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智能製造企業拋出“橄欖枝”
五華縣依托資源優勢全麵布局發展智能製造產業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4-06-20 10:12:25  瀏覽:-
字號:

梅州五華智能製造產業招商引資專場活動在廣州舉行。(曾曉彬 攝)



五華產業平台豐富、承載空間大。圖為廣州番禺(五華)產業轉移工業園一角。(高訊 攝)



五華作為梅州蘇區融灣“最前哨”,交通等各項優勢明顯,發展空間大。(連誌城 攝)

五華“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圖為五華“寶湖電站”。 (林翔 攝)



五華作為梅州蘇區融灣“最前哨”,交通等各項優勢明顯,發展空間大。(連誌城 攝)


  智能製造是先進製造技術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代表著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方向,亦是當前五華集中資源要素重點打造的兩個主導產業之一。6月19日下午,梅州招商引資推進“百千萬工程”推介會·五華縣智能製造產業專場活動在廣州舉辦。會上,五華向廣大智能製造企業拋出“橄欖枝”,真誠邀約企業到五華投資興業,實現發展共贏。

  厚植產業發展沃土 培育出多朵“金花”

  “我們繼續‘加碼’看好五華,計劃再投資1.5億元簽約建設二期項目,預計明年4月可建成投產。”2015年落戶五華的梅州市神牛攝影器材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產品研發、設計、製造、銷售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攝影器材企業,也是五華智能製造企業的代表之一,在業界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自落戶以來,五華縣委、縣政府十分關心支持企業發展,把最好的政策和服務送上門,幫助我們做大做強。”梅州市神牛攝影器材有限公司總經理溫湧君說,在各級支持下,該公司持續跑出發展“加速度”,信心也越來越足。去年,公司實現工業產值2.37億元,增加值1.18億元,同比增長182.5%。

  在五華跑出發展“加速度”的,還有百歲山(梅州)飲料有限公司。走進該公司生產車間,隻見工人僅需簡單操作APP,一箱箱五華產“水中貴族”便從生產線流出,非常高效且智能。去年,該公司交出了年產值3.6億元、納稅5200萬元的成績單。

  一朵“金花”盛開可能是偶然,成片“金花”綻放,則必然需要肥沃產業“土壤”支撐。一直以來,五華把更多資源要素向主導產業集聚和傾斜,讓主導產業的“頂梁柱”作用更加突出。“我們不斷強化要素等各項保障,目前在五華工業園儲備800畝項目用地,專門對接智能製造產業項目落地。”五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何昭輝介紹說。

  跳出智能製造來看,五華的另一個主導產業“新型儲能”亦有顯著成效,其成功經驗也將為五華智能製造產業發展提供更多信心和指引。

  前幾年,五華在梅州(五華)抽水蓄能電站一期項目建設成效等基礎上,不斷明晰新型儲能產業發展道路。多年來,五華堅定目標,拿出係列硬實舉措,包括建設“一核三基地”打造儲能產業高地、舉辦專場招商推介會招引上下遊企業不斷補鏈延鏈等,讓五華新型儲能產業快速發展壯大。目前,梅蓄電站一期、全球首個浸沒式液冷儲能電站“寶湖電站”已實現投產,效益不斷攀升,梅蓄電站二期正在緊張建設中。

  梅州融灣“最前哨” 投資興業“好寶地”

  五華作為梅州蘇區融灣“最前哨”,是梅州推進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主要承載區之一,政策區位優勢明顯,人口、用地、交通、基礎設施等條件較好,便於培育智能製造產業,積極引進上下遊產業項目,保障智能製造全產業鏈的落戶。

  截至目前,五華共建有廣州番禺(五華)產業轉移工業園、河東工業園、華城工業園、安流工業園、梅州五華(番禺)大灣區經貿發展中心,即“一個產業轉移園,一個經貿發展中心,四個產業聚集區”,已開發建設5.5平方公裏,產業平台豐富、承載空間大。其中,五華明確要在廣州番禺(五華)產業轉移工業園建設總麵積約3367畝的智能製造產業基地,首期開發麵積826畝,將大力承接大灣區智能製造產業轉移項目,著力引進一批高端裝備製造企業。

  交通區位方麵,五華有梅河、興華、佘華、大豐華、汕湛、華陸6條高速互通互達,廣梅汕鐵路以及即將建成通車的梅龍高鐵經過境內並設站,五華將全麵融入大灣區1.5小時經濟圈,是名副其實的梅州蘇區融灣“最前哨”。同時,五華擁有勞動適齡人口50多萬,建有兩所公辦中職院校,每年可為企業培育輸送2500名各類技工人才;積極實施“長樂人才振興行動”等一攬子人才引進計劃,切實保障各行業人才發展需求。此外,五華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能源資源,電網布局完善,可滿足各行業生產要素需求。

  “除積極落實省、市相關扶持政策外,我們縣級層麵還補充推出了眾多鼓勵政策和優惠政策,熱烈歡迎廣大企業前來五華投資興業。”五華縣招商與企業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說,針對簽約落戶的企業,五華從鼓勵工業項目入園、標準化廠房承租、培育“四上”企業獎補等多方麵出台了獎勵獎補辦法方案,讓企業“願意來、留得住、能發展”。

  栽好梧桐樹,越來越多企業紛至遝來,並堅定看好五華發展前景。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五華簽約納統項目12個,計劃投資總額34.45億元,超額完成市下達任務,招商引資工作交出了優秀答卷。

  藍圖指引前進方向 政策服務護航發展

  到2025年,積極推動重點智能製造產業項目落地,智能製造產業集群發展初具規模;到2030年,智能製造產業規模穩步提升,產業鏈條加快培育,產業體係和結構不斷優化;到2035年,基本完成龍頭企業培育,聚齊上下遊產業項目,全產業鏈條全麵建成……近日,《梅州市五華縣智能製造產業初步規劃》出台,五華智能製造產業發展路徑更加清晰,目標更加明確。

  從規劃中可以發現,五華的智能製造產業並不是引來幾個大項目就歇歇腳、停停步,而是朝著打造完備的產業鏈方向發展。五華希望依托“鏈主”項目,著力推動產業“鏈條延伸”“鏈上開花”,加速形成智能製造產業集群。

  “最美不過家鄉水,最親不過家鄉人。五華發展優勢明顯、產業發展快速、功能設施完善。在外打拚多年,我一直關注關心家鄉,並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回家鄉、建家鄉’的號召,此次簽約回鄉投資建設智能製造服裝項目,助力家鄉高質量發展。”東莞五華商會會長、東莞市聽雨軒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廖國聰表示,他對五華發展智能製造產業充滿信心,接下來會積極發動商會力量,以鄉情為紐帶,發動更多鄉賢、企業支持五華建設,共謀發展。

  廣東榮晟科技有限公司是五華2023年底投產項目。投產半年多來,五華的多重利好政策、優質服務讓該公司董事長廖興榮深受感動,也進一步堅定了企業在五華的發展信心。“接下來,我們將繼續發揮自身行業優勢,堅持依托五華,堅持製造業當家,堅持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繼續創新創造,為五華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今天的項目就是明天的產業,項目的簽約隻是一個新的起點。五華將樹牢和踐行“用戶思維”,全力營造有利於項目建設和企業發展的優越環境,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與擔當,以“不為不辦找理由、隻為辦好想辦法”的服務和作為,用心用情幫助企業解難事辦實事,讓企業安心經營、做大做強。(記者 賴鋒 特約記者 曾曉彬 曾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