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屬副局以上單位(部門),市、縣駐區有關單位:
現將《梅州市蕉華管理區春耕防旱抗旱應急預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農村發展管理部反映。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梅州市蕉華管理區春耕防旱抗旱應急預案
自2010年10月以來,我區降水量明顯減少,較曆史同期平均值偏少7成多,水庫、山塘至2011年2月初的蓄水量僅為多年同期蓄水量的30%,僅為上年同期蓄水量的18%。目前,我區現有山塘7宗、水庫2宗,各庫的基本蓄水量為:厄子山塘1.2萬立方米;牛麻湖(三湖)山塘共0萬立方米;鬆坪山塘0萬立方米;老虎坑山塘0萬立方米;水帽坑山塘0.6萬立方米;水口水庫15萬立方米;隔子水庫0萬立方米。全區山塘、水庫蓄水容量僅有16.8萬立方米左右。
我區北坑、蓮塘、老場辦事處耕地麵積為4200多畝,其中2400畝可由蕉嶺縣長潭東幹圳灌溉;還有1800畝為東幹圳不能灌溉的“望天田”,土質多為細砂土結構,保水性能較差,需水量大。飲水群眾1300戶,人口6000多人。
結合當前的雨情、旱情、水情,我區的抗旱形勢逼人,如不及早抓好,及時準備好,我們的抗旱工作將會處於被動。根據有關水行政法律法規,堅持以人為本,遵循“先生活後生產、先灌溉後發電,先節水後調水、先地表後地下”的用水原則,即保證人畜飲水安全第一位,然後是農田灌溉,最後才用供水發電。
為打贏今春抗旱工作仗,切實保障各產業的用水安全,化被動為主動,確保抗旱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特製訂本防旱抗旱預案。
一、組織機構
成立防旱抗旱臨時領導小組,以主要領導為組長,主管領導、紀檢領導為副組長,紀檢部門、財政局、辦公室、農村部、各辦事處主任(書記)、下鄉組長為成員,全麵負責抗旱工作的組織和協調。
二、宣傳動員
結合當前的天氣預報、水文數據、用水形勢、灌溉地塊、土質結構,特別是長潭東幹圳以東的“望天田”,積極行動起來,采取開生產隊管理員會向群眾宣傳動員改種其他經濟作物,確保春種有收成,不因暫時的幹旱而造成丟荒;同時向群眾宣傳節約用水,實行一水多用,不鋪張、不浪費每一滴保命水。
三、用水調度
按照“先生活後生產、先灌溉後發電、先節水後調水、先地表後地下”的用水原則,首先是保證人畜飲水安全,水帽坑水壩是飲用水的保障地,上遊水庫為下遊提供飲用水和供水三級電站發電,必要時暫停第三級電站發電,讓水從第二級電站直接流入水帽坑水壩,保證居民飲水安全;其次是在飲水安全情況下,多餘的地表水用於蓮塘辦事處上下寨、洋四等的農田灌溉;第三是北坑辦事處的茶園、鬆林、土坑等農田采取山坑水和北坑水庫放水灌溉相結合;第四是石垠片地段由牛麻湖山塘引水灌溉;第五是各山塘、水庫在地表水用完或零蓄水、不能用的情況下,采用抽取地下水或長潭東幹圳水,主要有場部球場深井、北坑深井和長潭東幹圳,解決局部地段農田的灌溉。
四、物資隊伍
包括資金、設備準備和隊伍準備。主要用於購置抽水設備和水帶材料,對現有的機械設備進行必要的調試,確保機械設備戰之能用,用之完好。抗旱隊伍主要以區下鄉組人員、辦事處人員、管理員組成,充分調動農村黨員積極性,使之成為抗旱隊伍中的主力軍。
五、製度建設
建立健全嚴格的值班製度,具體由紀檢部門形成。建立分工協作製度,使機關幹部與各辦事處相結合,分片負責,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協作。建立涉水事務調解製度,全麵處理在抗旱過程中的各項民事調解,有效化解矛盾。建立旱情麵積,人口統計報告製度,及時了解旱情動態。
六、應急機製
主要是針對北坑全片,蓮塘上下寨、石垠片、洋蛟湖部分農田。應急機製分為三個級別:
三級預案:結合當前的天氣氣候,水文情況,動員群眾以改水變旱,特別是水尾田,改播種水稻為種植經濟作物;
二級預案:在保證人畜飲水安全的情況下,對多餘的地表水和現有蓄水量,通過供水發電再進行農田灌溉,盡量滿足可以灌溉到的農田麵積,盡量保證農戶種糧的安全。同時,抗旱領導小組要積極行動起來,為群眾處理好水的利用,化解可能出現的糾紛;
一級預案:當人畜飲水安全受到威脅時,停止供水發電和農田灌溉,全力進入一級狀態,在場部深井與北坑深井進行抽水保灌溉。全區幹部職工在黨委的領導下堅定信心進入抗旱戰鬥。
七、啟動應急預案機製
天氣至2月下旬仍無明顯的降水,水庫山塘蓄水量持續下降,啟動三級預案;
天氣至3月上旬仍無明顯降水,水庫山塘蓄水量持續下降、地表水流量明顯減少,啟動二級預案;
天氣至3月中旬仍無明顯降水,水庫山塘蓄水量持續下降或已是處於死庫容,影響到人畜飲水安全,啟動一級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