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濃,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以下簡稱“廣梅園”)內卻湧動著提速發展的暖流。
10月29日,廣梅園舉行係列產業項目集中簽約、動工、投產活動,共有19個項目簽約、12個項目動工和10個項目投產,總投資120億元,涉及大健康、智能製造、汽車零部件、輕工紡織、大數據、軟件開發、新能源、配套設施等領域,是近年來廣梅園集結項目最多、投資規模最大、涉及領域最廣的一次。
廣州對口幫扶梅州以來,特別是2020年第三輪穗梅對口幫扶以來,廣州對口幫扶梅州指揮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廣東區域協調發展,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和對口幫扶工作的部署,牢記“對口幫扶梅州是廣州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堅決落實“一盤棋”決策部署,助力梅州決勝全麵小康,推動蘇區振興發展。
廣州對口幫扶梅州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集中呈現了穗梅產業共建成果,集體發力助推廣梅園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吹響梅州加快生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集結號,為梅州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杆、爭當生態發展區建設先行示範市提供強大動力。
小項目撬動大產業。一個個簽約、動工、投產的項目,猶如一串串“金鑰匙”,破譯出廣梅產業幫扶的“致富密碼”。

小小仙草撐起億元項目 解碼:龍頭企業“大帶小”促產業共振
十月的梅州,依舊綠意盎然,花開絢爛。跟隨無人機的視角俯瞰廣梅園,整個園區幾乎被綠水青山環抱,園區內道路寬敞,廠房林立,目之所及皆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同心湖的北邊,一瓶五層樓高的紅罐王老吉十分搶眼。這裏是廣藥集團王老吉涼茶原液提取基地,也是全球產量最大的涼茶原液提取基地。昨日,廣藥集團梅州王老吉大健康產業園竣工投產暨敬老月關愛捐贈活動便在此舉行。
梅州是著名的仙草之鄉,但長期以來沒能形成產業。誰也沒想到,如今這株小小的仙草,已然撐起一個億元項目。
依托梅州仙草等中藥材優勢,廣藥集團投資8.4億元建設全球最大的王老吉涼茶原液提取基地和華南地區最大的采芝林中藥產業化生產服務基地,以“輸血+造血”方式對梅州進行幫扶。
如今,梅州王老吉大健康產業園兩大項目已正式投產。廣藥集團相關負責人在投產活動上介紹,王老吉大健康梅州原液提取基地斥資4億元,正式投產後日可提取藥材60噸以上,年產涼茶濃縮液約2萬噸以上,年產值規模將達到6.5億元,帶動當地就業400多人;采芝林藥業梅州中藥產業化基地投產後,可實現中藥飲片產值和銷售約5億元,每年為當地帶來稅收超3000萬元,增加當地就業崗位近150個。
此外,廣藥集團還在梅州建立仙草規範化種植基地近萬畝,帶動梅州當地農戶積極參與種植,全年收購仙草10000噸,營業收入達1億元,帶動2000多貧困人口增收。
廣藥集團的幫扶模式,是廣梅指揮部構建“造血”扶貧機製的縮影。具體而言,即通過發揮龍頭企業帶動效應,大力推廣“公司+基地+貧困戶”等模式,促進產業規模化發展。
除了廣藥集團外,廣州酒家、香雪製藥等行業領軍企業和龍頭企業,出台專項獎補政策鼓勵企業購買當地農產品作為生產原料,實現“粗加工在貧困村,深加工在產業共建園”,提升梅州全產業鏈水平。
“產業共建園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村、貧困村扶貧產業促成產業共建項目。”廣州對口幫扶梅州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梅對口幫扶工作一環扣一環,“產業共建與精準扶貧聯動發展”的發展路子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具特色。
在這一模式的帶動下,梅州柚、客都米、嘉應茶、高山紅薯、“陳小鴿”等產業益貧帶貧效果明顯,不僅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還帶動當地農戶脫貧奔康。龍頭企業“大帶小”,成為廣梅產業幫扶的一大“致富密碼”。
三大汽車零部件項目集中投產 解碼:產業鏈招商“引一串帶一片”
梳理可見,此次投產的11個項目中,與汽車零配件有關的項目就有3個,皆位於廣汽零部件產業園內。3家企業都是廣汽集團供應商,主要生產汽車座椅麵套、安全帶提醒傳感器、座椅腰部支撐係統、座椅加熱器、全車鉸鏈及限位器等。
時間回到四個月前。今年6月23日,由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法國聖戈班集團和廣汽集團強強聯手、合資興建的產業項目——聖戈班汽車高端玻璃製造項目落戶廣梅園,實現簽約即動工。
“項目位於廣梅園廣汽零部件產業園內,計劃總投資6.2億元,預計達產後可實現年產值11.8億元以上,從引進到簽約動工,僅曆時一個多月。”聖戈班汽車安全玻璃係統亞太區兼中國區總裁範辛越表示,聖戈班將會在梅州基地引進最新的產品係列,並與廣汽集團深化合作,推進梅州基地未來先進技術開發能力建設。
一企引一串,一串帶一片。廣汽零部件產業園的發展壯大,正是廣梅指揮部產業鏈招商的成果體現。
廣汽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開展穗梅對口幫扶工作以來,廣汽集團積極發揮國企政治擔當,縱深推進廣汽零部件產業園建設,從2016年開始廣汽集團連續3年每年引進3個汽車零部件相關項目落戶,現已招引廣汽彈簧、廣汽華德等關聯企業近20家。
可以說,廣州國企精準發力、民企外企緊密跟隨,抱團發展、優勢互補,已成為廣梅園產業發展的一大亮點。如今的廣梅園,像汽車產業一樣,由國企引領帶動形成的產業集群並不在少數。
