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高新區 工作動態 對口幫扶“廣”開思路 同心共築“梅”好明天
對口幫扶“廣”開思路 同心共築“梅”好明天
來源:南方日報   時間:2020-09-09 15:28:49   瀏覽:-
字號:

  何為“廣州溫度”“梅州速度”?梳理上半年穗梅對口幫扶工作,答案顯而易見。

  廣梅園68家投產工業企業、梅州8個縣(市、區)對口幫扶園536家工業企業全部實現複工複產;廣梅共建大數據產業園紫晶存儲成功上市科創板,成為梅州第二家科創板登陸企業;廣州對口幫扶梅州272個省定貧困村全部達到退出標準……

  廣州對口幫扶梅州以來,廣州對口幫扶梅州指揮部(下稱“廣梅指揮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廣東區域協調發展、進一步促進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和對口幫扶工作的部署,牢記“對口幫扶梅州是廣州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堅決落實“一盤棋”決策部署,為梅州發展“乘風破浪”帶來源源不斷的新活力。

  “發揮梅州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進一步承接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外溢需求,共同推動實現梅州蘇區振興發展。”8月28日,第28屆廣州博覽會廣梅產業園展館正式開館,現場舉行廣州對口幫扶梅州“1+8”產業共建園區招商推介會。

  推介會上,廣梅指揮部和廣梅產業園主要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深化“政策撬動+市場驅動+龍頭帶動”產業共建模式,構建“種養和初加工在貧困村、精深加工和服務平台在共建產業園、主要消費市場在粵港澳大灣區”一二三產業全鏈條幫扶體係,以“大幫扶帶動小幫扶”,增強梅州內生動力和造血功能,助力梅州決勝全麵小康,推動蘇區振興發展。

  當“紅娘” 招一個引一串帶一片

  “這裏是紅色聖地、生態福地、創業寶地”“加快項目建設,推動縣域經濟健康發展”“實行‘一企一策’,最大限度滿足企業需求”……在廣州對口幫扶梅州“1+8”產業共建園區招商推介會上,廣梅園以及8個縣(市、區)產業園相繼亮相,彙聚成以廣梅產業園區為龍頭的集中發展優勢,讓現場參展商以及觀眾為其點讚。

  “梅州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既有政策優勢,也有成本優勢,我們對這個產業園區很感興趣。”參展商陳先生說,穗梅對口幫扶下的梅州園區區位優勢、營商環境對企業項目落地有較強的吸引力。

  項目興則產業興,產業強則經濟強。

  廣梅產業園作為廣州對口幫扶梅州的主戰場和前沿陣地,在前期引進了廣汽、廣藥、廣州輕工、廣州萬寶以及廣州酒家的基礎上,今年更是培育推動了紫晶存儲登陸科創板上市,引進了又一家世界500強企業法國聖戈班集團、行業領軍企業日本厚利加、上市儲備企業天智實業等民企外企,呈現高質量發展的態勢。

  “作為唯一入選國家工信部存儲器一條龍的光存儲科技領先企業,我們在疫情期間登陸資本市場,未來發展的動能強勁。”廣東紫晶信息存儲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藍勇民表示,登陸科創板帶來的利好給予企業強大發展信心。

  當好“紅娘”牽好線,舞好“龍頭”謀全局。

  穗梅對口幫扶產業藍圖,從一開始就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方麵因地製宜,根據梅州生態發展需求,推動煙草、電力、建材、電子信息、機電製造五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培育文旅、體育、互聯網三個新興產業,著力打造大健康產業,壯大特色現代農業。另一方麵加快規劃“1+8”產業園區協同發展,形成“縣縣有園區,園園有項目,園園有特色”的聯動發展布局。

  當前,梅州正借力穗梅對口幫扶,深化產業園區“個十百千萬”建設,吸引更多優質項目落戶,讓“5311”綠色產業體係更加鮮明、更具活力、更有競爭力。

  如何實現“招一個引一串帶一片”的發展模式?梅州積極借力廣州全麵對口幫扶,認真貫徹落實《梅州市進一步深化穗梅產業共建工作方案(2017—2020年)》,依托產業園區發展平台,采取組團式招商、小分隊招商,成立駐外專業招商隊,深化穗梅產業合作共建。

  “我們圍繞產業和項目建設,牢固樹立‘產業興市、項目為王、企業第一’理念,以人要進來、新產業要進來、龍頭企業要進來、貨要出去‘三進一出’為目標,製作綠色產業招商圖譜,加快構建‘5311’綠色產業體係。”廣梅指揮部和廣梅產業園主要負責人表示,此次組團參加廣州博覽會,便是穗梅對口產業幫扶“三進一出”的積極探索。

