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以“頭號力度”攻堅“頭號工程”,加快建設蘇區融灣先行區。(楊開城 攝)
近日,中國共產黨大埔縣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暨縣委經濟工作會議在大埔縣城召開。大會總結2023年工作,分析研判形勢,部署2024年工作,動員全縣上下以“頭號力度”攻堅“頭號工程”,全力闖出大埔高質量發展新路,努力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交出大埔答卷。
大埔縣委十三屆五次全會報告(以下簡稱全會報告)提出,今年大埔將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麵深化改革開放,持續深入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加快建設蘇區融灣先行區,堅定不移狠抓發展第一要務,加快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力促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奮力推動大埔高質量發展。
聚焦激活力強動能 做深實體產業大文章
2023年,大埔狠抓招商引資,縣黨政領導帶頭招商,全年招引項目22個,計劃投資51.27億元、年內投資10.52億元,超額完成市下達任務。
錨定新目標,邁上新征程。全會報告指出,要堅持把實體經濟發展作為推動“百千萬工程”的首要任務,持續壯大縣域經濟,推動規上工業增加值比增7%,新增規上工業企業 5家。
全會報告要求充分發揮大埔連通大灣區、海西區的區位優勢,深入謀劃建設蘇區融灣先行區(大埔片區),緊盯重大事項、重大項目、重大平台,深度研究政策,合力推進大潮疏港鐵路、大豐高速、梅漳高鐵等22個重要融灣入海事項,切實將《梅州方案》轉化為推動大埔高質量發展的政策紅利。
在壯大實體經濟方麵,大埔將圍繞先進材料、先進製造業、新能源三大產業集群,持續抓好實體產業項目,積極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在“一把手”招商方麵,大埔將發揮好駐外招商隊機製,落實產業鏈招商、鄉賢招商、協會招商、以商引商,用足用活省產業有序轉移和梅州鼓勵類產業補助政策,大力招引大灣區、海西區鏈主型、龍頭型企業,確保完成市下達50億元招商引資和10億元實際投資任務。
大埔將緊盯中央預算內投資、債券資金和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投資政策機遇,打好蘇區牌、融灣牌、鄉賢牌,重點做深做細已儲備的83項中央資金和25項新增債券項目前期工作。保持投資快速增長勢頭,全力打造“紅旗項目”,穩步推進41項重點項目,確保完成年度35.81億元投資任務,力爭固定資產投資比增10%。
聚焦重均衡破壁壘 跑出城鄉融合加速度
三河鎮入選省第一批“百千萬工程”典型鎮,帶動西河、百侯、楓朗美麗圩鎮建設;省道221線湖寮至楓朗段、222線坑口至高陂段改建工程完工通車;湖寮鎮莒村村、三河鎮彙城村等6個村入選省第一批典型村;投入1.35億元推動“紅色三河”“古鎮百侯”“西河十村聯動”典型培育;入選2023年全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縣……過去一年,大埔堅持以“百千萬工程”為統領,聚焦城鄉融合、鄉村振興、城鎮提能等重點工作,奮力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培育典型鎮村是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也是帶動全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當前,大埔以“百千萬工程”典型鎮培育為抓手,聚焦典型鎮、典型村、省際交界處、示範路段等重點區域建設攻堅,強化鄉鎮“聯城帶村”的節點功能,串點成線、聚線成麵,逐步帶動縣鎮村整體提升,不斷吸引人口回流。
全會報告提出,今年大埔將持續實施城區微治理、微改造、微更新,加快完善城區供水、排水防澇、燃氣管道、停車場等市政設施,統籌謀劃公共交通、社區服務、文化體育等民生項目,不斷增強縣城綜合承載能力;以差異化發展為方向,突破行政區域限製,聯動組團發展,加快高陂光德桃源陶瓷產業、百侯文旅研學產業、楓朗茶葉產業、西河創新創意產業等專業鎮特色鎮建設,打造高陂縣域副中心,全麵激發鎮域經濟發展活力;集中精力建設“紅色三河”典型鎮,積極爭取全省100個非縣城重點鎮培育試點;融合“紅綠古”資源,串聯楓朗、百侯、湖寮、三河等美麗圩鎮節點,打造“十裏梅河”綠美鄉村示範帶;加快推動百侯鎮侯南曆史文化街區、茶陽鎮茶陽老街曆史文化街區保護提升,積極推動百侯鎮、三河鎮曆史文化名鎮保護傳承利用和茶陽鎮曆史文化名鎮改造工程。同時,加快推動國道235線大埔湖寮段(南線)改造前期工作,力爭6月前完成桃石至坑尾段路麵改造、赤山至桃花改建工程,5月動工高陂至桃源食飯溪段改造工程,年內動工建設虎市大橋,加快推進青溪紅色交通線道路提升改造,謀劃大麻至高陂旅遊公路改建工程,穩步實施“四好農村路”建設,夯實便捷生活圈基礎。
