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麵:
    字體:
    對比度:
梅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梅州市蕉華工業園區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
來源:梅州年鑒   時間:2019-10-08 10:16:55   瀏覽:-
字號:

【位置、範圍、麵積】梅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理位置坐標為北緯 23°23'~24°56'、東經115°18'~116°56'之間。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轄梅江區、梅縣區、平遠縣、蕉嶺縣、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代管興寧市。總麵積15876.06平方千米。市政府設在梅江區江南新中路。

【地質、地形、地貌】梅州市地質構造比較複雜,主要由花崗岩、噴出岩、變質岩、砂頁岩、紅色岩和灰岩六大岩石構成台地、丘陵、山地、階地和平原五大類地貌類型。全市山地麵積占24.3%;丘陵及台地、階地麵積占56.6%;平原麵積占13.7%;河流和水庫等水麵積占5.4%。

山脈 市境地處五嶺山脈以南,地勢北高南低,山係主要由武夷山脈、蓮花山脈、鳳凰山脈三列山脈組成。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有140多座,其中位於豐順縣的銅鼓嶂海拔1560米,是梅州第一高峰。

盆地 境內主要盆地有興寧盆地,麵積320平方千米;梅江盆地,麵積約110平方千米;蕉嶺穀地,麵積約100平方千米;湯坑盆地,麵積約100平方千米。

河流 境內主要河流有韓江,全長470千米(梅州境內長343平方千米),流域麵積30112平方千米(梅州境內14673平方千米);梅江,全長307千米(梅州境內長271千米),流域麵積13329平方千米(梅州境內10888平方千米);汀江,全長323千米(梅州境內55千米),流域麵積11802平方千米(梅州境內1333平方千米);同時還有琴江、五華河、寧江、程江、石窟河、梅潭河、鬆源河、豐良河等。此外,東江亦沿市境西北的興寧市邊境流過,在梅州境內河段長24.8千米,流域麵積260平方千米。

【氣候】梅州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是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氣候區的過渡地帶。以大埔縣茶陽經梅縣鬆口、蕉嶺縣蕉城、平遠縣石正、興寧市崗背為分界線,平遠、蕉嶺、梅縣北部為中亞熱帶氣候區,五華、興寧、大埔和平遠、蕉嶺、梅縣南部為南亞熱帶區。

2017年,梅州市各縣(市、區)年平均氣溫在21.0℃~22.7℃之間,全市平均為22℃,與常年平均(指1981—2010年平均值,下同)偏高0.7℃。年內氣溫起伏大,除3月、4月、7月平均氣溫屬負距平外,其餘各月均為正距平。其中1月、9月氣溫明顯偏高,1月,梅州市各地的平均氣溫也打破曆史同期最高紀錄,全市平均氣溫15.9℃,比常年高2.3℃。全市各縣的極端最低氣溫為0.2℃~1.1℃,多數出現在12月21日,其中平遠錄得全市最低溫0.2℃;各縣極端最高氣溫為37.7℃~38.7℃,出現時間不一,大埔8月21日測得全市最高溫38.7℃。

梅州市各縣(市、區)年總雨量在1082.7毫米~1722.1毫米之間,全市平均為1423.5毫米,比多年平均偏少12%。從時間分布看:2017年,全市出現9輪強降雨過程。第一季度平均降雨量達216.5毫米,比多年同期的偏少24.6%,其中1月降雨量18.5毫米,比多年同期減少57.2%,2月降雨量55.8毫米,比多年同期減少42.4%;第二季度平均降雨量732.6毫米,比多年同期偏多8.1%,其中6月降雨量417.4毫米,比多年同期偏多57.4%;第三季度平均降雨量399.8毫米,比多年同期偏少26.2%;第四季度平均降雨量71.4毫米,與曆年同期比偏少32.6%,其中,12月2.3毫米,比常年偏少93.2%。從空間分布看:北部的平遠、蕉嶺降雨量較多,年降雨量分別為1700.7毫米、1722.1毫米,五華、興寧降雨量較少,年降雨量分別為1082.7毫米、1174.9毫米,全市最大年雨量出現在蕉嶺縣藍坊鎮,為1977.1毫米。全市各縣(市、區)年總日照時數在1665.1小時~1872.3小時之間,全市平均為1824.3小時(與多年平均持平)。

梅州地處低緯,近臨南海,受太平洋和山地的特定地形影響,夏日長,冬日短,全年氣溫高、冷熱懸殊、光照充足、氣流閉塞、雨水豐盈且集中,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梅州市已發現的礦產有54種,已開發利用礦產有40種,共有礦區274個。金屬類有鐵、錳、銅、鉛、鋅、鎢、錫、鉍、鉬、銀、銻、釩、鈦、鈷、稀土氧化物等,非金屬類有煤、石灰石、瓷土、石膏、大理石、鉀長石等。

水資源 梅州市水資源豐富,境內多年平均降雨總量251.6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28.7億立方米,過境客水量127億立方米。全市人均擁有本地水資源量2579立方米。境內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31.37萬千瓦。地下熱水資源豐富、水溫高、水質好、流量大。如豐順湯坑鄧屋溫泉,水溫高82℃~91℃,流量為4459公升/秒。

動物資源 梅州市動植物種類繁多,經濟價值較大的主要獸類和鳥類有200多種,兩棲、爬行類動物有100種以上。

植物資源 境內有2000多種高等植物,經考察采集和記載的就有1084種,隸屬於182個科、598屬。其中蕨類植物19科、29屬、41種;果子植物7科、11屬、14種;雙子葉植物134科、471屬、908種;單子葉植物22科、87屬、121種。按樹種分類有:材用植物、藥用植物、油脂植物、芳香植物、纖維植物、澱粉植物、果類植物、蜜源植物、鞣料植物,還有屬於花卉、觀賞和庭園綠化類的野生植物。

旅遊資源梅州是中國曆史文化名城,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譽為“世界客都”,是葉劍英元帥的故鄉、著名革命老區、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是中國著名的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山歌之鄉、金柚之鄉、客家菜之鄉、單叢茶之鄉、油茶之鄉、中華詩詞之市。主要旅遊區(點)有:千年古刹陰那山靈光寺,葉劍英紀念園,中國客家博物館,黃遵憲故居人境廬,千佛塔,泮坑瀑布,客天下旅遊產業園,梅縣雁南飛、雁鳴湖旅遊度假村、陰那山天文科普園、鬆源王壽山,興寧合水水庫、神光山,五華七目嶂、益塘水庫、熱礦泥山莊,平遠南台山、五指石,蕉嶺長潭勝景、丘逢甲故居、鎮山國家森林公園、釋迦文化中心,大埔“父子進士”牌坊、泰安樓客家文化旅遊產業園、百侯名鎮旅遊區、豐溪自然保護區、“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園、三河中山紀念堂,豐順湯坑溫泉、龍歸飛瀑、龍鯨河漂流以及中國五大民居之一的客家圍龍屋等特色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