  產業共建出實招,對口幫扶見實效。得益於《廣州市對市屬國有企業到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投資給予扶持資金及業績考核支持的實施意見》等優惠扶持政策的落地,彌補了梅州產業吸引力不強的短板。2017年以來,梅州全市共引進落戶園區項目126個,計劃投資額332億元。

  緊抓“雙區驅動”和廣州推動“四個出新出彩”等重大機遇,按照中央、省和穗梅兩市的決策部署,立足梅州決勝全麵小康和推動蘇區振興發展的實際,穗梅對口幫扶工作隊助力梅州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開拓了“國企搭建要素平台+民企外企產業集群化發展”的產業共建模式,推進“總部、研發、營銷在廣州,基地、製造、配套在梅州”的產業鏈合作。廣汽集團、廣藥集團等廣州8大國企競相進駐廣梅園,形成了國企搭台引領帶動、民企外企集聚發展的產業發展模式。

  任“園丁” 幫一企促一業謀一園

  “3,2,1,動工!”

  6月23日上午,由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法國聖戈班集團和廣汽集團強強聯手、合資興建的產業項目——聖戈班汽車高端玻璃製造項目落戶廣梅產業園,實現簽約即動工。

  在國際疫情蔓延、全球經濟低迷的曆史窗口期,聖戈班項目順利動工,對梅州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位於廣梅園廣汽零部件產業園內,計劃總投資6.2億元,預計達產後可實現年產值11.8億元以上,從引進到簽約動工,僅曆時一個多月。”聖戈班汽車安全玻璃係統亞太區兼中國區總裁範辛越表示,聖戈班將會在梅州基地引進最新的產品係列,並與廣汽集團深化合作,推進梅州基地未來先進技術開發能力建設,培育前沿領域產品能力。

  一企促一業,一業聚一園。聖戈班項目動工建設,是廣汽集團產業鏈招商的一個縮影。

  開展穗梅對口幫扶工作以來,廣汽集團積極發揮國企政治擔當,主動參與穗梅對口幫扶工作,實行“3+3+3+X”的幫扶模式,深耕汽車產業鏈招商,縱深推進廣汽零部件產業園建設。

  “廣汽集團將繼續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篩選符合戰略發展規劃的項目落戶廣梅園,實現廣汽零部件產業園的高質量發展,助力梅州蘇區振興。”廣汽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馮興亞說,從2016年開始廣汽集團連續3年每年引進3個汽車零部件相關項目落戶,現已招引廣汽彈簧、廣汽華德等關聯企業15家,總投資22.78億元。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的影響,不少園區企業都按下“暫緩鍵”。打通疫情期間的生產堵點,成為穗梅對口幫扶工作的重點之一。

  迅速構建“1+5+8”工作格局,有序開展防疫工作;主動牽線搭橋,免費幫企業發布2353個招聘崗位;8個縣(市、區)對口幫扶園出台了係列援企穩崗政策,推動家門口就業,吸引本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截至目前,廣梅園、8個縣(市、區)對口幫扶園和272條廣州幫扶的貧困村保持著新冠肺炎疫情“零輸入、零擴散、零感染”。

  “每一個幫扶園區都迅速行動起來,每一個駐村工作隊都回到崗位。”廣州對口幫扶梅州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廣梅園、8個縣(市、區)對口幫扶園積極抓複工複產,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

  目前,廣梅產業園重點打造了廣汽零部件產業園、廣藥大健康產業園、新能源新材料及先進製造業產業園、食品飲料產業園、廣梅共建大數據產業園等“園中園”,均由廣州國企帶動形成的產業集群,成為產業幫扶的中堅力量。

  隨著梅州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穗梅對口幫扶工作積極做好產業對接,服務好企業落地,形成點上高效發展,麵上共抓保護發展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廣梅產業園園區學習借鑒廣州推動項目“五個一”機製,出台了領導掛鉤聯係企業(項目)工作方案,對園區規上(重點)企業、重大在建、籌建項目和招商引資在談重點項目采取緊盯不放、全方位服務、無縫對接和高效推動的策略,提高服務企業效率。

  “促進企業早落地、早投產、早見效,加大幫扶企業力度,扶持企業做大做強,推動園區實現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早日創建百億園區、國家級高新區。”廣州對口幫扶梅州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說。

