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州市政府辦公廳、梅州市政府辦公室印發《廣州市對口幫扶梅州市助推老區蘇區全麵振興發展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根據《規劃》,到2025年,廣州將助力梅州蘇區脫貧攻堅成果全麵鞏固拓展,居民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培育形成一批產值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奮力譜寫廣梅對口幫扶新篇章。
明確五大領域工作任務
《規劃》共包括八章26節,注重在產業幫扶、民生幫扶和深化對口幫扶體製機製改革方麵突出“梅州所需”、“廣州所能”,同時注重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緊密銜接,突出鄉村振興與對口幫扶統籌推進。
《規劃》明確提出五大領域工作任務。一是完善廣梅對口幫扶動力機製。優化提升各級對口幫扶工作關係,構建產業共建發展新格局,助力梅州融灣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共建融灣特色產業集群。支持優勢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紅色文化旅遊產業集群發展。三是助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強做大農業產業,支持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促進梅州縣域幫扶全覆蓋。四是提高民生事業幫扶工作水平。在教育、醫療、就業、文化、體育等領域開展結對幫扶活動。五是深化對口幫扶體製機製改革。創新對口幫扶共建共享新模式,健全科技及金融服務體係,助力梅州優化區域營商環境,提升梅州開放合作水平。
共建融灣特色產業集群
《規劃》提出,廣梅要共建融灣特色產業集群,以優勢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紅色文化旅遊產業等為重點,共建特色產業鏈和產業分工協作體係,探索推廣“廣州總部+梅州基地”“廣州研發+梅州生產”“廣州孵化+梅州產業化”等產業共建新模式,支持梅州蘇區加快培育一批對接廣州及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特色產業集群。
從具體產業看,《規劃》提出,推動銅箔-高端印製電路板產業高質量集聚發展,打造全國重要的銅箔-高端印製電路板生產基地;推動本地汽車零部件製造企業與廣州整車製造企業建立更緊密的產業協作關係,在梅州蘇區建設以汽車零部件、汽車電子為主導產業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推動智能家電產業集群發展,鼓勵引導各類輕工企業在廣梅產業園布局小家電、智能家電整機及零部件製造項目;積極發展食品飲料和現代農產品深加工業,支持梅州柚、嘉應茶等重點加工業企業新建、擴建深加工生產線;發展壯大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在梅縣區、梅江區打造以電子製造、軟件服務為主導產業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在豐順縣打造以電子電聲為主導產業的電聲產業集群;培育發展以中醫藥為重點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打造“中醫藥穀”;培育發展數字經濟產業集群,建設“客都智穀”。
加大民生事業幫扶力度
《規劃》明確提出,廣州將加大民生事業幫扶力度,支持梅州加快補齊教育、醫療、就業、文化等民生短板。教育方麵,推動廣州中小學與梅州開展結對共建,建立優秀教師雙向掛職交流機製,共享廣州先進教育理念、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醫療方麵,推動廣州市屬醫院與梅州組建更多專科聯盟或開設分院,持續推進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接管運營廣梅開發區醫院,協助梅州蘇區地方醫院創建三甲醫院,加快推進梅州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梅州市婦女兒童醫院)遷建工作。就業方麵,加快廣梅產業園“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省級培訓基地建設,開展“百城萬村”家政培訓活動,培養烹調、技工、養老等服務業領域技能人才。文化體育方麵,支持廣州演藝團體赴梅州演出,推動梅州演藝團體到廣州學習交流,輸送文藝院團業務骨幹到廣州跟班學習,組織廣州地區專家對梅州文藝院團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幫教;助力梅州蘇區建設足球特區,鼓勵廣州地區足球俱樂部與梅州開展全方位交流合作,投資開發足球產業項目,設立訓練基地。
《規劃》還提出,加快廣州至河源(龍川西)高速鐵路建設,對接龍岩-梅州-龍川高鐵,形成廣州至梅州高鐵通道,使廣州到梅州高鐵車程縮短至1.5小時;支持梅州蘇區建設國家級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協助打造梅州柚、嘉應茶、客都米、平遠橙、興寧鴿等“梅字號”區域品牌;支持梅州國際無水港建設,加強與廣州港及汕頭、漳州等周邊港口城市合作,打通鐵海聯運通道,加強與沿海經濟帶東翼及粵閩浙沿海城市群的聯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