聚焦補短板提質效 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全會報告指出,要堅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壯大村集體經濟為突破口,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著力點,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在發展鄉村產業方麵,全會報告提出,要堅持把保障糧食安全作為頭等大事,完成60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運營糧食加工基地,確保糧食種植麵積和產量。構建“2+N”農業產業體係,放大蜜柚、茶葉產業優勢,突出龍頭帶動,抓緊推進廣東金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推動“5G+試驗田”賦能蜜柚產業,力爭培育一批有品牌、高效益的食品加工企業;要大力發展絲苗米、油茶、金針菜、烤煙等農業產業,讓農業產業優勢更優、特色更特。突出普惠增收,把村集體、農民群眾“鑲入”產業鏈,探索“企業+村集體+農戶”產業共富模式,重點推動城投、客風公司牽頭運作“強村公司”;全力建設“反向飛地”,依托粵港澳大灣區(廣州)鄉村振興產業協作基地,持續培育“粵字號”品牌,打造“山品入灣”“菜籃子”供應鏈產業集群,不斷充實村民和村集體“錢袋子”,確保全縣245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分別達到10萬元。
在鄉村建設方麵,全會報告提出要深化落實“修好路、多種樹,強清拆、管風貌”思路,優先培育新一批典型村,推進農村廁所、生活汙水、垃圾處理“三大革命”,以“農房管控、三線整治”為切入點,每個鎮(場)打造1個以上人居環境提升示範點;要積極實施公路雙車道改造和美麗公路建設,保障農村供水“三同五化”;要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實施農村“輕介入”“微改造”“廣植綠”,開展美麗庭院評選活動,深入總結推廣百侯鎮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經驗,深化“四微治理”模式,努力創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鎮和全省鄉村治理“百鎮千村”示範村鎮,加快創建無信訪村(社區)和無訴訟村。
同時要聚焦農村“三塊地”改革,錨定任務目標,全力抓好三河鎮全域土地綜合治理省級試點,謀劃實施大東鎮試點項目,以點帶麵帶動全域整治。加快農村集體產權交易服務平台建設,實現各級平台無縫對接,構建農村產權交易“一張網”。深化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改革,確保年底大埔全縣行政村生活汙水治理率達100%,自然村生活汙水治理率達 85%以上。
聚焦增底蘊提顏值 涵養全域綠美好氣質
全會報告指出,立足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定位,圍繞“三大任務、九大工程”,深入落實“綠美我家·美梅與共”“綠美示範·各美其美”“綠美梅州·綠色富民”三大行動。
過去一年,大埔深入實施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完成林分優化提升4.93萬畝、森林撫育7.91萬畝,打造三河壩綠美公園廣東示範點,百侯鎮入選廣東省首批森林城鎮,新增1家國家級、4家省級林業龍頭企業……全麵實施綠化美化和生態建設工程,是大埔肩負的重要任務,更是大埔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全會報告提出,要積極發動社會力量參與,狠抓“四旁”“五邊”全民綠化,確保縣城及周邊道路植綠10000株以上,抓好2024年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確保完成3.85萬畝林分改造、3.7萬畝的森林撫育任務;要加快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持續改善高速公路出入口、國省道、城區主幹道等區域林相,穩步推進三河壩綠美公園示範點,打造梅潭河韓江“一江兩岸”、環九龍湖綠美建設示範帶;加強森林資源監督管理和森林違法圖斑查處整改,統籌推進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古樹名木保護等重點工作,確保森林資源健康有序發展;要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申報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製改革破題試點,一體建立核算機製、評估機製、轉化機製,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可度量可抵押可變現。同時,擦亮“世界長壽鄉”品牌,大力發展南藥、油茶、林下養殖等綠色經濟,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大埔將圍繞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全麵落實“河長製”“林長製”, 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堅決遏製“兩高一低”項目,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統籌抓好中小河流治理、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爭取上半年完成山水項目工程建設。
