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工業總產值120.2億元、曆史性突破百億大關,落戶企業再創曆史新高,規模總量在全市10個產業園區中躍居第一,規上工業總產值、規上工業增加值等各項關鍵指標均位居全市前列……日前,2025年廣梅產業園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會上公布的園區2024年成績單很是搶眼。

2月11日,2025年廣梅產業園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梅州高新區召開。 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楊斐君 攝
這份亮眼的成績如何取得?新的一年,廣梅產業園又有怎樣的“施工圖”?
成績源於一年來,廣梅產業園上下苦幹實幹大抓落實、夯實基礎深化改革、真金白銀助企惠企,以全方位優質服務刷新加速企業入駐、項目落地。
乘勢而上,再創佳績。“下一步,廣梅產業園要走出梅州,不僅要成為梅州的第一,更要成為全省園區的標杆示範。”2025年廣梅產業園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梅州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副書記、副市長蔣鯤的講話,亮明了廣梅產業園打造梅州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標杆的信心和決心。
新的一年,廣梅產業園目標明確,力爭實現工業總產值170億元,產業發展再上新台階,主平台建設再出新亮點,招商引資再現新突破,全力創建國家級高新區。
新目標
爭取今年工業總產值達170億元
在晟鑫(廣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裏,一側電解銅板整齊碼放,另一側高溫設備將電解銅板迅速熔化為熾熱銅水,經模具定型、冷卻處理後,一根根無氧銅杆被緩緩引出。
近年來,廣梅產業園立足梅州銅箔產業基礎,引進晟鑫新材料項目,通過國企與民企、製造業與金融及產業鏈協同“三個協同”路徑,持續推動梅州銅箔產業補鏈、延鏈、強鏈。
數據統計顯示,晟鑫2024年實現工業產值23.1億元,廣梅園銅業貿易額超30億元,並帶動銅貿易產業鏈實現銷售額81.5億元,不僅助推廣梅產業園工業總產值和規上工業總產值取得曆史性突破,實現“百億產值園區”,穩步向“百億營收國企”“百億大宗商品供應鏈”目標邁進,而且拉動梅州市2024年GDP增長約0.7個百分點。
作為梅州銅箔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晟鑫新材料項目憑借優異成績展現出令人矚目的“廣梅速度”。該項目的成功是廣梅產業園培育銅產業、大力發展銅箔產業鏈的典型縮影。
過去一年,廣梅產業園超額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工業產值曆史性突破百億元大關。規模總量方麵,園區從2023年在全市10個產業園區中排名第四,成功躍升第一。2024年園區重點打造的五大產業均實現跨越式發展,銅箔產業加速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壯大,食品飲料及預製菜產業不斷鞏固,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和生物醫藥產業繼續做大做強。
值得一提的是,廣梅產業園2024年還成功入選廣東省首批食品工業培育試點縣,榮獲食品飲料特色產業園、五星級服務園區、營商環境創新最佳經濟功能區優秀獎,在2023年度全省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考核中獲“優秀”等次。

2024年,梅州融灣產業園(廣梅產業園)工業總產值曆史性突破百億元。 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楊斐君 攝
雖已取得優秀“成績單”,廣梅產業園對接下來的“考試”不敢有絲毫懈怠。
要想實現高質量發展,園區必須“掛圖作戰”,推動企業項目做大做強。“2025年,我們要力爭實現工業總產值達170億元,增速達到41.4%;規上工業增加值達28.5億元,增速為30%……”本次大會結束後,隨即印發《梅州高新區2025年重點工作掛圖作戰事項》,將園區全年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平台建設、服務支撐等目標任務細化為52項具體工作。
梅州市政府黨組成員、廣州對口幫扶協作梅州指揮部指揮長、梅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張文傑表示,2025年,廣梅產業園將繼續發力,錨定“打造全市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示範標杆”工作目標,緊跟融灣協同發展整體趨勢,結合梅州本地資源稟賦,鞏固園區現有產業優勢,千方百計挖掘更多潛在發展優勢,積極探索體製機製改革創新舉措,打造對口幫扶協作“廣梅樣板”。
“要敢於較真碰硬,善於想辦法。”園區科技和經濟發展局局長李鏡在大會上強調,接下來,廣梅產業園將高效快速兌付各類獎補資金,力爭全年引進產業項目20個以上,出讓不少於300畝工業用地,出租不少於5萬平方米的政府標準廠房。園區還將快速引入食品飲料、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等優勢產業項目,做大做強特色產業集群。
