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至18日,全市縣處級領導幹部和鎮(街)黨政正職參加專題研討班學習,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與梅州發展進行學習研討。在專題研討班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提出了抓交通、抓產業、抓人才三方麵工作的破題思路,學員們聽得認真、記得詳細、悟得深刻,並結合自身工作從加快基礎設施、創新驅動、營商環境等方麵談體會。
三抓推動綱要落地
抓緊製訂對接方案
“生態、健康、服務、旅遊都是梅州的優勢和強項。”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破題的關鍵在於交通、產業和人才。具體來說,就是要陸空並進,對接三個極點。梅州可加強與揭陽潮汕機場聯動,建成快速軌道通道,方便旅客雙向流通,還要抓好高鐵建設,加快彌補梅州交通短板。產業要通過新舊動能轉化、結構轉化、模式轉化,從傳統產業“躍升”為現代產業。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創新成為第一動力,破除體製機製障礙,擁抱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同時,對標大灣區先進經驗,從規則、標準、製度等方麵開放思想,抓服務、抓改革、抓開放、抓治理,營造宜居、綠色、智慧、開放、包容、共享的環境,吸引人才聚集,實現梅州高質量發展。“梅州正處於重要的轉折點,要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的堅實基礎,牢牢把握促進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的戰略基點、牢牢把握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曆史性的重要機遇,充分依托生態等優勢,用創新思維主動融入、參與、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推動梅州下一步的發展創造出新的動力。”張燕生說。
“梅州是大灣區通往內陸的重要橋頭堡,是大灣區產業轉移和經濟外溢的重要腹地,大灣區發展的溢出效應、輻射效應巨大,必將給梅州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市發展改革局局長張勁龍表示,《規劃綱要》及配套文件內涵豐富,作為負責對接融入大灣區建設日常工作的職能部門,市發改局將立足北部生態發展區定位,抓緊製訂並落實好對接方案,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及合作平台建設,推進產業合作共建,深化與港澳的合作,構建一流營商環境,促進與大灣區功能互補、產業分工合作和要素資源優化配置、互通共用,努力為服務梅州構建“五星爭輝”區域發展新格局,打造“三宜”城市作出應有貢獻。
交通先行創新驅動
賦予產業躍升能量
“融入大灣區,需要交通先行;服務大灣區,需要交通支撐。”市交通運輸局局長謝文威表示,我市交通部門將大力實施五年交通大改善行動,圍繞構建“一主四輔”空中交通網絡、“三縱兩橫”鐵路布局、“兩環十一射四加密”高速公路網絡的目標,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專項規劃和國家、省交通運輸發展規劃,不斷拉近梅州與大灣區的時空距離。同時,全方位改善市內交通設施,打通更多城區、園區、景區和縣城、圩鎮之間的快速通道,加快實現鎮鎮通公交、村村通客車、組組通硬底化路的目標。以提高出行效率、降低運輸成本為重點,大力提升運輸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好企業、大企業來梅投資興業的吸引力。
“《規劃綱要》實施方案和三年行動計劃均提出要把廣梅產業園作為區域合作平台重點加以建設。”梅州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周政平介紹,廣梅產業園(梅州高新區)將從產業、科技、人才、資本、市場等方麵對接大灣區,加快綠色產業項目建設,大力發展食品飲料、生物醫藥等大健康產業,為大灣區提供更多高質量的綠色生態產品。創新驅動發展,以綠創中心為載體,充分承接大灣區“虹吸效應”帶來的輻射力,通過引進大灣區高端創新資源,努力打造梅州承接大灣區綠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基地。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加快推進基礎配套設施建設,複製推廣大灣區先進經驗,持續推進行政審批、企業服務改革,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塑造具有園區特色的“馬上辦”品牌,致力打造承接大灣區綠色產能轉移的營商環境高地。
市科學技術局局長塗禮俊認為,“創新驅動、改革引領”是大灣區建設的第一個基本原則,“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大灣區的重要戰略定位。梅州科技創新基礎較為薄弱,應借助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東風,加強與大灣區的科技創新合作探索,構建開放型區域協同創新新格局,大力打造承接大灣區創新成果轉化轉移的載體和平台,增強創新基礎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通過實施人才工程項目、引入大灣區創投服務、落實財稅激勵政策等行動,營造良好的區域創新生態,促進創新要素集聚。塗禮俊表示,科技的最終落腳點是產業。因此,要抓住大灣區創新型經濟體建設的契機,把握好我市綠色產業發展定位,對標大灣區現代產業體係,逐步形成梯度發展、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的產業協作體係。
拓寬對外開放平台
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梅州有旅居港澳同胞100多萬人,港澳主要梅州客屬社團30多個,港澳同胞是梅州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市委台港澳辦主任王忠豪表示,全市港澳工作部門將緊扣市委提出的“三進一出”目標,充分發揮人脈資源豐富的優勢,全力服務梅州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深化梅港澳經貿文化交流合作,同時以世界客商大會等重大活動為契機,加強與港澳主要社團、知名人士的溝通聯係,凝聚精英力量助推梅州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王忠豪表示,還要不斷創新合作交流的方式與載體,凝聚梅港澳青少年發展共識,進一步發揮青年創新創業平台的作用,引進和聚集更多港澳高層次人才和新生代傑出人才。
梅州綜合保稅區作為梅州擴大對外開放的新高地,其申報設立有利於優化梅州的營商環境,吸引大灣區企業“走進來”,牽動本地企業“融進去”,為大灣區建設作出“梅州貢獻”。梅縣區委書記鍾光靈介紹:“梅州綜保區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10億多元,完成征地拆遷1800畝、平整土地1600畝,建成2棟保稅倉庫、6棟標準廠房、1棟綜合服務樓,配套的創新創業孵化園綜合樓和研發車間近期便可投入使用,已簽約項目13個,預計投資總額達60億元。”鍾光靈說,下一步梅縣區將及時跟進審核進展情況,緊緊圍繞海關總署《綜合保稅區適合入區項目指引》,重點引進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和保稅服務企業,確保入戶項目占地麵積達到規劃總麵積的60%以上。
“當前,梅州以轉變政府職能、優化營商環境為著力點和突破口,在廣東‘數字政府’政務雲地市節點建設、‘粵省事·梅州’移動亚博网址链接 平台打造、廣東亚博网址链接 網梅州分廳建設等方麵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市亚博网址链接 數據管理局局長廖鬆輝表示,今年該局將進一步在推動政務數據上下貫通、左右聯通上下功夫,努力實現“數字上雲、服務下沉”,推動業務應用拓展與營商環境提升相得益彰,不斷提升“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服務我市改革發展、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