聚焦抓民生促善治 增強幸福大埔感知度
過去一年,大埔大力實施總投資2億元的教育補短板項目,完成縣婦幼保健院升級改造,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105人、再就業1231人,創建“無訟村”28個、“無信訪村(社區)”144個,百侯鎮入選第三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鎮,大埔作為全市唯一被省授予“平安鼎”……一項項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一個個民生工程落地見效,讓百姓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全會報告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紮實推進十大民生實事為抓手,全力打造幸福大埔。今年大埔將重點從保障基本民生、優化公共服務、建設文化強縣、構建綜合治理體係等方麵持續發力,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在保障基本民生方麵,大埔將繼續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謀劃建設大埔縣公共實訓基地,健全覆蓋全民、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係和社會救助體係。
在優化公共服務方麵,大埔將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抓好義務教育“改薄提升”、縣域中學標準化建設,全力申報廣東省基礎教育縣區教研基地項目,有序推進教育強鎮複評;加緊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落實“萬名醫師下鄉”計劃,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6月前啟用縣中醫康複中心、年底前啟用縣人民醫院門診大樓,積極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範縣;紮實推進社工“雙百”工程,加快建設鄉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謀劃建設全民健身中心、縣城體育公園、環城健身步道。
大埔將大力推進三河壩戰役紀念園提升改造項目,高標準打造愛國主義教育拓展中心;深化青溪中央紅色交通線活化利用,力爭打造全國保密教育示範基地,全力創建國家3A級旅遊景區;推進閩粵贛邊縱革命曆史陳列室建設,創排紅色交通線題材舞台劇,不斷提升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全力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深入推進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縣創建工作,提高全麵依法治縣水平,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大埔、法治大埔。
聚焦重實效固根基 推動黨建引領再賦能
2023年,縣領導深入基層一線開展宣傳宣講、實地調研、信訪接待、現場辦公等活動446次;狠抓“9+1”專項整治,領銜12項專題36個課題,梳理轉化運用成果55項;推動550個黨建賦能書記領航項目落地見效;完成58個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試點任務;創建百侯“五治融合”、湖寮城區“四微聯治”品牌,提升彙東、蕉坑紅色村黨建示範工程,楓朗鎮獲評廣東省百個鎮街黨校示範點。
全會報告指出,新的一年大埔將堅定不移加強黨的全麵領導和黨的建設,以強烈的自我革命精神縱深推進全麵從嚴治黨,為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引領和保障;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切實把堅持“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貫穿大埔高質量發展全過程各方麵;嚴密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係,不斷增強各級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下大力氣抓好黨建引領“百千萬工程”、 鄉村振興、基層治理工作;深化縣“人才振興12條”,建立全縣人才信息庫和綜合服務平台,引育高精尖缺、高端技能、各類青年三類人才,不斷強化“百千萬工程”人才支撐;持之以恒加強作風建設,弘揚擔當實幹工作作風,樹牢“能抓落實、敢抓落實、快抓落實”的鮮明導向;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續糾“四風”、樹新風,縱深推進全麵從嚴治黨;聚焦“百千萬工程”,綜合運用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察監督,督促推動各級各部門以“頭號力度”攻堅“頭號工程”。(記者 洪國棟 特約記者 羅文燕 劉文烽)