成績來之不易,目標未來可期。園區建設和公用事業管理局局長溫榮桂表示,廣梅產業園將全麵推行“極簡審批”,全力推進在建項目加快建設進度,全力抓好完工項目竣工驗收,“力爭2025年實現固投13億元,工業固投12億元,為梅州經濟高質量發展‘打更多糧食’”。
會議現場,作為主平台開發公司的梅州廣梅園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廣梅投”)也立下了2025年經濟發展“軍令狀”:“力爭拉動60億元以上的工業產值。”廣梅投將持續深化改革,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發揮好國有企業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帶動作用,進一步優化各生產環節,力爭實現拉動60億元以上的工業產值,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貢獻力量。
新路徑
以全方位優質服務賦能高質量發展
廣梅產業園2024年亮眼成績單的取得,有園區一站式“五星級”服務的加持。
何為一站式“五星級”服務?“自入駐園區以來,園區給予我們政策、金融、服務等全方位的大力支持。我們也調研過其他工業園,很少有像廣梅產業園這樣周到的服務。”廣東誠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肖政強表示,在一站式“五星級”服務與完善產業配套的助力下,誠越新材料正式投產僅9個月,便達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標準。
作為一家有著14年曆史的PCB行業龍頭企業,誠越新材料搶抓梅州打造“中國銅箔之都”機遇,將工廠從廣州黃埔區整體搬遷至梅州,在廣梅產業園租賃廠房發展生產。隨著業務不斷拓展,誠越新材料投入7500萬元於園區購地建設高標準數控自動化廠房,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
“企業要多快,服務就有多快。”廣東林和汽車配件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愛玉對廣梅產業園“拿地即開工”極簡審批印象深刻。林和汽車散熱器生產項目2024年6月28日取得土地不動產權證,7月3日拿到規劃許可證,7月9日取得施工許可證,僅用8個工作日全部辦完建設審批流程。
近年來,廣梅產業園推行“拿地即開工”極簡審批,從項目洽談起實行“一對一”全程指導、靠前服務,行政審批事項全部網上受理辦結,38項“極簡辦”事項全麵實施,極大縮短了項目落地時間。此外,廣梅產業園還陸續推出“免費廣梅園”、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黃金十條”、促進工業企業做大做強等優惠扶持政策,吸引各地“新朋”紛至遝來。
自“免費廣梅園”政策實施以來,園區共吸引吉芯半導體、睿工科技、誇父材料等24個項目簽約入園。目前,已有6個項目成功上規納統,計劃總投資21億元,共盤活政府標準廠房約9.7萬平方米,閑置資產得到充分利用。僅吉芯半導體一個項目,入園一年多就已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億元,實現產值7000萬元。
本次大會強調,為進一步厚植親商、愛商、護商土壤,一視同仁支持國企、民企、外企和大中小微企業發展壯大,廣梅產業園要堅持“用戶思維”,用心用情打造高質量營商環境,為企業入駐和項目建設賦能。
在優化服務方麵,廣梅產業園始終言出必行,踐行“說話算數”“說到做到”。一方麵,強化政策支持,加強政策宣貫,積極幫助企業爭取各類扶持資金,如實兌現惠企政策。另一方麵,深入落實領導幹部掛鉤聯係企業和企業座談會製度,積極解決企業訴求,推動企業加大投資力度、做大產出效益。
在爭取金融支持上,廣梅產業園同樣不遺餘力。為企業提供多元化融資渠道,推動成立市主平台高質量發展基金,謀劃第二批超長期特別國債2.69億元、專項債6500萬元申報工作。全麵加強人才用工服務,高質量運營人社惠企綜合服務站。
廣梅產業園還將積極推動產城融合,強化要素保障工作。2024年,廣梅產業園實施各類基礎配套建設及零星項目共56個,擴園工作、規劃環評、儲備土地、資金保障、用工服務等均取得長足進展。值得一提的是,廣梅產業園一年累計投入資金8800多萬元,推進標準廠房三期、土方平基、市政道路等項目建設,謀劃建設廣梅園中學。
接下來,廣梅產業園將繼續完善新開發區域基礎設施,完成萬寶南和濱江中心共約900畝地塊平基,加快梅縣區域365畝用地征收補償,推進萬寶大道延伸段、標準廠房三期等項目建設,力爭動工建設廣梅園學校中學部,更好滿足企業生產和員工生活需求。
“我們將始終當好企業和項目的‘紅娘’‘保姆’‘店小二’角色。”張文傑表明了廣梅產業園繼續為企業和項目用心用情服務的態度。園區將深化領導掛鉤聯係企業、專員專班服務,高效兌付獎補資金,落實極簡審批、行政審批“兩個100%”,全麵實施“拿地即開工”,以“廣梅速度”服務保障現有企業和項目在園區做大做強。
新探索
打造對口幫扶協作“廣梅樣板”
新出發,新部署。會議現場,廣梅產業園奮戰經濟工作一線人員和企業家進行了表態發言,分享新一年的發展思路。
