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口幫扶梅州272個貧困村、共建產業園、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梅州配送分中心……梅州地處粵北山區,產業基礎薄弱,對口幫扶難度較大。廣州全力拓寬對梅幫扶渠道,在全方位、各領域開展幫扶,著力提升梅州“造血”功能,助力梅州蘇區振興發展。在廣州的真幫實扶下,梅州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對口幫扶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精準扶貧至6月底脫貧率達96.39%
“如果沒有他們,大家現在還在擔心金針菜的晾曬和銷售問題,明德小學也不會有標準的操場、籃球場、電腦室,村裏的道路、衛生站、村委會也不可能這麼完善。”大埔縣銀江鎮明德村黨支部書記房德耀說。
房德耀口中的“他們”,就是廣州市海珠區官洲街道辦事處。三年來,官洲街道辦事處先後投入252萬元扶貧資金建設、提升明德村的基礎設施和衛生環境,另花費32.3萬元打造92個金針菜烘烤房、購置一批農具農資分派給農戶,還積極探索打通產、供、銷環節,推動金針菜產業化發展。據統計,官洲街道辦事處已累計幫助明德村銷售金針菜1.8萬多斤,幫助建立的合作社共計獲得9萬多元的村集體收入,金針菜在明德村的脫貧進程中發揮了“造血”功能。
這是廣州對口幫扶梅州脫貧成效顯著的一個縮影。2016年3月22日,廣東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召開,提出要從區域協調發展的角度解決好全省的貧困問題,讓經濟較發達的珠三角地區對口幫扶經濟欠發達的粵東西北地區。根據工作部署,廣州對口幫扶梅州272個貧困村,貧困戶共計13866戶42144人。
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響起,廣州把對口幫扶當成“自家事”來做,第二輪派駐幹部373人已全部到位,全麵紮實推進各項工作。據統計,廣州對口幫扶梅州已累計投入扶貧資金14.4億元,成立產業化組織402個,絲苗米、百香果、金針菜等一批特色種植示範基地成為農民的聚寶盆,光伏發電、農村電商、鄉村旅遊等新技術、新模式為農村發展打開了致富的新天地……至今年6月底,已有40622人脫貧,脫貧率達96.39%。
產業共建支持先進生產力轉移梅州
藍天白雲下道路平坦開闊,一派綠意間大樓有序規劃,醫院、小學、網球場、24小時書店、免費循環公交等生活配套一應俱全……駕車行駛一圈,記者切身感受到了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的活力、溫度和質感。
作為新一輪穗梅產業共建的主戰場和梅州“五星爭輝”區域發展格局的先行區、示範區,廣梅產業園積極借力、全麵推動國家級高新區創建工作,目前共引進企業126家,計劃投資總額約250億元。廣梅產業園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州積極支持先進生產力轉移梅州,大力推動以廣汽零部件產業園、廣藥大健康產業園、新能源新材料及先進製造業產業園、食品飲料產業園、廣梅共建大數據產業園5大“園中園”為重點的產業集聚區建設,進一步促進廣梅兩地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廣梅產業園現已成為梅州最活躍和最具競爭力的產業集聚區,近三年本輪廣州對口幫扶引進的綠色低碳製造類項目在全速加快建設,基本上在今年年底可實現投產,達產後新增產值超過150億元,年稅總額約11億元。
此外,在廣州的資金幫扶和全力推進下,梅州縣級共建園區也實現了進一步的擴容提質。增城(梅縣)產業園上半年引進項目13個、計劃總投資32.6億元,天河(興寧)產業園擬新簽約項目4個、計劃總投資24億元,海珠(大埔)產業園新簽約項目8個、計劃總投資15.5億元……廣梅兩地產業合作共建不斷深化,梅州蘇區振興發展得到進一步助力。
協調發展“高鐵時代”加快發展步伐
選派98名醫務人員到梅州掛職或支醫,在梅州開展手術示教272例、舉辦學術培訓70期共計3471人(次)參加,深入推動廣州百萬人遊梅州活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梅州配送分中心,擬簽訂《廣州南沙自貿片區與梅州市人民政府改革創新協同發展框架合作備忘錄》……近年來,廣州逐步拓寬對梅幫扶渠道,與梅州在多個方麵“結對子”,助推梅州補齊民生社會事業短板。
目前,梅汕高鐵位於梅州境內的3個高鐵站——梅州西站、佘江北站、豐順東站,都在緊鑼密鼓地加快建設。不久後,梅州將迎來“高鐵時代”,大大拉近與粵港澳大灣區、潮汕地區及海西經濟區的距離,加速信息互通,促進協調發展。而廣梅兩地,在產業、交通、環保、社會事業等方麵攜手合作、共促發展的步伐,也將越邁越快。
“多年來,梅州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廣州不遺餘力的幫扶下有了顯著的改善,發展瓶頸被進一步打破。”中共梅州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經濟學副教授丘東濤說,在高鐵時代、5G時代,梅州將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在廣東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協調發展新格局中立足生態發展區定位,發揮綠色優勢,在全省一體化、協調化發展中貢獻“梅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