  做“保姆”  扶一人帶一戶富一村

  8月28日上午,興寧扶貧產品展銷中心在廣州市天河區車陂街車陂村天隆花園北座試業,來自300公裏外的興寧市優質扶貧產品受到熱捧。

  “‘陳小鴿’肉鴿、柚子、絲苗米等扶貧產品品質優良、富有特色。”廣州市天河區對口幫扶幹部表示,僅試業當天,該展銷中心就現場簽訂900多萬元采購協議,現場賣出價值3萬多元的興寧農特扶貧產品。

  小鴿子養成富民興村大產業。在推進“陳小鴿”養殖基地項目過程中,廣州駐興寧工作組引導廣州天河區幫扶的15條省定貧困村加入,實現村村聯動發展。

  鍾會權是當地的貧困戶,是家裏唯一的勞動力。在廣州駐村幫扶單位的牽線搭橋下,鍾會權在羊嶺村承包下一個鴿棚,養鴿給他帶來了脫貧的希望。

  “這個鴿棚如果一個月有4000隻鴿子乳鴿出籠,公司按每隻1.5元的提成計,我每月就能拿到6000元。”鍾會權笑著說,通過參加定期舉辦的技術培訓,他已經逐漸從“養鴿小白”變為“養鴿能手”。

  如今,“陳小鴿”已從一個貧困村精準扶貧產業項目成長為一個產業共建億元以上項目,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肉鴿供應的重要基地。

  對口幫扶要立足長遠,通過滾動發展、聯動發展,打造“帶不走的幫扶工作隊”。在抓好產業幫扶的同時,廣州對口幫扶梅州指揮部堅持以“大幫扶帶動小幫扶”的模式,加快推進精準扶貧工作。

  “通過產業共建的模式,築巢引鳳,把本地的資源充分盤活,同時引進外麵的優質資源,尤其是產業項目。”豐順縣委常委、副縣長、海珠·豐順對口幫扶工作隊隊長陳少洲表示,海珠(豐順)產業園的建設與發展,秉承了穗梅對口產業幫扶與精準幫扶“一盤棋”工作宗旨,充分利用園區現有飼料資源優勢,以綠色飼料為著力點,以園區工業反哺本地農業,促進本土養殖產業發展,實現了園區工業反哺養殖產業。

  針對梅州貧困村人少地少,各村難以形成規模產業的困境,廣梅對口幫扶工作隊鞏固推廣“公司+基地+貧困戶”模式統籌推動貧困村抱團聯動發展,推廣高山紅薯、肉鴿產業發展模式,每個縣(市、區)至少選定兩個產業扶貧項目,加大村村聯動統籌發展力度,擦亮梅州柚、嘉應茶、客都米、壽鄉水品牌,做強做優產業扶貧。

  “項目投產後每天可提取藥材60噸以上、年產值約6.5億元,並在梅州建立仙草規範化種植基地近萬畝,帶動梅州當地農戶積極參與種植,全年收購仙草1萬噸,營業收入達1億元,帶動2000多名貧困人口增收。”廣藥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依托梅州仙草等中藥材優勢,集團投資8.4億元在梅州建設全球最大的王老吉涼茶原液提取基地和華南地區最大的采芝林中藥產業化生產服務基地。

  與此同時,廣藥集團、廣州酒家、香雪製藥等行業領軍企業和龍頭企業,出台專項獎補政策鼓勵企業購買當地農產品作為生產原料,實現“粗加工在貧困村,深加工在產業共建園”,提升梅州全產業鏈水平。

  “產業共建園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村、貧困村扶貧產業促成產業共建項目。”廣州對口幫扶梅州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穗梅對口幫扶工作一環扣一環,“產業共建與精準扶貧聯動發展”的發展路子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具特色。

  產業幫扶落地有聲,扶貧工作因人施策。廣梅指揮部通過加強就業培訓和人才培養,大力開展農民適用技術培訓,共幫助梅州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9436人實現轉移就業、5577人實現就近就地就業。目前,廣州對口幫扶梅州的272條貧困村41553人已於今年6月全部達到脫貧標準,提前完成了對口幫扶梅州工作任務。

  “以廣梅園區為主平台創建‘廣東技工、南粵家政、粵菜師傅’三大工程省級培訓基地,由園區管委會牽頭組織高職院校、知名企業機構和園區企業共同組建‘廣東技工、南粵家政、粵菜師傅’三大工程實訓聯盟。”廣州對口幫扶梅州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創建三大工程省級培訓基地,每年培訓2000人次,推薦就業1000人次,打造穗梅就業幫扶的長效機製和就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