕高鐵(連通廈深高鐵)在區內設有高鐵站(佘江北站);設計時速350公裏的雙龍高鐵已開工建設,預計2024年通車,實現1.5小時內直達廣州、深圳。
機場:距離梅縣機場約30分鍾車程(已開通了北上廣深、香港、台灣、泰國等20多個國內國際航班),距離省第三大機場潮汕國際機場約50分鍾車程。
港口:毗鄰國家級平台--梅州綜合保稅區,提供家門口完成海關通關手續的便利。以海鐵聯運的方式,無縫聯接汕頭港、鹽田港、黃埔港、廈門港等海港,將打造成粵東北專業物流平台和智慧物流基地。
五、投資優勢
廣州飛地園區由廣州主導、專業團隊運作,發揮廣州對口幫扶優勢,複製廣州開發區、廣州科學城等地先進經驗,圍繞園區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致力打造廣州工業發展飛地,營造媲美廣州科學城的宜業宜居環境,落戶企業享有與廣州同等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
政策疊加“雙區”建設、“兩個合作區”建設、廣東“一核一帶一區”、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廣梅全麵對口幫扶等五大戰略交彙疊加,正處在曆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入園投資可疊加享受多重大幅度優惠政策。
成本窪地梅州用工成本僅為珠三角地區的六成,工業用電在按峰平穀計算低於0.6元/度,工業用水價格低1.2元/立方(暫未征收汙水處理費),工業用地起拍價15.3萬/畝。
服務高地 行使市一級下放的行政管理職權以及“2號章”,市市場管理、稅務、自然資源、城綜、公安、消防等部門在園區設立派駐機構,構建了“辦事不出園區”的一站式服務。推行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掛鉤聯係企業服務機製,為企業提供保姆式全程代辦,做到企業辦事“隻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配套完善 引進珠三角優質醫療、教育等資源,推進產城人融合協調發展,按“七通一平”標準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區主次幹道完成瀝青路罩麵,標準廠房、冷庫凍庫、物流公司、5G基站等生產配套設施建成投入使用,產業用地可滿足企業簽約即落地需求。高標準推進教育、醫療、休閑等“七個一”工程建設,中山大學附屬廣梅開發區醫院、華師附屬廣梅園學校、廣州市小北路小學、北大新世紀實驗學校、梅州市職業技術學院產業學院、碧桂園等商住配套、人才公寓、同心湖公園、智慧廣場、智慧公交、共享電動車、商業步行街等生活配套設施一應俱全,生產生活生態相融合、宜創宜居宜業的城市副中心初具規模。
六、優惠政策
廣梅產業園是“蘇區+特區”的政策高地,入園企業可享受國務院、廣東省、廣州市、梅州市諸多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