“未來,我們將順勢而為,積極擁抱AI人工智能,利用AI工具賦能研發、生產、營銷,推動提質增效、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邁上新台階。”談到改革創新,廣東寶輪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發均在大會上立下擁抱AI的決心。
早年在東莞市發展的寶輪精密科技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曆經20多年已成為中國輕工業刺繡機械行業十強企業。目前,廣東寶輪項目已全麵開工建設,預計2026年5月全麵投產,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產值4億元,年稅收1250萬元。陳發均表示,未來一年,寶輪精密科技將紮根梅州,爭取廣東寶輪項目如期建成投產,加快建設成為現代化、國際化、智能化的生產製造工廠。
科技創新是產業發展的“源頭活水”,而體製機製創新則是產業發展的“強引擎”。廣梅產業園不斷深化體製機製改革,優化園區機構職能,發揮招商引資、企業服務等功能。

梅州聖戈班廠房內,機械臂有條不紊地工作著。 南方日報記者 何森垚 攝
作為穗梅對口幫扶協作和產業轉移主平台的重要抓手,廣梅投圍繞“建設廣梅園、服務高新區”,積極探索多元化發展路徑。立足梅州銅箔—高端印製電路板產業集群,廣梅投積極參與銅壓延產業建設,於2024年4月成立二級公司——廣梅園銅業公司,同園區引進企業晟鑫公司開展深度合作,探索“國企與民企協同、製造業與金融協同、產業鏈上下遊協同”的“三個協同”創新發展路徑。
“主導開展銅貿易業務半年以來,已實現拉動產值超23億元,貿易額超30億元,助推園區工業總產值和規上工業總產值均實現曆史性突破。”廣梅投董事長龔小朋談及,銅壓延產業基地項目的推進初步補足了梅州銅箔產業鏈條,降低了物流成本,解決了銅箔企業庫存占用、資金壓力大等發展難題,也助力盈華電子、嘉元科技等梅州銅箔龍頭企業的產業發展。
以盈華電子為例,以往該公司要到福建等地購買銅材,且通常需要儲備一個星期的庫存。由於銅的價值較高,庫存貨值高達上億元,企業因此背負沉重的資金壓力。“如今,從廣梅園銅業采購銅材,一個電話就能送貨上門。”廣梅園銅業公司負責人李海彬認為,減少銅加工企業和下遊客戶在原材料資金方麵占用的同時,該模式還加強了梅州銅產業鏈下遊客戶的黏性,產業集聚效應持續加強。
回望廣梅產業園2024年的科技創新成果,“改革者進,創新者強,改革創新者勝”果真不是一句空話。2024年,廣梅產業園新增2家高新技術企業、12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家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博士工作站,科技創新勢力強勁。
“改革是園區發展的不二法寶,深化改革才能抓住全麵發展的重大機遇。”張文傑在大會上強調,廣梅產業園要主動捕捉改革機遇、發展機會,堅持向改革創新要動力、要活力、要發展。
既要打好“蘇區牌”,也要打好“灣區牌”。大會指出,廣梅產業園要用好革命老區政策,用足梅州融灣方案,加強與上級部門溝通彙報,繼續做好“以升促建”工作,爭取成功創建國家高新區;深化“灣區+蘇區”合作機製,抓好主平台建設,運營好“反向飛地”,並持續推動廣州市屬國企在園區布局產業鏈配套項目,全力服務保障大灣區企業及其產業鏈上下遊項目在園區做大做強。
另一方麵,要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至2家,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強化科技創新人才培育與引進力度,做實做細科技創新服務。力促廣梅創客空間申報省級眾創空間,廣梅產業育成中心申報省級孵化器,加快培育企業研發中心、新型研發機構,持續增強科技創新動能。
2024年
廣梅產業園成績單
●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20.2億元,比增45.7%,曆史性突破百億元。規上總產值105億元,比增45%;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21.43億元,比增37.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54億元,比增49%;新增商貿貿易額81.5億元,同比增長253.73%;實際利用外資1711萬美元,為梅州近5年首個單筆實際利用外資超億元的項目
●項目建設碩果累累。引進晟鑫新材料、食出力源、天恰冷鏈等項目25個,計劃投資總額25.6億元,達產後預計年產值127億元,項目數、計劃投資額、達產產值分別是2023年的1.3倍、1.36倍、5.8倍
●銅箔產業令人矚目。晟鑫新材料實現工業產值23.1億元,項目達產後年產值將超100億元;廣梅園銅業貿易額超30億元,並帶動銅貿易產業鏈實現銷售額81.5億元,拉動梅州市2024年GDP增長約0.7個百分點
●“二期現象”加速呈現。聖戈班、王老吉、珠江啤酒等8家企業共追加投資約14.84億元
●科技型企業嶄露頭角。高新技術企業數、科技型中小企業數、專精特新企業數分別同比增長10%、75%、36.3%
●人才引育成效顯著。引進創新創業團隊1個,新認定梅州市高層次人才23人,新引進急需緊缺人才20人;國家級人才工程項目申報數3個,省級人才工程項目申報數2個;兌現人才落戶獎21人,技能職稱素質提升69人,新引進各類產業人才457人;發放各類人才補貼631.9萬元
來源 南方日報 南方+
記者 劉明心 李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