近年來,借助廣州強大的產業資源優勢,廣梅園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開拓了“國企搭建要素平台+民企外企產業集群化發展”的產業共建模式,推進“總部、研發、營銷在廣州,基地、製造、配套在梅州”的產業鏈合作,重點打造了廣汽零部件產業園、廣藥大健康產業園、新能源新材料及先進製造業產業園、食品飲料產業園、廣梅共建大數據產業園等多個“園中園”,助力梅州蘇區振興發展。
新簽約項目中綠色、高新企業占比高 解碼:構建“5311”綠色產業體係,打造國家級高新區
梅州是生態發展區,為實現綠色發展,近年來,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構建“5311”綠色產業體係,高質量發展生態經濟。去年6月,梅州還出台《關於加快推動綠色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推進大數據存儲、處理、應用、智能硬件及配套信息基礎設施等全鏈條發展,把梅州打造成為大灣區大數據後台、粵北智慧產業基地。
記者留意到,在本次簽約及動工的項目中,綠色、高新科技企業占比頗高,如廣梅產業園分布式綠色能源科技園項目、華師昆蟲產業落地項目、中科綠色植物高植化利用工程研究院等,吹響了廣梅園加快生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集結號”。
除了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外,廣梅園也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布局中按下“加速鍵”。以大數據產業園為例,活動當天除了新簽約的廣梅園區塊鏈超算中心項目外,廣東紫晶信息存儲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容量藍光存儲光盤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也正式動工開建。
“今年2月,我們公司成功上市科創板,成為梅州第二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廣東紫晶信息存儲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動工的大容量藍光存儲光盤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總投資2億元 ,項目采用最先進的生產工藝,實現年新增藍光存儲光盤BD-R200G產能200萬片,項目建成後,預計可新增產值1億元,稅收500萬元。
高科技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為廣梅園打造國家級高新區注入一針“強心劑”。廣梅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一直以來,廣梅園把申報創建國家級高新區作為首要任務、頭等大事,全力打造梅州市第二個國家級發展平台,今年以來,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發機構的落戶,創建步伐不斷加快。
今年7月,廣梅園委托廣梅航天育種研發中心開展太空誘變育種試驗的金柚種子,在太空遨遊近三天後順利“回家”,完成梅州農業種子的首次太空之旅。這是廣梅園以高新技術賦能梅州產業新發展的一個縮影。
當下,廣梅園以廣梅生態產業創新空間為主要載體,進一步加強與中大、華師、仲愷等高等院校合作,培育集聚了航天育種研發中心、華師昆蟲研發中心、仲愷廣梅研究院、廣梅數穀人工智能研究院等科研機構,攜手IDG等知名科創企業孵化平台打造廣梅科技眾創空間。廣梅園正不斷成為創新要素顯著集聚、科技含金量顯著提升、產學研機構百花齊放的大舞台,並將成為推動梅州“5311”綠色發展體係再上新台階的主要引擎。
華師附屬廣梅園小學動工開建明年招生 解碼:招才引智蹄疾步穩,園區配套全麵升級
園區要發展,人才是關鍵。如何吸引並留住人才,園區的各項配套升級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昨日的活動中,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廣梅園小學正式動工開建。該項目由廣梅園與興寧市、華師大聯合創辦,位於園區二期,規劃用地約52.7畝,總建築麵積29760平方米,估算總投資14800萬元,班數為36個班,可容納學生1620人。項目計劃於2021年9月交付辦學。
廣梅園人社局負責人介紹,廣梅園目前已建成碧桂園商住配套項目、中山大學附屬醫院廣梅開發區醫院、廣梅開發區中心小學,共享新能源汽車、共享電單車等投入使用,人才公寓正加快推進建設,濱江商務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產業配套設施等項目也已啟動建設。
為招才引智,今年10月9日園區還出台了《梅州高新區關於加快集聚產業領軍人才的實施意見》及5個配套文件《梅州高新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引進支持製度》等,在住房、教育、激勵、企業發展、生活保障等方麵對各類人才給予政策與資金的大力支持,推動高企、研發機構、人才等創新要素往園區集聚,構建起了園區人才工作的政策體係,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除了加緊築巢攬才外,廣梅指揮部對本地人才培養和就業培訓的步伐也從未放緩。活動當天,總投資超800萬元的粵菜師傅培訓基地也正式動工。“我們結合‘粵菜師傅’ ‘廣東技工’‘南粵家政’等項目加強對貧困勞動力的就業技能培訓,促進其實現長期穩定就業。”廣梅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梅園與廣州番職院合作開辦現代學徒製全日製大專班,優先招錄貧困戶子女就讀,一邊上學一邊工作,實現穩定脫貧。
在廣梅兩市同心協力的推進下,梅州脫貧攻堅戰成效顯著:截至2020年6月28日,廣州市對口幫扶梅州市的272個省定貧困村全部達到退出標準,13600戶41445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按照“八有指標”落實政策全部達到脫貧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